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660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用电设备,储能装置包括集装箱体、电池簇、风道和冷驱组件,电池簇和风道设于集装箱体内,冷驱组件设于集装箱体外。风道的每个送风口均设有第一风机组件,风道的第二排气口设有第二风机组件,第一风机组件沿第一方向转动,且第二风机组件停止时,冷驱组件吹出的冷风能依次经过冷驱组件的冷风出口、集装箱体的第一进风口、风道的第二进风口、风道的送风口、电池簇、集装箱体的排风口和冷驱组件的回风口后排出,第一风机组件沿第二方向转动,且第二风机组件工作时,电池簇产生的烟雾被排放至集装箱体外。采用本方案,既能对电池簇进行散热降温,又能将电池簇产生的烟雾及时排出,散热效果较佳,安全性较高。安全性较高。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用电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储能装置内的电池包在充放电时容易发热,若不及时散热可能会导致电池包热失控的发生,而电池包热失控时会喷射出多种有害的气体,例如氯化氢、氢氰酸、氟化氢、一氧化碳等,同时还会伴随着某些可燃气体以及大量的浓烟,持续一段时间后,集装箱体内部会积聚大量上述气体,高压易爆,十分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用电设备,既能对电池簇进行定向散热降温,散热效果较佳,又能定向地将电池簇内的电池包热失控时产生的烟雾及时排出,使用安全性较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包括:集装箱体,所述集装箱体设置有连通的第一进风口、排风口和第一排气口;多个电池簇,所述多个电池簇内置在所述集装箱体内;风道,内置于所述集装箱体内,所述风道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第二排气口和多个送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100)包括:集装箱体(1),所述集装箱体(1)设置有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1)、排风口(12)和第一排气口(13);多个电池簇(2),所述多个电池簇(2)内置在所述集装箱体(1)内;风道(3),内置于所述集装箱体(1)内,所述风道(3)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31)、第二排气口(32)和多个送风口(33),所述第二进风口(31)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口(32)与所述第一排气口(13)相连通,所述多个送风口(33)分别朝向所述多个电池簇(2),每一所述送风口(33)均设置有第一风机组件(3a),所述第二排气口(32)设置有第二风机组件(3a);以及冷驱组件(3),所述冷驱组件(3)设置于所述集装箱体(1)外,所述冷驱组件(3)具有冷风出口(31)和回风口(32),所述冷风出口(31)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11),所述回风口(32)连通所述排风口(12),所述冷驱组件(3)吹出的冷风依次经过所述冷风出口(31)、所述第一进风口(11)、所述第二进风口(31)、所述多个送风口(33)、所述多个电池簇(2)、所述排风口(12)和所述回风口(32)后排出;当所述电池簇(2)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3a)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二风机组件(3b)停止,所述第一风机组件(3a)用于将所述冷驱组件(3)吹出的冷风吹向所述电池簇(2);当所述电池簇(2)处于异常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3a)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二风机组件(3b)工作,所述第一风机组件(3a)用于将所述电池簇(2)产生的烟雾抽吸至所述风道(3),所述第二风机组件(3b)用于将所述风道(3)内的所述烟雾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32)、所述第一排气口(13)排放至所述集装箱体(1)外;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第一风机组件(3a)沿第一方向转动的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一风机组件(3a)沿第二方向转动的状态,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另一个方向为逆时针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体(1)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排气口(13),所述风道(3)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排气口(32),多个所述第二排气口(32)和多个所述第一排气口(13)一一对应,且每一所述第二排气口(32)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风机组件(3b)。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进风口(31)、所述第二排气口(32)和所述多个送风口(33)相连通的导风出口(34),所述导风出口(34)朝向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簇(2)之间的间隙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池簇(2)沿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呈矩阵排列设置;所述导风出口(34)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设置的横向导风出口(341)和沿所述第四方向延伸设置的纵向导风出口(342),所述横向导风出口(341)与沿所述第四方向上的相邻两所述电池簇(2)之间的间隙相对设置,所述纵向导风出口(342)与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相邻两所述电池簇(2)之间的间隙相对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31)位于所述风道(3)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一端;
在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所述横向导风出口(341)中,距离所述第二进风口越近的所述横向导风出口(341)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尺寸越小;在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所述纵向导风出口(342)中,距离所述第二进风口越近的所述纵向导风出口(342)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尺寸越小。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还设有位于所述风道内的第一挡风板(35),所述第一挡风板(35)位于所述横向导风出口(341)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并远离所述第二进风口(31)的一侧;所述风道还设有位于所述风道内的第二挡风板(36),所述第二挡风板(36)位于所述纵向导风出口(342)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并远离所述第二进风口(31)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挡风板(35)中,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纯省黄伟鹏吴长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