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70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枕头,包括,枕头本体、承托组件、控制器。其中,枕头本体的顶面设有承重面且具有弹性;承托组件包括装设于枕头本体内的承托部、以及至少四个间隔第一预设距离活动装设于承托部的顶面的升降件,每个升降件分别与承重面抵接;控制器装设于枕头本体内,控制器分别与每个升降件电性连接并用于根据外部指令分别控制每个升降件升起或下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根据外部指令分别控制位于承重面下方的至少四个升降件分别升起或下降,以将承重面调整为不同形状或不同坡度,以适应不同情况或不同症状的患者或新生儿。儿。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枕头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枕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在卧床时需要对新生儿或特定症状的患者进行头部调节。对于新生儿,为了防止睡偏头导致颅骨闭合后不对称或者呛奶后需要对新生儿的头部进行调整,需要对新生儿的头部进行调整;对于特定症状的患者,例如头部手术后、呼吸道疾病等症状的患者,患者进行头部手术后在卧床期间需要避开手术创口,呼吸道疾病患者需要规律转头,防止唾液或痰液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
[0003]目前中国专利防侧偏头枕(申请号:202121667072.3)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将额头和下颌固定在弧形凹槽内,使得患者头部不能转动,不适用于上述情况。另中国专利婴儿偏头矫正枕(申请号:201020682424.8)通过将婴儿的头部固定于凹槽内以防止偏头,同样中国专利新生儿防偏头枕(申请号:201420284167.0)通过第一挡枕和第二挡枕限制婴儿头部以防止偏头。上述现有技术均通过限制新生儿或患者的头部运动以达到矫正的目的,并不能根据不同情况或不同症状调节新生儿或患者的头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枕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矫正功能的枕头不能根据不同情况或不同症状调节新生儿或患者的头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调节的枕头,包括:
[0007]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的顶面设有承重面且具有弹性;
[0008]承托组件,包括装设于所述枕头本体内的承托部、以及至少四个间隔第一预设距离活动装设于所述承托部的顶面的升降件,每个升降件分别与所述承重面抵接;
[0009]控制器,装设于所述枕头本体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每个升降件电性连接并用于根据外部指令分别控制每个升降件升起或下降。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升降件分别包括一个充气气囊和一个气泵,每个充气气囊与相邻的充气气囊间隔第二预设距离均匀布设于所述承重面上,每个气泵的输出端分别与一个充气气囊连通,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每个气泵电性连接并用于根据外部指令分别控制每个气泵充气或放气。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枕头本体的侧面开设有供所述气泵吸气、放气的进风口。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升降件分别包括一个液压泵和一个伸缩部,每个液压泵与相邻的液压泵间隔第三预设距离均匀布设于所述枕头本体内,每个液压泵的输出端分别与一个伸缩部连接,每个伸缩部分别与所述承重面抵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每个液压泵电性连接并用于根据外部指令分别控制每个伸缩部升起或下降。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伸缩部与所述承重面的抵接处分别装设有用于增加接触面积的升降台。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枕头本体采用防水材质。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重面上开设有与相邻的升降件间隔第四预设距离且用于引流液体的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枕头本体的一侧。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枕头还包括液体检测组件,所述液体检测组件装设于所述引流槽内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托部包括壳体和承托台,所述壳体装设于所述枕头本体的内部底面,所述承托台装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面,所述升降件固定装设于所述承托台上,所述壳体内容置有所述控制器。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枕头本体内还装设有用于烘干所述承重面的烘干组件,所述烘干组件邻近所述承重面且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9]本技术通过控制器根据外部指令分别控制位于承重面下方的至少四个升降件分别升起或下降,以将承重面调整为不同形状或不同坡度,以适应不同情况或不同症状的患者或新生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可调节的枕头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组装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可调节的枕头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可调节的枕头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可调节的枕头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可调节的枕头一个实施例的引流槽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可调节的枕头一个实施例的液体检测组件、烘干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序号说明:枕头本体1、承托组件2、承重面11、进风口12、承托部21、升降件22、壳体211、承托台212、充气气囊221、气泵222、液压泵223、伸缩部224、液体检测组件3、烘干组件4。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图1至图4展示了本技术可调节的枕头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枕头包括枕头本体1、承托组件2、控制器(未图示)。
[0029]其中,参见图2,枕头本体1的顶面设有承重面11且具有弹性;承托组件2包括装设于枕头本体1内的承托部21、以及至少四个间隔第一预设距离活动装设于承托部21的顶面的升降件22,每个升降件22分别与承重面11抵接;控制器装设于枕头本体1内,控制器分别
与每个升降件22电性连接并用于根据外部指令分别控制每个升降件22升起或下降。
[0030]具体地,枕头本体1采用防水材质,例如硅胶、塑料等。
[0031]进一步地,承托部21包括壳体211和承托台212,壳体211装设于枕头本体1的内部底面,承托台212装设于壳体211的顶面,升降件22固定装设于承托台212上,壳体211内容置有控制器。
[0032]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如下两种驱动方式达到调整承重面11形状的目的。
[0033]方式一:
[0034]参见图3,每个升降件22分别包括一个充气气囊221和一个气泵222,每个充气气囊221与相邻的充气气囊221间隔第二预设距离均匀布设于承重面11上,每个气泵222的输出端分别与一个充气气囊221连通,控制器分别与每个气泵222电性连接并用于根据外部指令分别控制每个气泵222充气或放气。
[0035]具体地,枕头本体1的侧面开设有供气泵222吸气、放气的进风口12。
[0036]优选地,为了提升控制精度,升降件22的个数可设置为20个,分别在枕头本体1的长边和短边以5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的顶面设有承重面且具有弹性;承托组件,包括装设于所述枕头本体内的承托部、以及至少四个间隔第一预设距离活动装设于所述承托部的顶面的升降件,每个升降件分别与所述承重面抵接;控制器,装设于所述枕头本体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每个升降件电性连接并用于根据外部指令分别控制每个升降件升起或下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每个升降件分别包括一个充气气囊和一个气泵,每个充气气囊与相邻的充气气囊间隔第二预设距离均匀布设于所述承重面上,每个气泵的输出端分别与一个充气气囊连通,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每个气泵电性连接并用于根据外部指令分别控制每个气泵充气或放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本体的侧面开设有供所述气泵吸气、放气的进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每个升降件分别包括一个液压泵和一个伸缩部,每个液压泵与相邻的液压泵间隔第三预设距离均匀布设于所述枕头本体内,每个液压泵的输出端分别与一个伸缩部连接,每个伸缩部分别与所述承重面抵接,所述控制器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佺吴国华李川吴皓天董康康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爱德堡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