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冷源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694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2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冷源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多冷源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散热回路、第二散热回路和制冷回路。第一散热回路用于提供载冷剂为第一热源进行降温。第二散热回路包括干冷器,用于提供载冷剂为第二热源进行降温。制冷回路用于提供制冷剂。第二散热回路通过第一调节阀与第一散热回路连通。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与第一散热回路中的载冷剂在第一换热器处进行热交换。干冷器通过第三调节阀分别与第二换热器以及第一散热回路实现连通。本申请提供的多冷源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利用干冷器的散热功能,降低系统的能耗,提高了能效比。了能效比。了能效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冷源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热管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冷源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液冷储能集装箱的电池系统多采用液冷,而集装箱内的电气设备,如开关盒、配电柜等,多采用风冷散热。但随着电池充放电倍率的提高,电气设备的产热也逐渐增大,风冷散热已无法保证电气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0003]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4]目前,为了同时满足电池系统和电气设备的散热需求,多采用一套制冷剂循环系统同时为电池系统及电气设备提供冷源。但由于电气设备和电池工作的温度范围不同,比如电池需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而电气设备则可以较高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若为了同时满足电池系统和电气设备的工作温度需求,则只能以电池系统的工作温度作基准,此时,无疑增加了制冷剂循环系统的功耗,且降低了能效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冷源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热管理系统中的制冷剂系统功耗高、能效比低等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冷源热管理系统,包括:
[0008]第一散热回路,用于提供载冷剂为第一热源进行降温;
[0009]设有干冷器的第二散热回路,用于提供载冷剂为第二热源进行降温,所述干冷器包括散热风机;其中,所述第一热源与所述第二热源存在温差;
[0010]制冷回路,用于提供制冷剂,
[0011]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二散热回路通过所述第一调节阀与所述第一散热回路连通;
[0012]相互连通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一散热回路中的载冷剂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处进行热交换;
[0013]第二调节阀,设置于所述干冷器的出口端;
[0014]第三调节阀,与所述第二调节阀连通,所述干冷器通过所述第三调节阀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一散热回路实现连通,以使所述第二散热回路中的部分载冷剂和所述制冷剂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处进行热交换,以及使所述第二散热回路中的部分载冷剂进入所述第一散热回路。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回路包括第一冷却模块,所述第一冷却模块与所述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换热器依次连通,用于为第一热源进行降温;
[0016]所述第二散热回路包括第二冷却模块,所述第二冷却模块与所述干冷器以及第二调节阀依次连通,用于为第二热源进行降温。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冷却模块两端均设置有温
度传感器。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回路还包括水加热器、第一循环泵及第一过滤器,所述水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冷却模块之间,用于为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模块的载冷剂加热,所述第一循环泵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模块与所述第一调节阀之间,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模块与所述第一循环泵之间。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回路还包括第二循环泵及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循环泵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模块与所述干冷器之间,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模块与所述第二循环泵之间。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回路还包括第三过滤器及膨胀阀,沿所述制冷回路中的所述制冷剂流通方向,所述膨胀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三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膨胀阀之间。
[0021]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多冷源热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0022]S1、设置第一预设温度范围T01、第二预设温度范围T02及第三预设温度范围T03;
[0023]S2、获得当前环境温度T1;
[0024]S3、判断T1∈T01是否成立,若是,则执行步骤S4,若否,则判断T1∈T02是否成立,若是,则执行步骤S5,若否,则判断T1∈T03是否成立,若是,则执行步骤S6;
[0025]S4、开启所述制冷回路的制冷剂循环,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断开自所述第一冷却模块向所述第二冷却模块的载冷剂通路,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导通自所述第一冷却模块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载冷剂通路;控制所述第二调节阀的出入口全部开启;控制所述第三调节阀断开自所述干冷器向所述第一冷却模块的载冷剂通路,控制所述第三调节阀导通自所述干冷器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通路;
[0026]S5、开启所述制冷回路的制冷剂循环,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阀和所述第三调节阀的出入口全部开启;
[0027]S6、关闭所述制冷回路的所述制冷剂循环,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断开自所述第一冷却模块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载冷剂通路,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导通自所述第一冷却模块向所述第二冷却模块的载冷剂通路;控制所述第二调节阀断开自所述干冷器向所述第二冷却模块的载冷剂通路,控制所述第二调节阀导通自所述干冷器向所述第三调节阀的载冷剂通路;控制所述第三调节阀断开自所述干冷器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载冷剂通路,控制所述第三调节阀导通自所述干冷器向所述第一冷却模块的载冷剂通路;
[0028]其中,T01>T02>T03。
[00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0030]设置所述第二冷却模块的预设载冷剂温度范围T
G
和所述第一冷却模块的预设载冷剂温度范围T
D

[0031]分别检测所述第二冷却模块的进液温度T2和所述第一冷却模块的进液温度T3;
[0032]当T1∈T01时:判断T2∈T
G
是否成立,若否,则根据判断结果对所述干冷器的散热风机的转速进行调节,直至T2∈T
G
;若是,则保持当前控制状态不变;判断T3∈T
D
是否成立,若否,则调节所述制冷回路的运行参数,直至T3∈T
D
;若是,则保持当前控制状态不变;
[0033]当T1∈T02或T1∈T03时:判断T2∈T
G
是否成立,若否,则调节所述干冷器的散热风
机的转速、所述第一调节阀的开度及所述第二调节阀的开度,直至T2∈T
G
;若是,则保持当前控制状态不变;判断T3∈T
D
是否成立,若否,则调节所述制冷回路的运行参数、所述第一调节阀的开度及所述第二调节阀的开度,直至T3∈T
D
;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不变。
[00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载冷剂温度范围T
G
和所述预设载冷剂温度范围T
D
满足以下条件:15℃≤T
G
≤50℃,15℃≤T
D
≤20℃。
[00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T01、所述第二预设温度范围T02、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冷源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回路,用于提供载冷剂为第一热源进行降温;设有干冷器的第二散热回路,用于提供载冷剂为第二热源进行降温,所述干冷器包括散热风机;其中,所述第一热源与所述第二热源存在温差;制冷回路,用于提供制冷剂;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二散热回路通过所述第一调节阀与所述第一散热回路连通;相互连通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一散热回路中的载冷剂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处进行热交换;第二调节阀,设置于所述干冷器的出口端;第三调节阀,与所述第二调节阀连通,所述干冷器通过所述第三调节阀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一散热回路实现连通,以使所述第二散热回路中的部分载冷剂和所述制冷剂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处进行热交换,以及使所述第二散热回路中的部分载冷剂进入所述第一散热回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冷源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回路包括第一冷却模块,所述第一冷却模块与所述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换热器依次连通,用于为第一热源进行降温;所述第二散热回路包括第二冷却模块,所述第二冷却模块与所述干冷器以及第二调节阀依次连通,用于为第二热源进行降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冷源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冷却模块两端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冷源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回路还包括水加热器、第一循环泵及第一过滤器,所述水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冷却模块之间,用于为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模块的载冷剂加热,所述第一循环泵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模块与所述第一调节阀之间,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模块与所述第一循环泵之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冷源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回路还包括第二循环泵及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循环泵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模块与所述干冷器之间,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模块与所述第二循环泵之间。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冷源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回路还包括第三过滤器及膨胀阀,沿所述制冷回路中的所述制冷剂流通方向,所述膨胀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三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膨胀阀之间。7.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2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冷源热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第一预设温度范围T01、第二预设温度范围T02及第三预设温度范围T03;S2、获得当前环境温度T1;S3、判断T1∈T01是否成立,若是,则执行步骤S4,若否,则判断T1∈T02是否成立,若是,则执行步骤S5,若否,则判断T1∈T03是否成立,若是,则执行步骤S6;S4、开启所述制冷回路的制冷剂循环,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断开自所述第一冷却模块向所述第二冷却模块的载冷剂通路,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导通自所述第一冷却模块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彬彬王祝祥杨水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