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18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上吹共挤膜生产用泡径控制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包括,进风风管、回风风管、底部支撑座、第一风唇合件、第二风唇合件、进风室,回风风管贯穿于进风风管内开设的进风腔体,在进风风管的顶部安装有底部支撑座,底部支撑座与进风风管安装相连,进风室套装在回风风管的外侧,在使用时可通过调整第一风唇合件、第二风唇合件与进风室的相对位置,实现对第一风唇合件、第二风唇合件中第一出风唇、第二出风唇部位处风量大小的调整,进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具体的膜泡泡径大小要求来选择所需要的送风风量大小。大小。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上吹共挤膜生产用泡径控制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共挤复合工艺是采用两台或多台挤出机将各种不同功能的树脂分别熔融挤出,通过各自的流道在模头内汇合,再经吹胀、冷却复合在一起。该工艺不仅大大简化了生产工序,而且用料少,同时可降低原料消耗和生产成本;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一般安装在在风环装置的中心位置,用于对模具头挤出的原料进行吹泡成型作业,在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中,一般布置有风唇环结构,在进行膜泡的成型作业过程中,成型风由风唇环结构处吹出,现有的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中,风唇环结构的出风量不能进行多层调整且不能实现对膜泡进行上下均匀一致的送风作业,进而导致膜泡在挤出生产过程中产生抖动,影响膜泡的生产稳定性及生产产量的需求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其整体结构设计科学,在安装使用时,通过对风唇环结构的创新性结构设计改进,在多层共挤膜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在膜泡内对膜泡的上下内壁进行均匀、稳定、可调整的送风作业,进而保证了多层共挤膜膜泡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及生产可控性。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包括,进风风管、回风风管、底部支撑座、第一风唇合件、第二风唇合件、进风室 ,所述的进风风管内开设有进风腔体,回风风管贯穿于进风风管内开设的进风腔体,在进风风管的顶部安装有底部支撑座,底部支撑座与进风风管安装相连,进风室套装在回风风管的外侧,进风室的底部安装在底部支撑座上,在底部支撑座上安装有第一风唇合件,在第一风唇合件的上部安装布置有第二风唇合件,第一风唇合件及第二风唇合件二者可相对出风筒体进行旋转调整以实现对出风风量的调节。
[0006]进一步的,在进风室的顶部加工有透气通孔,在进风室的外侧顶部安装有调整盘,所述的调整盘上加工有与透气通孔相对应的透气孔,调整盘可相对于进风室进行灵活调整以实现对透气通孔过风量的调节。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进风室为圆柱形筒体结构,在进风室的内部开设有进气空腔,在进气空腔的内壁由下至上加工有出风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出风孔呈环形状均布的开设在进气空腔的内壁上。
[0009]所述的第一风唇合件由第一下风唇及第一上风唇组成,第一下风唇的底部活动安装在底部支撑座上,所述的第一上风唇扣合在第一下风唇上,第一上风唇与第一下风唇二者之间形成有第一风量均匀流道,在第一风量均匀流道靠近进风室的部位开设有第一方孔,在第一风量均匀流道靠近膜泡的部位形成有第一出风唇。
[0010]所述的第二风唇合件由第二下风唇及第二上风唇组成,第二下风唇的底部活动安装在第一上风唇上,所述的第二上风唇扣合在第二下风唇上,第二上风唇与第二下风唇二者之间形成有第二风量均匀流道,在第二风量均匀流道靠近进风室的部位开设有第二方孔,在第二风量均匀流道靠近膜泡的部位形成有第二出风唇。
[0011]所述的第一风唇合件可通过第一方孔与进气空腔内壁上开设的出风孔的相对位置变化进行进风调整。
[0012]所述的第二风唇合件可通过第二方孔与进气空腔内壁上开设的出风孔的相对位置变化进行进风调整。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的整体结构设计科学,与现有的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相比较而言具有如下技术特点及优势:
[0014]1、可实现对膜泡内壁周圈的送风调整;本技术与现有的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相比较而言,在使用时可通过调整第一风唇合件、第二风唇合件与进风室的相对位置,实现对第一风唇合件、第二风唇合件中第一出风唇、第二出风唇部位处风量大小的调整,进而使本技术能够根据具体的膜泡泡径大小要求来选择所需要的送风风量大小(进行多层出风调整),保证多层共挤膜膜泡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可控性;
[0015]2、 可实现对膜泡内壁周圈的均匀送风;本技术中的第一风唇合件中形成有可实现均匀风的第一风量均匀流道,第二风唇合件中形成有可实现均匀风的第二风量均匀流道,第一风量均匀流道与第二风量均匀流道的结构设计可实现对膜泡内壁周圈的均匀送风,保证多层共挤膜膜泡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的第一风唇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中的第二风唇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进风室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为:1

进风风管、2

回风风管、3

底部支撑座、4

第一风唇合件、5

第二风唇合件、6

进风室、7

调整盘、41

第一下风唇、42

第一上风唇、43

第一风量均匀流道、44

第一出风唇、51

第二下风唇、52

第二上风唇、53

第二风量均匀流道、54

第二出风唇、61

出风孔。
实施方式
[0022] 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本申请文件中用于表示方位的用语“左”和“右
”ꢀ
均以附图中所示的具体结构为基准,并不构成对结构的限制。
[0023] 具体实施例1: 如本技术中的说明书附图1、说明书附图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主要包括进风风管1、回风风管2、底部支撑座3、第
一风唇合件4、第二风唇合件5、进风室6 ,其中,在进风风管1内开设有用于进风的进风腔体,用于回风的回风风管2贯穿于进风风管1内开设的进风腔体,在进风风管1的顶部安装有底部支撑座3,底部支撑座3主要用于对第一风唇合件4及进风室6 进行安装承载作用,底部支撑座3与进风风管1的上部安装相连,进风室6套装在回风风管2的外侧用于配合第一风唇合件4、第二风唇合件5对其二者进行送风作用,进风室6的底部安装在底部支撑座3上,在底部支撑座3上安装有第一风唇合件4,在第一风唇合件4的上部安装布置有多组第二风唇合件5,第一风唇合件4及第二风唇合件5二者可相对出风筒体进行旋转调整以实现对出风风量的调节。
[0024]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风管(1)、回风风管(2)、底部支撑座(3)、第一风唇合件(4)、第二风唇合件(5)、进风室(6) ,所述的进风风管(1)内开设有进风腔体,回风风管(2)贯穿于进风风管(1)内开设的进风腔体,在进风风管(1)的顶部安装有底部支撑座(3),底部支撑座(3)与进风风管(1)安装相连,进风室(6)套装在回风风管(2)的外侧,进风室(6)的底部安装在底部支撑座(3)上,在底部支撑座(3)上安装有第一风唇合件(4),在第一风唇合件(4)的上部安装布置有第二风唇合件(5),第一风唇合件(4)及第二风唇合件(5)二者可相对出风筒体进行旋转调整以实现对出风风量的调节。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一种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进风室(6)的顶部加工有透气通孔,在进风室(6)的外侧顶部安装有调整盘(7),所述的调整盘(7)上加工有与透气通孔相对应的透气孔,调整盘(7)可相对于进风室(6)进行灵活调整以实现对透气通孔过风量的调节。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一种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室(6)为圆柱形筒体结构,在进风室(6)的内部开设有进气空腔,在进气空腔的内壁由下至上加工有出风孔(61)。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一种IBC进出风泡径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孔(61)呈环形状均布的开设在进气空腔的内壁上。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忠孙传刚冼毅坚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恒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