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壁面附着物多功能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6355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壁面附着物多功能清洗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不同附着物类型的清理需要选择合适的清理模块,其中铲刀清理装置针对藤壶等硬壳类附着物加以铲除,对于壁面不同附着物区域的实际情况,可调铲刀角度和高度以便提高铲除效率,同时,铲除过程中喷淋单元可实现附着物与壁面接触处润湿软化,便于铲刀清理,减小壁面损伤;毛刷清刷装置针对藻类软附着生物加以清刷,刷子高度可调以适应与弯曲壁面的接触,机体运动过程中两侧刷子垂直于行走方向来回清扫增大了清洁面积,魔术贴可以方便更换刷子;切割装置针对一些难以铲除的贝类附着物或藤蔓类附着物进行切割,切割片转动过程中可以调节伸出长度,方便调整附着物的切割深度,提高切割效果。提高切割效果。提高切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壁面附着物多功能清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清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壁面附着物多功能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船舶运行期间,海洋生物在船舶上的附着是一个百害而无一利的存在。根据调查,海洋生物长期附着在船舶表面会极大增加船舶阻力,使船舶降速约10%,油耗增加最大可达40%。
[0003]船舶壁面附着物主要包括一些微生物,藻类以及一些硬附着生物。微生物体积小,重量轻,对船舶航行影响不到1%。藻类是一些质地柔软的生物,例如海藻等,当其附着在船舶表面,加重船体质量的同时也容易造成船舶壁面侵蚀。硬附着生物如藤壶,贝壳等生物,船舶光滑的壁面为它们创造了良好的附着条件。
[0004]早期船舶清洗技术局限于将待清洗的船舶停泊在陆上船坞中,操作工人手持清理工具清理船舶表面。一般船舶半年就要彻底清洗一次,每次清洗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增加了船舶非运营时间,有较大经济损失。到后面随着潜水技术发展,出现了潜水员下水清洗。这时不用把船拖进船坞,但此举技术要求较高,潜水员工作强度大,危险系数高,而且清刷效率也并不高。船舶壁面附着物占据了极大的航运成本,设计研发清除装置不仅降低了航行油耗,还可以有效避免船舶进坞清洗带来的较长非营运时间,是当下船舶清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船舶壁面附着物多功能清洗装置,实现对船舶壁面不同类型附着物进行清理。
[0006]本专利技术包括铲刀清理装置,毛刷清刷装置,切割装置和吸附移动单元;
[0007]所述的铲刀清理装置安装在机体的前部,用于清除附着力较强的硬壳类附着物;
[0008]所述的毛刷清刷装置安装在机体的中部;用于清除软附着生物以及表面污垢;
[0009]所述的切削装置安装在机体的后部,用于清除铲除困难的贝类附着物和/或藤蔓类附着物;
[0010]所述的吸附移动装置安装在机体底部。
[0011]进一步说,所述的铲刀清理装置包括铲刀推出单元、铲刀支撑单元与喷淋单元。
[0012]进一步说,所述的铲刀推出单元包括铲刀,一号电动推杆,二号电动推杆,一号电动推杆连接板,二号电动推杆连接板,一号定滑轮,二号定滑轮和导轨;
[0013]所述一号电动推杆通过一号电动推杆连接板推出带动铲刀向前,一号定滑轮在导轨中向前滚动,确保铲刀直线向前;
[0014]所述二号电动推杆带动二号电动推杆连接板下移,从而使得二号定滑轮下压铲刀;
[0015]通过控制两个电动推杆的推出距离来调节铲刀的角度和高度以便优化铲刀受力
效果。
[0016]进一步说,所述的铲刀支撑单元包括调节块,调节块支架,弹簧和弹簧支撑座;
[0017]所述的调节块上表面与所述的铲刀下表面接触,所述的调节块支架上部与所述的调节块铰接,以实现所述的调节块随铲刀姿态的变化而改变角度;
[0018]所述的弹簧上端与调节块支架下表面接触,所述的弹簧下端与所述的弹簧支撑座接触;
[0019]所述弹簧压缩以实现与二号电动推杆推力的平衡,保持铲刀支撑稳定。
[0020]进一步说,所述的喷淋单元包括水箱,水管,喷淋头,阀门和限位;
[0021]所述的阀门穿过所述的二号电动推杆连接板上的通孔,所述的阀门末端与限位固定,使得二号电动推杆连接板下移即铲刀使用过程中带动阀门偏转,从而开启水阀;
[0022]在水阀开启后,所述喷淋头将水喷淋到附着物表面,以实现附着物与壁面接触处润湿软化,便于铲刀清理,减小壁面损伤。
[0023]进一步说,所述的毛刷清刷装置包括一号电机,三号电动推杆和毛刷;
[0024]所述的一号电机用于驱动两侧毛刷垂直于行走方向来回清刷,从而增大清洁面积;所述的一号电机通过丝杆滑块结构和铰链结构进行驱动;
[0025]所述三号电动推杆用于调节毛刷的高度,以适应与弯曲壁面的接触。
[0026]进一步说,还包括支架和魔力贴;所述的支架分两个左右对称分别固定在所述的三号电动推杆连接板下端,所述的毛刷板与所述的两个支架在同一水平面固定,所述的魔力贴与毛刷板固定,所述的毛刷与所述的魔力贴贴合。
[0027]进一步说,还包括安装在机体左右两侧的照明单元,安装在机体的前侧与左右两侧的摄像单元。
[0028]进一步说,所述的照明单元包括LED灯带;所述的LED灯带分布在机体四周,内嵌于机体壁面长条形槽内,用于实现工况不佳情况下的照明。
[0029]进一步说,所述的摄像单元包括摄像头,所述的摄像头分布在机体四周,用于抓拍附着物区域与清理成效。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船舶壁面附着物多功能清洗装置清洗模式多样化,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可根据不同附着物类型的清理需要选择合适的清理模块,针对性好。铲刀清理装置可以针对藤壶等硬壳类附着物加以铲除,对于壁面不同附着物区域的实际情况,可调铲刀角度和高度以便提高铲除效率,同时,铲除过程中喷淋单元可实现附着物与壁面接触处润湿软化,便于铲刀清理,减小壁面损伤;毛刷清刷装置可以针对藻类软附着生物加以清刷,刷子高度可调以适应与弯曲壁面的接触,机体运动过程中两侧刷子垂直于行走方向来回清扫增大了清洁面积,魔术贴可以方便更换刷子;切割装置可以针对一些难以铲除的贝类附着物或藤蔓类附着物进行切割,切割片转动过程中可以调节伸出长度,方便调整附着物的切割深度,提高切割效果。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33]图2为图1的A

A剖面图;
[0034]图3为图1的B向视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
[0036]图5为铲刀清理装置示意图;
[0037]图6为毛刷清刷装置示意图;
[0038]图7为切割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根据附图和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
[0040]结合图1,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船舶壁面附着物多功能清洗装置包括铲刀清理装置1,毛刷清刷装置2,切割装置3,吸附移动单元,照明单元,摄像单元,电源与控制单元。
[0041]所述的铲刀清理装置安装在机体的前部;所述的毛刷清刷装置安装在机体的中上部与左右两侧;所述的切削装置安装在机体的后部;所述的吸附移动装置安装在机体底部;所述的照明单元安装在机体左右两侧;所述的摄像单元安装在机体的前侧与左右两侧;所述的电源与控制单元安装在机体的中下部。前盖板12,后盖板7,左盖板14,右盖板21,上盖板6,底板8通过螺钉固定形成长方体状机体框架,各功能装置大部分装配在机体内腔中。
[0042]所述的铲刀清理装置包括铲刀推出单元、铲刀支撑单元与喷淋单元。
[0043]结合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壁面附着物多功能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铲刀清理装置,毛刷清刷装置,切割装置和吸附移动单元;所述的铲刀清理装置安装在机体的前部,用于清除附着力较强的硬壳类附着物;所述的毛刷清刷装置安装在机体的中部;用于清除软附着生物以及表面污垢;所述的切削装置安装在机体的后部,用于清除铲除困难的贝类附着物和/或藤蔓类附着物;所述的吸附移动装置安装在机体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壁面附着物多功能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刀清理装置包括铲刀推出单元、铲刀支撑单元与喷淋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壁面附着物多功能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刀推出单元包括铲刀,一号电动推杆,二号电动推杆,一号电动推杆连接板,二号电动推杆连接板,一号定滑轮,二号定滑轮和导轨;所述一号电动推杆通过一号电动推杆连接板推出带动铲刀向前,一号定滑轮在导轨中向前滚动,确保铲刀直线向前;所述二号电动推杆带动二号电动推杆连接板下移,从而使得二号定滑轮下压铲刀;通过控制两个电动推杆的推出距离来调节铲刀的角度和高度以便优化铲刀受力效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壁面附着物多功能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刀支撑单元包括调节块,调节块支架,弹簧和弹簧支撑座;所述的调节块上表面与所述的铲刀下表面接触,所述的调节块支架上部与所述的调节块铰接,以实现所述的调节块随铲刀姿态的变化而改变角度;所述的弹簧上端与调节块支架下表面接触,所述的弹簧下端与所述的弹簧支撑座接触;所述弹簧压缩以实现与二号电动推杆推力的平衡,保持铲刀支撑稳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舶壁面附着物多功能清洗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超祥谷云庆裘前峰丁洪新吴登昊牟介刚吴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