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加工用夹持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099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零件加工用夹持工装,包括:底板,其上设有装载台;夹持组件,包括承载桩和折板,承载桩有两个,对称设置,用于承载待加工的半圆弧形器件,折板有两个且对称设置,滑动设置于装载台;驱动组件,包括爬升齿条和双头气缸,爬升齿条有两个,上端分别连接两个承载桩一端,并均沿半圆弧形器件径向移动设置,爬升齿条配合设有爬升齿轮,爬升齿轮穿设于转动轴上,转动轴上穿设有动力齿轮,动力齿轮配合设有动力齿条,动力齿条连接于折板表面,折板下端面连接双头气缸,双头气缸设于装载台上表面。利用可相对移动的折板与沿圆周布置且径向位置可调的承载桩,实现对不同半径半圆弧状器件的夹持,提高精密加工时的稳定性与经济性。经济性。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件加工用夹持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器件精密加工领域,尤其涉及加工器件夹持工艺,具体与一种零件加工用夹持工装有关。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器件精密加工时,常需要对加工对象进行固定夹持,保证在加工时该器件不会发生走位的情况。对于常规器件,固定方法大多包括模具法和夹持法,模具法即为需要加工的器件定制用于固定该器件的模具,夹持法即用可以调节长度的器械完成对不同型号器件的夹持固定。
[0003]在对一种圆筒状器件内部进行精密加工时,常需将该器件对半切开,将切割而成的半圆弧形零件采用夹持法或模具法进行固定;一般的夹持法难以对该器件的半圆弧面进行夹持,而定制模具较为麻烦,经济效益较低,不能适应各种型号的圆筒状零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相关现有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零件加工用夹持工装,利用可相对移动的折板与沿圆周布置且径向位置可调的承载桩,实现对不同半径半圆弧状器件的夹持,提高精密加工时的稳定性与经济性。
[0005]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一种零件加工用夹持工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件加工用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其上设有呈长方体的装载台(11);夹持组件,包括承载桩(21)和折板(22),承载桩(21)有两个,均低于折板(22)上端版面对称设置,且均沿底板(1)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其桩面用于承载待加工的半圆弧形器件(4),折板(22)有两个且对称设置,截面呈C形,并沿底板(1)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装载台(11);承载时,半圆弧形器件(4)平行于底板(1)宽度方向且凹面朝上设置,其两端面与底板(1)平行,两个承载桩(21)的对称面与半圆弧形器件(4)沿底板宽度方向的对称面重合,折板(22)上端平板底面贴于半圆弧形器件(4)两端面;驱动组件,包括爬升齿条(31)和双头气缸(32),爬升齿条(31)有两个,对称设置,上端分别连接两个承载桩(21)一端,并均沿半圆弧形器件(4)的径向移动设置,爬升齿条(31)上方配合设有爬升齿轮(311),爬升齿轮(311)穿设于转动轴(312)上,转动轴(312)通过第一支架设于底板(1)上,转动轴(312)上还穿设有动力齿轮(322),动力齿轮(322)下方配合设有动力齿条(321),动力齿条(321)沿底板(1)长度方向连接于折板(22)表面,折板(22)下端面连接双头气缸(32)的驱动轴,双头气缸(32)设于装载台(11)上表面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加工用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装载台(11)上表面周侧设有限位板(12),折板(22)两侧面贴于沿底板(1)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板(12),沿底板宽度方向设置的限位板(12)中心位置设有一缺口,用于通过动力齿条(3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加工用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承载桩(21)还设有至少一个,均低于折板(22)上端版面设置,并绕半圆弧形器件(4)圆心轴阵列排布,爬升齿条(31)与爬升齿轮(311)的数量与承载桩(21)匹配,排列于两端的爬升齿轮(3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春涛周军詹源郑崇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天和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