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温液冷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70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均温液冷板结构,其提升了整体的均温性与热量换热效率,且匹配兼容性好。其包括:上盖板;下盖板;流道中控板,其包括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第一腔、第二腔在宽度方向上通过分隔条分隔,第三腔用于导通第一腔、第二腔,第一腔的前端通过上盖板、下盖板盖装后形成第一引导腔,第二腔的前端通过上盖板、下盖板盖装有形成第二引导腔;进液水嘴;出液水嘴;第一换热翅片组,其包括第一交叉折叠换热翅片、第一直角折叠换热翅片;第二换热翅片组,其包括第二交叉折叠换热纸片、第二直角折叠换热翅片;以及导向换热翅片,其为直角折叠换热翅片,其用于连通第一换热翅片组和第二换热翅片组的直角折叠换热翅片。换热翅片组的直角折叠换热翅片。换热翅片组的直角折叠换热翅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均温液冷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均温板结构的
,具体为一种均温液冷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新能源汽车通常的动力电池包内,集成了多个电池单体,单体性能的一致性直接影响电池组整体的性能和寿命。处在电池包内不同位置的电池单体,其散热条件也有所不同。温度是确保动力电池性能最重要的参数之一,适宜的工作温度,能够有效减缓电池的老化、鼓包和安全性问题,同时能够发挥电池的最优性能。稳定性较高、均温性较好的液冷板促使电池包的降温与保持电池的均温性。
[0003]电池与液冷板的热阻小,有利于把电池的热量更快传导至液冷板,同时更小的热阻有利于冷却液更好的进行对流换热。冷却液流速的均匀性,是保障散热的均匀性,减少局部温度过高的前提。
[0004]然而现有的液冷板的冷却流道其冷却接触面积相对还有提升空间,故急需研发一款冷却流道接触面积大的均温液冷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均温液冷板结构,其提升了整体的均温性与热量换热效率,可以调节不同的尺寸的待散热结构,匹配兼容性好。
[0006]一种均温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0007]上盖板;
[0008]下盖板;
[0009]流道中控板,其包括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所述第一腔、第二腔在宽度方向上通过分隔条分隔,所述第三腔用于导通第一腔、第二腔,所述第一腔的前端通过上盖板、下盖板盖装后形成第一引导腔,所述第二腔的前端通过上盖板、下盖板盖装有形成第二引导腔;
[0010]进液水嘴;
[0011]出液水嘴;
[0012]第一换热翅片组,其包括第一交叉折叠换热翅片、第一直角折叠换热翅片;
[0013]第二换热翅片组,其包括第二交叉折叠换热纸片、第二直角折叠换热翅片;
[0014]以及导向换热翅片,其为直角折叠换热翅片,其用于连通第一换热翅片组和第二换热翅片组的直角折叠换热翅片;
[0015]所述上盖板密封盖装于所述流道中控板的上表面,所述下盖板密封盖装于所述流道中控板的下表面,所述上盖板对应于第一引导腔的起始端安装有进液水嘴,所述上盖板对应于第二引导腔的收口出液口安装有出液水嘴,所述第一交叉折叠换热翅片、第一直角折叠换热翅片沿着液体流向顺次布置于第一腔的直线段,所述第一引导腔的扩口出液口连接至第一交叉折叠换热翅片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交叉折叠换热翅片的输出端对位连通至第一直角折叠换热翅片,所述第一直角折叠换热翅片的末端连接导向换热翅片的输入端、将
各个流道对应转向,所述导向换热翅片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直角折叠换热翅片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直角折叠换热翅片的输出端对接第二交叉折叠换热翅片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交叉折叠换热翅片的输出端连通至第二引导腔的扩口入料口,所述第二引导腔的收口出液口连通出液水嘴。
[0016]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17]所述第一交叉折叠换热翅片、第二交叉折叠换热翅片沿着宽度方向排布有N条直角折弯流道,其根据待冷却物体的宽度进行排布设置;
[0018]所述第一直角折叠换热翅片、第二直角折叠换热翅片沿着宽度方向排布有N条分隔流道,且所述第一直角折叠换热翅片、第二直角折叠换热翅片的长度根据待冷却物体的长度进行排布设置;
[0019]所述第一直角折叠换热翅片的末端和导向换热翅片的输入端为45
°
对拼角连接布置,所述导向换热翅片的输出端和第二直角折叠换热翅片的输入端为45
°
对拼角连接布置,且对应的流道独立对接;
[0020]所述流道中控板包括前端板、两侧连接条、分隔条、末端连接条,所述两侧连接条、分隔条的长度根据实际长度裁切布置;
[0021]所述前端板的两侧通过安装止口分别连接侧连接条的连接凸起,所述侧连接条的末端连接凸起分别嵌装于末端连接条的两侧安装止口,所述分隔条的连接凸起嵌装于前端端的宽度中部安装止口内,其使得流道中控板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尺寸进行长度、宽度的快速组装拼接,使得设备的通用性好。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在泵的驱动下,低温液体从进液水嘴处进入,流入第一引导腔处,第一交叉折叠换热翅片消除液体产生的漩涡使得液体均匀的分配,然后液体顺次经过第一交叉折叠换热翅片、导向换热翅片、第二直角折叠换热翅片后流入第二交叉折叠换热翅片内消除涡旋后流入出液水嘴,第一交叉折叠换热翅片、导向换热翅片、第二直角折叠换热翅片的微通道同时吸收热能,从而将热量传递到远端较低温度的环境中释放热量,周而复始工作;其提升了整体的均温性与热量换热效率,可以调节不同的尺寸的待散热结构,匹配兼容性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
[0024]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爆炸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冷却液体流向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交叉折叠换热翅片的立体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直角折叠换热翅片的截面示意图;
[0028]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0029]上盖板10、下盖板20、流道中控板30、第一腔31、第一引导腔311、第二腔32、第二引导腔321、第三腔33、分隔条301、前端板302、侧连接条303、末端连接条304、进液水嘴40、出液水嘴50、第一换热翅片组60、第一交叉折叠换热翅片61、第一直角折叠换热翅片62、第二换热翅片组70、第二交叉折叠换热纸片71、第二直角折叠换热翅片72、导向换热翅片80;
[0030]安装止口1、连接凸起2。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一种均温液冷板结构,见图1

图5,其包括上盖板10、下盖板20、流道中控板30、进液水嘴40、出液水嘴50、第一换热翅片组60、第二换热翅片组70、以及导向换热翅片80;
[0032]流道中控板30包括第一腔31、第二腔32、第三腔33,第一腔31、第二腔32在宽度方向上通过分隔条301分隔,第三腔33用于导通第一腔31、第二腔32,第一腔31的前端通过上盖板10、下盖板20盖装后形成第一引导腔311,第二腔32的前端通过上盖板10、下盖板20盖装有形成第二引导腔321;
[0033]第一换热翅片组60包括第一交叉折叠换热翅片61、第一直角折叠换热翅片62;
[0034]第二换热翅片组70包括第二交叉折叠换热纸片71、第二直角折叠换热翅片72;
[0035]导向换热翅片80为直角折叠换热翅片,其用于连通第一换热翅片组60和第二换热翅片组70的直角折叠换热翅片;
[0036]上盖板10密封盖装于流道中控板30的上表面,下盖板20密封盖装于流道中控板30的下表面,上盖板10对应于第一引导腔311的起始端安装有进液水嘴40,上盖板10对应于第二引导腔321的收口出液口安装有出液水嘴50,第一交叉折叠换热翅片61、第一直角折叠换热翅片62沿着液体流向顺次布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温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盖板;下盖板;流道中控板,其包括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所述第一腔、第二腔在宽度方向上通过分隔条分隔,所述第三腔用于导通第一腔、第二腔,所述第一腔的前端通过上盖板、下盖板盖装后形成第一引导腔,所述第二腔的前端通过上盖板、下盖板盖装有形成第二引导腔;进液水嘴;出液水嘴;第一换热翅片组,其包括第一交叉折叠换热翅片、第一直角折叠换热翅片;第二换热翅片组,其包括第二交叉折叠换热纸片、第二直角折叠换热翅片;以及导向换热翅片,其为直角折叠换热翅片,其用于连通第一换热翅片组和第二换热翅片组的直角折叠换热翅片;所述上盖板密封盖装于所述流道中控板的上表面,所述下盖板密封盖装于所述流道中控板的下表面,所述上盖板对应于第一引导腔的起始端安装有进液水嘴,所述上盖板对应于第二引导腔的收口出液口安装有出液水嘴,所述第一交叉折叠换热翅片、第一直角折叠换热翅片沿着液体流向顺次布置于第一腔的直线段,所述第一引导腔的扩口出液口连接至第一交叉折叠换热翅片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交叉折叠换热翅片的输出端对位连通至第一直角折叠换热翅片,所述第一直角折叠换热翅片的末端连接导向换热翅片的输入端、将各个流道对应转向,所述导向换热翅片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直角折叠换热翅片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直角折叠换热翅片的输出端对接第二交叉折叠换热翅片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交叉折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军洪广
申请(专利权)人:联德电子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