一种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9428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架、机械抓手、旋转杆和自锁结构;底座凸出设置有连接座;支撑架与连接座连接,支撑架上设有第一通孔;机械抓手适于夹持工件;旋转杆一端为驱动端,另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可转动地穿过第一通孔与机械抓手连接;自锁结构活动连接在支撑架上,具有与机械抓手配合并限制机械抓手旋转的自锁位置,及远离机械抓手的解锁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可实现工件的自由旋转。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可实现工件的自由旋转。提供的一种夹持装置可实现工件的自由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手
,具体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机械手作业准确性高,并且具有在各种环境中都可以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机械手能够实现夹持、移动、提取、放置等功能。在工业生产中,圆管、方管等工件在切割、钻孔、油漆等工序中,均需要在切割、钻孔和油漆等工序的过程中进行旋转,而传统的机械手在实现对工件的夹持功能后,通常无法进行旋转,造成工件旋转困难的问题,导致生产作业的局限性较大,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机械手在实现对工件的夹持功能后,无法进行旋转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实现工件自由旋转的夹持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架、机械抓手、旋转杆和自锁结构;底座凸出设置有连接座;支撑架与连接座连接,支撑架上设有第一通孔;机械抓手适于夹持工件;旋转杆一端为驱动端,另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可转动地穿过第一通孔与机械抓手连接;自锁结构活动连接在支撑架上,具有与机械抓手配合并限制机械抓手旋转的自锁位置,及远离机械抓手的解锁位置。
[0005]本技术提供的夹持装置,机械抓手包括限位座和移动夹持组件;限位座套设在旋转杆的外周,并轴向限位在旋转杆上,并与自锁结构在圆周方向限位配合或相互远离;移动夹持组件与连接端连接,并与限位座传动连接;其中,自锁结构处于自锁位置时,移动夹持组件在旋转杆的带动下,具有靠近限位座并夹紧工件的夹紧状态,及远离限位座以松开工件的松开状态;自锁结构处于解锁位置时,旋转杆带动限位座和移动夹持组件同步旋转。
[0006]本技术提供的夹持装置,限位座的轴向设有第三通孔,周向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移动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杆、至少两个夹爪和移动座;至少两个连杆一端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可转动连接;至少两个夹爪一端分别与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夹持待旋转的工件;移动座轴向设有螺纹孔,周向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部,分别与至少两个夹爪可转动连接;连接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自锁结构处于自锁位置时,连接端适于在驱动端受驱时转动,并带动移动座靠近限位座以带动夹爪夹紧工件,或者带动移动座远离限位座以带动夹爪松开工件;自锁结构处于解锁位置时,连接端适于在驱动端受驱时转动,并带动移动座和限位座同步旋转。
[0007]本技术提供的夹持装置,夹爪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一端与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移动座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段与第一连接段呈第一夹角设置,一端与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呈
第二夹角设置,一端与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适于夹持工件;其中,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相对于第二连接段的弯折方向相反。
[0008]本技术提供的夹持装置,自锁结构一端与支撑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具有伸至两个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自锁位置,及远离限位座的解锁位置;和/或,连接端设有连接螺纹,旋转杆靠近连接螺纹的位置处设有限位凸缘,限位座设置在限位凸缘与支撑架之间。
[0009]本技术提供的夹持装置,驱动端凸出设有锥台;夹持装置还包括弹簧,套设在旋转杆的外周,并抵靠在锥台与支撑架之间。
[0010]本技术提供的夹持装置,还包括手柄,手柄包括连接块和握把;连接块一端与锥台背离支撑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与旋转杆轴向所在的方向垂直;握把位于连接块的背离旋转杆的一侧,一端与连接块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握把轴向所在的方向与连接块垂直。
[0011]本技术提供的夹持装置,连接块一端与旋转杆连接的一侧凸出设有凸台,凸台上凸出设有至少两个限位部,锥台背离支撑架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卡槽,两个限位部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两个卡槽内。
[0012]本技术提供的夹持装置,还包括锥盖,锥盖一端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块可转动连接,弹簧、锥台以及凸台均位于锥盖的腔体内部。
[0013]本技术提供的夹持装置,连接座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第一座体设有第一滑道;第二座体与第一座体间隔设置,设有第二滑道,第二滑道与第一滑道相对设置;支撑架位于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之间,支撑架的两侧分别通过紧固件与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可滑动地连接。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提供的夹持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架、机械抓手、旋转杆和自锁结构;底座凸出设置有连接座;支撑架与连接座连接,支撑架上设有第一通孔;机械抓手适于夹持工件;旋转杆一端为驱动端,另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可转动地穿过第一通孔与机械抓手连接;自锁结构活动连接在支撑架上,具有与机械抓手配合并限制机械抓手旋转的自锁位置,及远离机械抓手的解锁位置。
[0016]机械抓手将工件夹持好之后,通过驱动端驱动旋转杆旋转,带动机械抓手旋转,从而带动工件进行旋转,使工件在进行切割、钻孔和油漆等工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旋转,以便更好的完成上述工序,降低生产作业的局限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实用性更广。
[0017]自锁结构与机械抓手配合处于自锁位置时,可将机械抓手锁定在对应的角度,限制机械抓手的旋转;自锁结构远离机械抓手处于解锁位置时,机械抓手可在驱动端的驱动作用下跟随旋转杆一起进行旋转,使工件在进行切割、钻孔和油漆等工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旋转。
[0018]2.本技术提供的夹持装置,机械抓手包括限位座和移动夹持组件;限位座套设在旋转杆的外周,并轴向限位在旋转杆上,并与自锁结构在圆周方向限位配合或相互远离;移动夹持组件与连接端连接,并与限位座传动连接;其中,自锁结构处于自锁位置时,移动夹持组件在旋转杆的带动下,具有靠近限位座并夹紧工件的夹紧状态,及远离限位座以松开工件的松开状态;自锁结构处于解锁位置时,旋转杆带动限位座和移动夹持组件同步旋转。
[0019]自锁结构处于自锁位置时,自锁结构在圆周方向上与限位座限位配合,当驱动端驱动旋转杆顺时针旋转时,限位座在自锁结构的限位下保持静止状态,移动夹持组件向靠近限位座的方向移动并夹紧工件;当驱动端驱动旋转杆逆时针旋转时,限位座在自锁结构的限位下保持静止状态,移动夹持组件向远离限位座的方向移动并松开工件。
[0020]夹爪夹紧工件后,可移动自锁结构远离限位座,自锁结构处于解锁位置,旋转杆在驱动端的驱动作用下带动限位座和移动夹持组件同步旋转,带动工件进行旋转。
[0021]通过自锁结构的设置,可通过驱动旋转杆旋转来单独实现旋转工件、夹紧工件和松开工件等功能。
[0022]3.本技术提供的夹持装置,驱动端凸出设有锥台;夹持装置还包括弹簧,套设在旋转杆的外周,并抵靠在锥台与支撑架之间。
[0023]弹簧在锥台与支撑架之间施加弹性力,避免旋转杆与支撑架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增大旋转杆与支撑架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旋转杆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凸出设置有连接座;支撑架(2),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支撑架(2)上设有第一通孔;机械抓手(4),适于夹持工件;旋转杆(31),一端为驱动端,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可转动地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机械抓手(4)连接

自锁结构(6),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2)上,具有与所述机械抓手(4)配合并限制所述机械抓手(4)旋转的自锁位置,及远离所述机械抓手(4)的解锁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抓手(4)包括:限位座(41),套设在所述旋转杆(31)的外周,并轴向限位在所述旋转杆(31)上,并与所述自锁结构(6)在圆周方向限位配合或相互远离;移动夹持组件,与所述连接端连接,并与所述限位座(41)传动连接;其中,所述自锁结构(6)处于所述自锁位置时,移动夹持组件在所述旋转杆(31)的带动下,具有靠近所述限位座(41)并夹紧所述工件的夹紧状态,及远离所述限位座(41)以松开所述工件的松开状态;所述自锁结构(6)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旋转杆(31)带动所述限位座(41)和所述移动夹持组件同步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41)的轴向设有第三通孔(411),周向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412);所述移动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杆(42),一端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412)可转动连接;至少两个夹爪(43),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杆(42)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夹持待旋转的工件;移动座(44),轴向设有螺纹孔(441),周向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部(442),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夹爪(43)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411)并与所述螺纹孔(441)螺纹连接;所述自锁结构(6)处于所述自锁位置时,所述连接端适于在所述驱动端受驱时转动,并带动所述移动座(44)靠近所述限位座(41)以带动所述夹爪(43)夹紧工件,或者带动所述移动座(44)远离所述限位座(41)以带动所述夹爪(43)松开工件;所述自锁结构(6)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连接端适于在所述驱动端受驱时转动,并带动所述移动座(44)和所述限位座(41)同步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43)包括:第一连接段(431),一端与所述连杆(42)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移动座(44)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段(432),与所述第一连接段(431)呈第一夹角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4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超白晴邓秀岩白林增薄广达陈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钢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