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预制吸声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57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体式预制吸声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和吸声板,在铁路隧道内轨道的两侧各自设置有多个沟槽,盖板本体同时可拆卸扣设在位于轨道同一侧的多个沟槽上,盖板本体上开设有吸音孔,多个吸音孔各自与多个沟槽位置对应并连通,盖板本体靠近轨道的一端竖向固定有吸声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盖板本体能够同时对轨道一侧的多个沟槽进行封堵,盖板本体上开设有吸音孔,吸音孔与和其位置对应并连通的沟槽形成共振吸声结构,有效吸收隧道内衬砌反射后的低频噪声;盖板本体靠近轨道的一端竖向固定有吸声板,吸声板可吸收轨道上初次传播过来的高频声波。来的高频声波。来的高频声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式预制吸声盖板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隧道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整体式预制吸声盖板。

技术介绍

[0002]研究表明,更高的运行速度将导致线路基础设施轮轨作用加剧、振动噪声及气动噪声增加等问题。当列车在隧道内高速行驶时,由于隧道衬砌、道床及附属结构多属于吸声系数极小的混凝土材料,此时构成半封闭的管状结构将导致列车产生的轮轨振动声波、车体气动声波及弓网摩擦声波等在多次反射后加剧隧道内混响声,表现出隧道内噪声普遍比隧道外噪声高出10

20dB。可预见在时速400公里时隧道内噪声将显著增强,对车上乘客及隧道内作业人员造成严重危害,也对隧道结构及车体构造有很大影响。目前铁路隧道还没有设置洞内降噪措施,公路隧道常用的吸声喷涂材料不适用于铁道隧道强列车风、车致振动环境条件;单纯依靠车辆隔声性能提升无法达到车内降噪要求。因此,为降低列车通过隧道时的车内噪声、改进乘客舒适度,有必要研究时速400公里隧道内降噪措施。
[0003]由于高速铁路噪声源主要集中在车辆下部,在相对靠近下部主要声源的位置实施吸声降噪措施,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性。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整体式预制吸声盖板,使其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整体式预制吸声盖板。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整体式预制吸声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和吸声板,在铁路隧道内轨道的两侧各自设置有多个沟槽,所述盖板本体同时可拆卸扣设在位于所述轨道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沟槽上,所述盖板本体上开设有吸音孔,多个所述吸音孔各自与多个所述沟槽位置对应并连通,所述盖板本体靠近所述轨道的一端竖向固定有所述吸声板。
[0008]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整体式预制吸声盖板,本技术中的盖板本体能够同时对轨道一侧的多个沟槽进行封堵,盖板本体上开设有吸音孔,吸音孔与和其位置对应并连通的沟槽形成共振吸声结构,有效吸收隧道内衬砌反射后的低频噪声;盖板本体靠近轨道的一端竖向固定有吸声板,吸声板可吸收轨道上初次传播过来的高频声波。
[0009]优选的,位于所述轨道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沟槽上一体成型有一限位槽,位于所述轨道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沟槽均贯穿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壁,所述盖板本体的下板面一体成型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嵌装至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吸音孔贯穿所述限位块后与所述沟槽内部连通。限位槽和限位块的设计,该设置确保盖板本体能够可靠地扣设在沟槽上,避免其发生移动错位。
[0010]优选的,所述吸声板为一矩形板,所述吸声板的板厚为2

,所述限位槽的槽深为6

,所述限位块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限位槽的槽深。该设置确保吸声板的吸声效果,并且限位块能够可靠地嵌装至限位槽内。
[0011]优选的,所述吸音孔的孔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吸音孔的截面形状能够对吸音效果产生影响,上述吸音孔的截面形状能够确保其吸音效果。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一种整体式预制吸声盖板在铁路隧道内的布置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5]在图中:
[0016]1为盖板本体、10为吸音孔、11为限位块、2为吸声板、3为铁路隧道、4为轨道、5为水槽、6为线缆槽、7为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整体式预制吸声盖板,本技术中的盖板本体1能够同时对轨道4一侧的多个沟槽进行封堵,盖板本体1上开设有吸音孔10,吸音孔10与和其位置对应并连通的沟槽形成共振吸声结构,有效吸收隧道内衬砌反射后的低频噪声;盖板本体1靠近轨道4的一端竖向固定有吸声板2,吸声板2可吸收轨道4上初次传播过来的高频声波;通过限位槽7和限位块11的设计,该设置确保盖板本体1能够可靠地扣设在沟槽上,避免其发生移动错位。
[0019]实施例
[0020]参见附图1

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和部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整体式预制吸声盖板,包括盖板本体1和吸声板2,盖板本体1和吸声板2采用多孔吸声材料预制,多孔吸声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水泥膨胀珍珠岩、HA陶粒、聚晶砂等,多孔材料可有效吸收隧道内轮轨区产生的中高频噪声。
[0021]在铁路隧道3内轨道4的两侧各自设置有多个沟槽,沟槽包括水槽5和线缆槽6,轨道4的每一侧均设置有两个水槽5和一个线缆槽6,线缆槽6布置在两个水槽5之间,相邻布置的两个水槽5和一个线缆槽6的槽顶部开设有一个矩形的限位槽7,两个水槽5和一个线缆槽6共同贯穿限位槽7的槽底壁,矩形的盖板本体1的下板面居中一体成型有一个限位块11,限位块11嵌装至限位槽7内,设置限位槽7和限位块11的目的是确保盖板本体1能够可靠地扣设在多个沟槽上,本申请中的盖板本体1同时可拆卸扣设在位于轨道4同一侧的多个沟槽上,盖板本体1上开设有吸音孔10,吸音孔10贯穿限位块11后与沟槽位置对应并内部连通,
吸音孔1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多边形,本实施例中吸音孔10的孔截面形成呈十字形,吸音孔10与和其位置对应并连通的沟槽形成共振吸声结构,因为沟槽深度较大,为有效吸收隧道内衬砌反射后的低频噪声,吸音孔10的穿孔率保持在20%

50%的范围内。盖板本体1靠近轨道4的一端竖向固定有吸声板2,吸声板2可吸收轨道4上初次传播过来的高频声波。
[0022]本申请中的吸声板2为一矩形板,吸声板2的板厚为2

,限位槽7的槽深为6

,限位块11的厚度小于等于限位槽7的槽深。
[0023]该吸声盖板在使用的过程中,除了对沟槽进行扣设封堵,吸音孔10与和其位置对应并连通的沟槽形成共振吸声结构,有效吸收隧道内衬砌反射后的低频噪声;盖板本体1靠近轨道4的一端竖向固定有吸声板2,吸声板2可吸收轨道4上初次传播过来的高频声波。
[0024]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2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预制吸声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本体(1)和吸声板(2),在铁路隧道(3)内轨道(4)的两侧各自设置有多个沟槽,所述盖板本体(1)同时可拆卸扣设在位于所述轨道(4)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沟槽上,所述盖板本体(1)上开设有吸音孔(10),多个所述吸音孔(10)各自与多个所述沟槽位置对应并连通,所述盖板本体(1)靠近所述轨道(4)的一端竖向固定有所述吸声板(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预制吸声盖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轨道(4)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沟槽上一体成型有一限位槽(7),位于所述轨道(4)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沟槽均贯穿所述限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伟斌王子洪王志伟郭小雄罗金涛罗驰韩嘉强马召辉张森马晓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