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面清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30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面清洁设备,包括机体和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与机体转动连接,所述机体与行走轮之间设置有助力机构,所述助力机构包括电机、传感组件、控制器和传动组件,所述电机和传感组件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传感组件与电机的输入轴连接,所述传感组件感应行走轮的前进或后退并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感应信号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行走轮连接以助力行走轮前进或后退。进或后退。进或后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面清洁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装置
,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地面清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地面清洁设备包括吸尘器、扫地机、洗地机等,通过用户推拉设备沿地面着地面移动而实现自动清洁地面的功能,地面清洁设备一般包括机体和与机体连接的手柄,用户施力于手柄,通过手柄带动机体沿地面移动,机体与地面接触以将地面上的垃圾吸入机体内,在实际使用时,地面清洁设备需要依靠用户手臂推动手柄来实现机体前进、依靠用户手臂后拉手柄来实现机体后退,而由于地面清洁设备内安装有清水箱、污水箱等机构其自身重量较大,并且地面清洁设备的机体直接与地面接触来带走地面上的垃圾,机体与地面之间存在一定的负压和摩擦力,用户推拉地面清洁设备容易出现推拉受阻的情况,使用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面清洁设备,该设备通过设置助力机构来助力行走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省力的优点。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地面清洁设备,包括机体和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与机体转动连接,所述机体与行走轮之间设置有助力机构,所述助力机构包括电机、传感组件、控制器和传动组件,所述电机和传感组件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传感组件与电机的输入轴连接,所述传感组件感应行走轮的前进或后退并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感应信号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行走轮连接以助力行走轮前进或后退。
[0005]本技术方案中,机体通过行走轮以实现沿地面移动,通过在机体与行走轮之间设置助力机构,通过助力机构来助力行走轮转动,使得用户推拉机体更加省力,助力机构包括电机、传感组件、控制器和传动组件,传感组件与控制器电连接,助力机构通过传感组件来感应行走轮的前进或后退,传感组件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与电机电连接,控制器根据感应信号通过设定程序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通过设置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行走轮连接,使得电机通过传动组件来助力行走轮前进或后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用户驱动机体使得行走轮前进时,传感组件感应到行走轮前进并将感应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正转,电机正转并驱动传动组件转动,通过传动组件带动行走轮沿前进方向转动,以实现对行走轮沿地面前进的助力,用户驱动机体前进省力,当用户驱动机体使得行走轮后退时,传感组件感应到行走轮后退并将感应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反转,电机反转并驱动传动组件反向转动,通过传动组件带动行走轮沿后退方向转动,以实现对行走轮沿地面后退的助力,用户驱动机体后退省力,整机结构简单、使用省力。
[0006]作为改进,所述行走轮、传动组件、电机和传感组件依序连接,并且所述行走轮、传
动组件、电机和传感组件的旋转中心均处于同一轴线上。
[0007]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行走轮、传动组件、电机和传感组件的旋转中心均处于同一轴线上,即行走轮与助力机构的旋转中心处于同一轴线上,行走轮与助力机构实现同轴传动,助力机构给行走轮的助力损耗较小,传动效率较高。
[0008]作为改进,所述传感组件包括红外线检测板和光栅,所述电机、红外线检测板和光栅依序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入轴与光栅连接,所述红外线检测板上设置有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光栅的侧壁位于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且该侧壁上沿其周向设有多个能供红外光线穿过的缺口。
[0009]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传感组件包括红外线检测板和光栅,红外线检测板安装在电机的输入端,并且光栅与电机的输入轴连接,当用户刚启动机体并进行推拉时,行走轮有微小的转动,行走轮与助力机构同轴传动,因此光栅也会有微小的转动,通过在红外线检测板上设置有发射端和接收端,光栅的侧壁位于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并且光栅侧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缺口,光栅转动时,发射端发出的部分光束能够穿过侧壁缺口被接收端接收、部分光束则被侧壁遮挡接收端无法接收,由此可以检测出光栅的转动,通过红外线检测板检测光栅的转动并将检测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检测信号判断行走轮为前进或后退状态,并控制电机相应的正转或反转以助力行走轮,传感组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安装方便。
[0010]作为改进,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内齿轮、第一齿轮组、第一齿轮架和第一外齿轮,所述第一外齿轮套装在电机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齿轮组安装于第一齿轮架上,所述第一齿轮组位于内齿轮与第一外齿轮之间,所述内齿轮的内壁与第一齿轮组啮合,所述第一外齿轮的外壁与第一齿轮组啮合。
[0011]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外齿轮与电机输出轴套接,电机通过第一外齿轮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设置第一外齿轮的外壁与第一齿轮组啮合、第一齿轮组与内齿轮的内壁啮合,电机输出轴通过第一外齿轮带动第一齿轮组运动,内齿轮的内壁与第一外齿轮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第一齿轮组的环形空间,第一齿轮组位于内齿轮与第一外齿轮之间,内齿轮、第一齿轮组、第一齿轮架和第一外齿轮构成行星齿轮结构,行星齿轮结构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传动配合可靠和传动效率高等优点。
[0012]作为改进,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齿轮组和第二齿轮架,所述第二齿轮组安装于第二齿轮架上,所述第一齿轮架设置有与第二齿轮组适配的第二外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组位于内齿轮与第二外齿轮之间,所述内齿轮的内壁与第二齿轮组啮合,所述第二外齿轮的外壁与第二齿轮组啮合。
[0013]本技术方案中,设置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齿轮组,第一齿轮架上设置有第二外齿轮,第二外齿轮的外壁与第二齿轮组啮合、第二齿轮组与内齿轮的内壁啮合,第一齿轮组通过第一齿轮架带动第二齿轮组运动,内齿轮的内壁与第二外齿轮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第二齿轮组的环形空间,第二齿轮组位于内齿轮与第二外齿轮之间,内齿轮、第二齿轮组、第二齿轮架和第二外齿轮构成行星齿轮结构,则传动组件构成双行星齿轮结构,电机通过传动组件传递给行走轮的扭矩更大,传动效率更高。
[0014]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齿轮组与第二齿轮组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齿轮组与第二齿轮组的旋转中心处于同一轴线上。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齿轮组与第二齿轮组呈平行
分布,并且第一齿轮组与第二齿轮组的旋转中心处于同一轴线上,同轴传动效率更高,传动损耗更小。
[0015]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齿轮组设置有3个第一传动齿轮,3个第一传动齿轮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齿轮组设置有3个第二传动齿轮,3个第二传动齿轮沿周向均匀分布。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齿轮组与第二齿轮组均有3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传动齿轮,使得传动组件受力均衡、传动平稳。
[0016]作为改进,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行走轮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三连接轴的一端与行走轮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轴的另一端与第二齿轮架连接。本技术方案中,设置传动组件与行走轮通过第三连接轴传动连接,连接结构可靠、传动效率高。
[0017]作为改进,所述机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行走轮,所述助力机构对应行走轮设置有两个,每个行走轮均连接有一个助力机构。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每个行走轮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面清洁设备,包括机体(1)和行走轮(2),所述行走轮(2)与机体(1)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与行走轮(2)之间设置有助力机构,所述助力机构包括电机(3)、传感组件(4)、控制器和传动组件(5),所述电机(3)和传感组件(4)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传感组件(4)与电机(3)的输入轴连接,所述传感组件(4)感应行走轮(2)的前进或后退并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感应信号控制电机(3)正转或反转,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与传动组件(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5)的输出端与行走轮(2)连接以助力行走轮(2)前进或后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2)、传动组件(5)、电机(3)和传感组件(4)依序连接,并且所述行走轮(2)、传动组件(5)、电机(3)和传感组件(4)的旋转中心均处于同一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面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组件(4)包括红外线检测板(41)和光栅(42),所述电机(3)、红外线检测板(41)和光栅(42)依序连接,所述电机(3)的输入轴与光栅(42)连接,所述红外线检测板(41)上设置有发射端(411)和接收端(412),所述光栅(42)的侧壁位于发射端(411)和接收端(412)之间且该侧壁上沿其周向设有多个能供红外光线穿过的缺口(42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面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5)包括内齿轮(51)、第一齿轮组(52)、第一齿轮架(53)和第一外齿轮(54),所述第一外齿轮(54)套装在电机(3)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齿轮组(52)安装于第一齿轮架(5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士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福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