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794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装置,其包括设有中空结构的壳体和动力控制结构,壳体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进料结构,包括设于壳体的上端部的第一进料结构和第二进料结构;混合结构,包括贯穿设于壳体中部的混合室、设于混合室内的旋转搅拌结构、设于混合室底部的出料口、及用于开闭出料口的阀门;以及炭化结构,包括设于混合室正下方的炭化炉,炭化炉为独立的抽拉式结构;其中,旋转搅拌结构包括旋转轴、若干组沿旋转轴的轴向布置的搅拌组件、以及设于旋转轴底端的破碎组件;混合原料经进料结构进入混合室内,并在旋转搅拌结构的作用下混合均匀后通过出料口进入炭化炉内进行炭化,炭化后的复合材料随炭化炉整体取出。炉整体取出。炉整体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矿区土壤的原位修复和农业固碳还田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土壤修复型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矿山资源的枯竭,贫、杂、细的难选矿已成为主矿源,化学选矿日益突出,导致选矿药剂的使用量逐年增加;选矿废水中存在多种致癌、致畸及生殖毒性的物质,其大量排放使矿区周边的水体和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也增加了人类患癌症的风险,威胁人体健康。铁炭复合材料环境友好、价廉易得,可活化过硫酸盐实现对选矿药剂的降解,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阶段,铁炭复合材料普遍以较高的温度烧制,能耗较大,在规模化应用方面受到限制。
[0003]目前,将生物质炭化,并应用于农业或环境修复,被认为是一种可靠的固碳行为。与生物质直接燃烧相比,炭化过程减少了对外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将炭产品施用于农田或其它生态领域时,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量和环境净化能力,进一步促进了固碳减排的作用。
[0004]在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17698981U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铁炭复合材料的制备装置,该装置将生物质与铁屑搅拌混合,存在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同时,其混合和炭化在一个发生箱内进行,热能损失较大,影响炭化效率,复合材料不能模块化取出。
[0005]因此,现需提供一种能均匀混合、炭化效率高且热能损失小的适用于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以上缺陷,提供一种能均匀混合、炭化效率高且热能损失小的适用于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装置。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装置,其包括设有中空结构的壳体和动力控制结构,所述壳体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
[0008]进料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端部的第一进料结构和第二进料结构;
[0009]混合结构,包括贯穿设于所述壳体中部的混合室、设于所述混合室内的旋转搅拌结构、设于所述混合室底部的出料口、及用于开闭所述出料口的阀门;以及
[0010]炭化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混合室正下方的炭化炉,所述炭化炉为独立的抽拉式结构;
[0011]其中,所述旋转搅拌结构包括旋转轴、若干组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布置的搅拌组件、以及设于所述旋转轴底端的破碎组件;混合原料经所述进料结构进入所述混合室内,并在所述旋转搅拌结构的作用下混合均匀后,通过所述出料口进入所述炭化炉内进行炭化,炭化后的复合材料随所述炭化炉整体取出。
[0012]所述第一进料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端面上的若干第一进料口,以及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端部内的进料分布网;所述第二进料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壳体的上端部外围的进
料区、以及若干成型在所述壳体的上端部外壁上将所述进料区与所述混合室联通的第二进料口;其中,所述第一进料结构高于所述第二进料结构。
[0013]所述搅拌组件设为三斜叶式搅拌桨,其向下与所述旋转轴的倾斜夹角为锐角,所述搅拌桨的叶片与所述混合室的内壁之间间隙不大于1cm。
[0014]所述破碎组件包括若干在所述旋转轴的底端周向均布的破碎刀。
[0015]所述动力控制结构包括电机、开关以及能源结构,所述能源结构包括蓄电池和光伏结构;其中,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电机和炭化炉并提供电能,所述电机和开关设于所述壳体的顶端,所述电机与所述旋转轴连接,驱动所述旋转搅拌结构转动。
[0016]所述旋转轴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中空结构轴线重合,且在所述混合室内呈居中设置;其中,所述旋转轴采用高阻尼材料制成,
[0017]所述混合结构还包括稳固杆,所述稳固杆呈“X”且中间设有供所述旋转轴的上端穿过的间隙穿过孔,所述稳固杆的杆端部与所述混合室的内壁活动连接。
[0018]所述炭化炉的外侧还设有便于抽拉的把手。
[0019]所述混合原料包括生物质和包括三价铁的催化剂。
[0020]所述生物质为木屑,所述催化剂为三价铁的水溶液。
[0021]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2]在本技术中,所述混合结构不仅包括搅拌组件还包括破碎组件,在将混合原料混合均匀后经破碎组件打散后再落入所述炭化结构中进行炭化,同时所述混合结构和所述炭化结构为独立空间,从而使得混合原料得到充分混合后以分散或者说不结团的形式在独立的炭化空间内进行炭化,即能够提供炭化效率又能避免不必要的热能损失,该装置实现上层混匀、下层炭化,还能尽量减小占地面积;另外,炭化后形成的复合材料还能够通过炭化炉整体/模块化取出,方便取放、运输和施用。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本技术所述的适用于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装置截面示意图;
[0025]图2本技术所述的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本技术所述的破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本技术所述的稳固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本技术所述的光伏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本技术所述的光伏板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本技术所述的铁炭复合材料活化过硫酸盐降解丁基黄药实验中C/C0随时间变化曲线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1

壳体;2

开关;3

电机;4

液体进料口;5

液体分布网;6

固体进料口;7

稳固杆;8

搅拌组件;9

破碎刀;10

旋转轴;11

阀门;12

炭化炉;13

蓄电池;14

混合室;15

把手;16

光伏板;17

滑轨;18

进料区;19

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4]实施例1
[0035]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装置,其包括设有中空结构的壳体1和动力控制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装置,其包括设有中空结构的壳体(1)和动力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进料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的上端部的第一进料结构和第二进料结构;混合结构,包括贯穿设于所述壳体(1)中部的混合室(14)、设于所述混合室(14)内的旋转搅拌结构、设于所述混合室(14)底部的出料口(19)、及用于开闭所述出料口(19)的阀门(11);以及炭化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混合室(14)正下方的炭化炉(12),所述炭化炉(12)为独立的抽拉式结构;其中,所述旋转搅拌结构包括旋转轴(10)、若干组沿所述旋转轴(10)的轴向布置的搅拌组件(8)、以及设于所述旋转轴(10)底端的破碎组件;混合原料经所述进料结构进入所述混合室(14)内,并在所述旋转搅拌结构的作用下混合均匀后,通过所述出料口(19)进入所述炭化炉(12)内进行炭化,炭化后的复合材料随所述炭化炉(12)整体取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上端面上的若干第一进料口,以及设于所述壳体(1)的上端部内的进料分布网;所述第二进料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壳体(1)的上端部外围的进料区(18)、以及若干成型在所述壳体(1)的上端部外壁上将所述进料区(18)与所述混合室(14)联通的第二进料口;其中,所述第一进料结构高于所述第二进料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的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小飞江文静李瑞鑫蒋怡凡耿婧泽西玉珍刘学伦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