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华员专利>正文

一种碰撞后不易起火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32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碰撞后不易起火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本体,所述车本体包括金属车架、控制系统、蓄电池、电池包、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和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都由蓄电池供电,电池包只给车辆驱动电机供电,以保证车辆在没有电池包电力时控制系统和相关机构也能正常运行。当新能源汽车发生碰撞时,控制系统根据碰撞时的车速以及碰撞力度自动判断是否启用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如果车速在40km/h以上或者碰撞力度达到了安全气囊弹出的程度(或者其他判断碰撞力度的方式),就启用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将电池包上带航插接头的所有线缆拔出,碰撞只要没有造成电池包内部破损短路,即使新能源动力电池包的外部线缆破损,外部线缆的正负极接触在一起,电池包和线缆都不会短路起火,当驾驶人确认车辆受损不严重、电池包的外部线缆无破损的情况下,可以手动启用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将带航插接头的所有线缆插回电池包,车辆可以继续正常行驶。可以继续正常行驶。可以继续正常行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碰撞后不易起火的新能源汽车


[0001]该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地说是一种碰撞后不易起火的新能源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普及,新能源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起火的事故越来越多,比如之前新闻报道过的撞护栏、撞树等等,撞击的程度并不是很大,但新能源汽车都快速起火造成不同程度的伤亡,随着机动车数量越来越庞大,交通事故的频发,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新能源汽车碰撞后如何减少起火概率的问题是急需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碰撞后不易起火的新能源汽车,目标在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可靠性,减少新能源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后起火的概率,从而减少人员伤亡。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碰撞后不易起火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本体,所述车本体包括金属车架、控制系统、蓄电池、电池包、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和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都由蓄电池供电,电池包只给车辆驱动电机供电,以保证车辆在没有电池包电力时控制系统和相关机构也能正常运行。当新能源汽车发生碰撞时,控制系统根据碰撞时的车速以及碰撞力度自动判断是否启用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如果车速在40km/h以上或者碰撞力度达到了安全气囊弹出的程度(或者其他判断碰撞力度的方式),就启用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将电池包上带航插接头的所有线缆拔出,碰撞只要没有造成电池包内部破损短路,即使新能源动力电池包的外部线缆破损,外部线缆的正负极接触在一起,电池包和线缆都不会短路起火,当驾驶人确认车辆受损不严重、电池包的外部线缆无破损的情况下,可以手动启用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将带航插接头的所有线缆插回电池包,车辆可以继续正常行驶。
[0005]所述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安装在电池包旁边,和电池包上的线缆航插接头对应,所述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包含电动缸、直线轴承、导杆、带航插接头的线缆、以及相关的固定件。电动缸由蓄电池供电,直线轴承和导杆固定在电动缸两边,为带航插接头的线缆提供导向,以确保带航插接头的线缆每次都能和电池包上的航插接头顺利拔插。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碰撞后不易起火的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示意图。
[000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碰撞后不易起火的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立体示意图。
[0008]图中:1.电池包,2.电池包上的航插接头,3.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4.外部线缆的航插接头,5.固定板A,6.缓冲胶垫,7.直线轴承,8.固定板B,9.固定板C,10.导杆,11.
固定片,12.外部线缆,13.电动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0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0]如图1所示,一种碰撞后不易起火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本体,所述车本体包括金属车架、控制系统、蓄电池、电池包、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所述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安装在电池包旁边(包括但不限于图中所示的方位),和电池包上的线缆航插接头对应。
[0011]如图2所示,所述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包含电动缸、直线轴承、导杆、带航插接头的线缆(数量只是大概示意)、以及相关的固定件。电动缸由蓄电池供电,直线轴承和导杆固定在电动缸两边,为带航插接头的线缆提供导向,以确保带航插接头的线缆每次都能和电池包上的航插接头顺利拔插,缓冲胶垫的作用是缓冲电动缸的冲撞力,减少电动缸动作时产生的噪音。
[0012]该新能源汽车中的控制系统和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都由蓄电池供电,电池包只给车辆驱动电机供电,以保证车辆在没有电池包电力时控制系统和相关机构也能正常运行。当新能源汽车发生碰撞时,控制系统根据碰撞时的车速以及碰撞力度自动判断是否启用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如果车速在40km/h以上或者碰撞力度达到了安全气囊弹出的程度(或者其他判断碰撞力度的方式),就启用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将电池包上带航插接头的所有线缆拔出,碰撞只要没有造成电池包内部破损短路,即使新能源动力电池包的外部线缆破损,外部线缆的正负极接触在一起,电池包和线缆都不会短路起火,当驾驶人确认车辆受损不严重、电池包的外部线缆无破损的情况下,可以手动启用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将带航插接头的所有线缆插回电池包,车辆可以继续正常行驶。
[0013]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如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碰撞后不易起火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本体,所述车本体包括金属车架、控制系统、蓄电池、电池包、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和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都由蓄电池供电,电池包只给车辆驱动电机供电,以保证车辆在没有电池包电力时控制系统和相关机构也能正常运行。当新能源汽车发生碰撞时,控制系统根据碰撞时的车速以及碰撞力度自动判断是否启用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如果车速在40km/h以上或者碰撞力度达到了安全气囊弹出的程度(或者其他判断碰撞力度的方式),就启用自动拔插航插线缆的机构将电池包上带航插接头的所有线缆拔出,碰撞只要没有造成电池包内部破损短路,即使新能源动力电池包的外部线缆破损,外部线缆的正负极接触在一起,电池包和线缆都不会短路起火,当驾驶人确认车辆受损不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华员
申请(专利权)人:尹华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