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缓释给药的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355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缓释给药的导尿管,包括给药管体、储药仓、给药组件、引流管体。其中,给药管体一端设有第一开口;储药仓固定装设于给药管体的另一端,储药仓朝向给药管体的一面上设有仓门,储药仓远离仓门的一侧装设有半透膜;给药组件装设于第一开口上并与第一开口连通,给药组件内存储有预设储量的备用药液;引流管体装设于给药管体的一侧,引流管体的两端开设有用于引流的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储药仓上装设半透膜,半透膜将储药仓内的药液缓释至膀胱或尿道内,给药组件将预先存储的备用药液持续供给至储药仓,医护人员预先存储不同的药物,通过给药组件持续注射至储药仓中,通过半透膜缓释以实现时需给药的目的。时需给药的目的。时需给药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缓释给药的导尿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缓释给药的导尿管。

技术介绍

[0002]导尿管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医疗器械,例如在手术术前或术后留置导尿管、排尿障碍(尿潴留、神经源性膀胱等)需要留置导尿管、其他膀胱内治疗者同样需要留置导尿管。导尿管是以橡胶、乳胶、硅胶等材料制成的软管,由尿道插入膀胱起到引流液体的作用,一端由球囊将导尿管固定在膀胱内,防止脱落,另一端连接引流袋。
[0003]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导尿管一部分具有缓释药物的功能,例如中国专利“抗菌缓释作用医用导尿管”(申请号“201220718495.8”),其通过在导尿管本体表面结合纳米银层,在纳米银层外设置抗生素层。该技术在导尿管滞留初期具有较强的杀菌力。但对于需要长时间携带导尿管的患者需要不断更换导尿管,造成患者不适。例如中国专利“一种缓释给药导尿管”(申请号“201621293464.7”),其通过在管体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沿管体的轴向延伸的给药槽供凝胶状药物注射器具的出口端伸入以实现加药。该技术仅能用于凝胶状药物的加药,而且给药槽的结构复杂,凝胶状药物容易在给药槽内堵塞,对于需要长时间携带导尿管的患者同样需要将导尿管抽出进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缓释给药的导尿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缓释给药功能的导尿管缓释时间短、仅能使用凝胶状药物导致对于需要长时间携带导尿管的患者需要不断更换导尿管,造成患者不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缓释给药的导尿管,包括:
[0007]给药管体,所述给药管体的体外端设有第一开口;
[0008]储药仓,固定装设于所述给药管体的体内端,所述储药仓朝向所述给药管体的一面上设有仓门,所述储药仓远离所述仓门的一侧装设有半透膜,所述半透膜用于将所述储药仓内的药液缓释至外部;
[0009]给药组件,装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上并与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给药组件内存储有预设储量的备用药液,所述给药组件用于向所述储药仓供药;
[0010]引流管体,装设于所述给药管体的一侧,所述引流管体的两端开设有用于引流的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尿管还包括充气管体和充气球囊,所述充气管体装设于所述给药管体的另一侧且两端开设有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所述充气球囊同时套设于所述给药管体、所述引流管体、所述充气管体的管壁上,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充气球囊连通,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充气球囊的两侧。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给药组件包括用于存储所述备用药液并与所
述第一开口连通的存储腔、以及装设于所述存储腔内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根据外部的控制器的指令将预设用量的备用药液推进至所述储药仓内。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药仓内还装设有用于检测药液浓度的浓度检测器,所述浓度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药仓与所述给药管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半透膜与所述储药仓可拆卸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存储腔与所述第一开口可拆卸连接。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尿管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微型压力传感器和电阀门,所述微型压力传感器装设于所述储药仓的外壁上且邻近所述半透膜,所述电阀门盖合于所述第二开口上,所述电阀门用于根据所述微型压力传感器的读数开启或关闭。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型压力传感器的宽度小于等于2mm,所述微型压力传感器的厚度小于等于1mm。
[0018]本技术通过在储药仓上装设半透膜,半透膜将储药仓内的药液缓释至膀胱或尿道内,并通过给药组件将预先存储的备用药液持续供给至储药仓,且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用药情况在给药组件预先存储不同的药物,并通过给药组件持续注射至位于膀胱或尿道内的储药仓中,以实现时需给药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缓释导尿管一个实施例的剖视主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缓释导尿管一个实施例的剖视主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缓释导尿管一个实施例给药组件的结构主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缓释导尿管一个实施例的剖视主视图;
[0023]序号说明:给药管体1、储药仓2、给药组件3、引流管体4、充气管体5、充气球囊6、微型压力传感器7、电阀门8、第一开口11、仓门21、半透膜22、存储腔31、驱动器32、第二开口41、第三开口42、第四开口51、第五开口5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图1、图2、图3展示了本技术用于缓释给药的导尿管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尿管包括给药管体1、储药仓2、给药组件3、引流管体4、充气管体5、充气球囊6。
[0026]其中,参见图2,给药管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11;储药仓2固定装设于给药管体1的另一端,储药仓2朝向给药管体1的一面上设有仓门21,储药仓2远离仓门21的一侧装设有半透膜22,半透膜22用于将储药仓2内的药液缓释至外部;给药组件3装设于第一开口11上
并与第一开口11连通,给药组件3内存储有预设储量的备用药液,给药组件3用于向储药仓2供药;引流管体4装设于给药管体1的一侧,引流管体4的两端开设有用于引流的第二开口41和第三开口42;充气管体5装设于给药管体1的另一侧且两端开设有第四开口51和第五开口52,充气球囊6同时套设于给药管体1、引流管体4、充气管体5的管壁上,第四开口51与充气球囊6连通,第二开口41、第三开口42分别位于充气球囊6的两侧。
[0027]具体地,第一开口11、第三开口42、第五开口52均位于导尿管的同一侧,且位于体外端;第二开口41为导尿口,位于体内留置端,液体从第二开口41进入经由引流管体4从第三开口42排出;第四开口51与充气球囊6连通,在导尿管到达预设位置时,外部充气设备通过第五开口52将气体经由充气管体5从第四开口51充入至充气球囊6内。
[0028]具体地,储药仓2与给药管体1可拆卸连接,半透膜22与储药仓2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
[0029]进一步地,参见图3,给药组件3包括用于存储备用药液并与第一开口11连通的存储腔31、以及装设于存储腔31内的驱动器32,驱动器32用于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缓释给药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包括:给药管体,所述给药管体的体外端设有第一开口;储药仓,固定装设于所述给药管体的体内端,所述储药仓朝向所述给药管体的一面上设有仓门,所述储药仓远离所述仓门的一侧装设有半透膜,所述半透膜用于将所述储药仓内的药液缓释至外部;给药组件,装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上并与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给药组件内存储有预设储量的备用药液,所述给药组件用于向所述储药仓供药;引流管体,装设于所述给药管体的一侧,所述引流管体的两端开设有用于引流的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还包括充气管体和充气球囊,所述充气管体装设于所述给药管体的另一侧且两端开设有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所述充气球囊同时套设于所述给药管体、所述引流管体、所述充气管体的管壁上,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充气球囊连通,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充气球囊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组件包括用于存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佳谢立惠李川吴国华高飞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爱德堡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