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培坤专利>正文

一种施肥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74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用施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肥桶,包括施肥桶、施肥锥台和搅拌组件;所述施肥桶底部侧壁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施肥锥台具有内圈以及与施肥桶内壁相适配的外圈,所述施肥锥台的外圈与施肥桶内壁连接,施肥锥台的内圈至施肥桶底部的距离小于施肥锥台的外圈至施肥桶底部的距离;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盘、支撑锥台和搅动件;所述转盘转动设置在施肥桶内腔的底部,所述支撑锥台设置在转盘上,且所述支撑锥台的顶部穿过施肥锥台的内圈,所述支撑锥台与施肥锥台之间形成导肥空间,所述搅动件设置在支撑锥台的顶部,所述搅动件具有搅拌端,所述搅拌端背离所述导肥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确保施肥桶施肥量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肥桶


[0001]本技术涉及农用施肥
,尤其涉及一种施肥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农业不断的发展,肥料的品种也随之增多,不同品种肥料之间其湿度、粘度、硬度、颗粒度都不一样。然而如牛粪这类流动性较差,颗粒大小不均的肥料,在通过施肥桶进行施肥的过程中,肥料会在施肥桶内形成较多间隙尺寸各异的拱洞,使得切肥刀在将肥料从施肥桶内腔引导出时,切肥刀会有一部分切空,切空的量取决于当时切肥刀所遇到拱洞的大小,进而无法保证从施肥桶出料口排出的肥料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肥桶,能够确保施肥桶施肥量的稳定性。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施肥桶,包括施肥桶、施肥锥台和搅拌组件;所述施肥桶底部侧壁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施肥锥台具有内圈以及与施肥桶内壁相适配的外圈,所述施肥锥台的外圈与施肥桶内壁连接,施肥锥台的内圈至施肥桶底部的距离小于施肥锥台的外圈至施肥桶底部的距离;
[0005]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盘、支撑锥台和搅动件;所述转盘转动设置在施肥桶内腔的底部,所述支撑锥台设置在转盘上,且所述支撑锥台的顶部穿过施肥锥台的内圈,所述支撑锥台与施肥锥台之间形成导肥空间,所述搅动件设置在支撑锥台的顶部,所述搅动件具有搅拌端,所述搅拌端背离所述导肥空间。
[0006]进一步地,所述搅动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搅动臂,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支撑锥台的顶部,所述第一搅动臂设置在第一安装板远离所述导肥空间的一端面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搅动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板和第二搅动臂,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在支撑锥台的顶部,所述第二搅动臂设置在第二安装板远离所述导肥空间的一端面上,所述第二搅动臂至支撑锥台的轴线的距离小于第一搅动臂至支撑锥台的轴线的距离。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锥台呈圆台状,所述支撑锥台的小直径端远离施肥桶的底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施肥桶的出料口设置有切肥刀,所述切肥刀朝向支撑锥台方向延伸。
[0010]进一步地,所述切肥刀可摆动设置在施肥桶上。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施肥桶内壁上增设施肥锥台,以及转动设置在施肥桶内腔的搅拌组件,使得肥料需要先穿过支撑锥台与施肥锥台之间形成导肥空间才能够落到转盘上,并且落在转盘上的肥料因施肥锥台的分隔不会与施肥桶内壁接触,从而减小了转动位于转盘上肥料的阻力,避免肥料与转盘之间发生打滑。同时利用搅动件的搅拌端将即将进入导肥空间的肥料进行破碎,使得落在转盘上的肥料中不存在有大间隙的拱洞,进而保证了从施肥桶出料口排出的肥料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施肥桶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施肥桶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施肥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标号说明:
[0016]1、施肥桶;11、切肥刀;
[0017]2、施肥锥台;
[0018]3、搅拌组件;31、转盘;32、支撑锥台;
[0019]33、搅动件;331、第一安装板;332、第一搅动臂;333、第二安装板;334、第二搅动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1]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施肥桶,包括施肥桶1、施肥锥台2和搅拌组件3;所述施肥桶1底部侧壁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施肥锥台2具有内圈以及与施肥桶1内壁相适配的外圈,所述施肥锥台2的外圈与施肥桶1内壁连接,施肥锥台2的内圈至施肥桶1底部的距离小于施肥锥台2的外圈至施肥桶1底部的距离;
[0022]所述搅拌组件3包括转盘31、支撑锥台32和搅动件33;所述转盘31转动设置在施肥桶1内腔的底部,所述支撑锥台32设置在转盘31上,且所述支撑锥台32的顶部穿过施肥锥台2的内圈,所述支撑锥台32与施肥锥台2之间形成导肥空间,所述搅动件33设置在支撑锥台32的顶部,所述搅动件33具有搅拌端,所述搅拌端背离所述导肥空间。
[0023]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施肥桶1内壁上增设施肥锥台2,以及转动设置在施肥桶1内腔的搅拌组件3,使得肥料需要先穿过支撑锥台32与施肥锥台2之间形成导肥空间才能够落到转盘31上,并且落在转盘31上的肥料因施肥锥台2的分隔不会与施肥桶1内壁接触,从而减小了转动位于转盘31上肥料的阻力,避免肥料与转盘31之间发生打滑。同时利用搅动件33的搅拌端将即将进入导肥空间的肥料进行破碎,使得落在转盘31上的肥料中不存在有大间隙的拱洞,进而保证了从施肥桶1出料口排出的肥料量。
[0024]请参照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搅动件33包括第一安装板331和第一搅动臂332,所述第一安装板331设置在支撑锥台32的顶部,所述第一搅动臂332设置在第一安装板331远离所述导肥空间的一端面上。
[0025]由上述描述可知,搅动件33利用第一搅动臂332对即将进入导肥空间的肥料进行破碎,使得落在转盘31上的肥料中不存在有大间隙的拱洞,进而保证了从施肥桶1出料口排出的肥料量。
[0026]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搅动件33还包括第二安装板333和第二搅动臂334,所述第二安装板333设置在支撑锥台32的顶部,所述第二搅动臂334设置在第二安装板333远离所述导肥空间的一端面上,所述第二搅动臂334至支撑锥台32的轴线的距离小于第一搅动臂332至支撑锥台32的轴线的距离。
[0027]由上述描述可知,由于第二搅动臂334至支撑锥台32的轴线的距离小于第一搅动
臂332至支撑锥台32的轴线的距离,因此第二搅动臂334的搅拌区域不会与第一搅动臂332搅拌区域重合,进而提高搅动件33破坏肥料中拱洞的效果。
[0028]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锥台32呈圆台状,所述支撑锥台32的小直径端远离施肥桶1的底部。
[0029]由上述描述可知,利用圆台状的支撑锥台32能够便于将肥料引导至转盘31的边缘,以便于将肥料从施肥桶1的出料口处排出。
[0030]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施肥桶1的出料口设置有切肥刀11,所述切肥刀11朝向支撑锥台32方向延伸。
[0031]由上述描述可知,利用切肥刀11能够快速的将肥料从转盘31上引导出施肥桶1的出料口。
[0032]进一步地,所述切肥刀11可摆动设置在施肥桶1上。
[0033]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调整切肥刀11在施肥桶1上的安装角度,能够实现调整从施肥桶1的出料口处肥料的排出量。
[0034]本技术一种施肥桶的应用场景:在需要施如牛粪这类流动性较差,颗粒大小不均的肥料时,在施肥桶1内壁上增设施肥锥台2,以及转动设置在施肥桶1内腔的搅拌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肥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施肥桶、施肥锥台和搅拌组件;所述施肥桶底部侧壁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施肥锥台具有内圈以及与施肥桶内壁相适配的外圈,所述施肥锥台的外圈与施肥桶内壁连接,施肥锥台的内圈至施肥桶底部的距离小于施肥锥台的外圈至施肥桶底部的距离;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盘、支撑锥台和搅动件;所述转盘转动设置在施肥桶内腔的底部,所述支撑锥台设置在转盘上,且所述支撑锥台的顶部穿过施肥锥台的内圈,所述支撑锥台与施肥锥台之间形成导肥空间,所述搅动件设置在支撑锥台的顶部,所述搅动件具有搅拌端,所述搅拌端背离所述导肥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施肥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搅动臂,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坤叶章建阮杰崇赵成坤李麒郭芳军李青龙
申请(专利权)人:张培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