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泡棉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876065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3
本申请涉及复合泡棉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复合泡棉包括石墨烯,沿厚度方向将所述复合泡棉划分为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压缩回弹率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压缩回弹率;所述第一部分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导热系数,所述导热系数包括水平导热系数及垂直导热系数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的复合泡棉具有压缩回弹性及导热性,一方面能够起到良好的缓冲减震保护作用,同时可将热量快速通过垂直方向传递出去;石墨烯导热泡棉具有耐高温、重量轻、导热系数高、化学稳定性强、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微型化、轻量化和高功率化。量化和高功率化。量化和高功率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泡棉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材料
,尤其涉及复合泡棉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电子设备的轻量化发展,电子设备高度集成,其中高功耗器件(例如:相机摄像头、芯片、电池、射频模块等)。目前采用的集成方案多采用导电布、高分子泡棉产品,但这类材料导热性能低,导致相机局部温度容易过高,且缓冲减震效果有限,不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为达到散热及缓冲的作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泡棉及导热材料多层结构加胶复合的方式,材料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泡棉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该复合泡棉兼具优异的散热及缓冲性能,有利于电子设备小型化、轻量化。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泡棉,所述复合泡棉包括石墨烯,沿厚度方向将所述复合泡棉划分为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压缩回弹率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压缩回弹率,所述第一部分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导热系数,所述导热系数包括水平导热系数及垂直导热系数中的至少一种。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比为(1~3):1。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压缩回弹率为P1%,P1>90。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的压缩回弹率为P2%,P1‑
P2>20。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的压缩回弹率为P2%,P2>70。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压缩率为Q1%,70≤Q1≤95。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的压缩率为Q2%,40≤Q2<70。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密度为A
1 g/cm3,0.05≤A1<0.5。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的密度为A
2 g/cm3,0.5≤A2≤1.0。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密度为A
1 g/cm3,所述第二部分的密度为A
2 g/cm3,A2>A1。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密度为A
1 g/cm3,所述第二部分的密度为A
2 g/cm3,0<A2‑
A1≤0.5。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的水平导热系数大于50W/m
·
K,所述第一部分的垂直导热系数大于5W/m
·
K。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的水平导热系数大于100W/m
·
K,所述第二部分的垂直导热系数大于5W/m
·
K。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密度为A
1 g/cm3,A1的取值范围为0.05~0.5。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密度为A
1 g/cm3,所述第二部分的密度为A
2 g/cm3,0<A2‑
A1≤0.5。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泡棉包括一维支撑材料。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维支撑材料为纳米材料。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维支撑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碳纤维和高分子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泡棉具有孔结构。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泡棉具有孔结构,所述复合泡棉具有孔结构,至少部分的所述孔由二维片层的石墨烯及一维支撑材料搭接构成。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维支撑材料的长度为5μm~400μm,直径为5nm~20μm。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孔结构,所述第一孔结构的横向孔径与纵向孔径的比值为1~2。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孔结构,所述第一孔结构的横向孔径为30μm~200μm。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孔结构,所述第二孔结构的横向孔径与纵向孔径的比值为2~4。
[00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孔结构,所述第二孔结构的横向孔径为100μm~200μm。
[00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泡棉的厚度为0.15mm~3.0mm。
[00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泡棉的密度为0.05g/cm3~1.0g/cm3。
[00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泡棉的水平导热系数50~200W/m
·
K,垂直导热系数为5~30W/m
·
K。
[003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泡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0033]制备含氧化石墨烯的浆料,将所述浆料成膜处理得到原膜;
[0034]将部分所述原膜进行发泡预膨胀处理,得到预膨胀膜;
[0035]将所述预膨胀膜进行碳化处理及石墨化处理,得到复合泡棉。
[00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浆料还包括一维支撑材料。
[00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石墨烯与所述一维支撑材料的质量比为100:(1~20)。
[003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维支撑材料为纳米材料。
[003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维支撑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碳纤维和高分子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004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浆料中的氧化石墨烯的粒度为1μm~5μm。
[00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浆料的粘度为10000cps~50000cps。
[004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原膜的厚度为100μm~400μm。
[004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石墨烯中的碳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为1.6~2.4。
[004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浆料中的固体颗粒的质量含量为0.5%~5%。
[004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部分的所述原膜进行发泡预膨胀处理的步骤,包括:利用发泡剂溶液浸润所述原膜的厚度的一半或一半以下,然后水洗去除溶剂。
[004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泡剂溶液的浸润时间为5s~60s。
[004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去除溶剂的方式包括水洗及干燥处理。
[004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干燥处理的温度为40℃~400℃。
[004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泡剂溶液包括化学发泡剂,所述化学发泡剂包括水合肼、氢氧化钠、硼氢化钠和维生素C中的至少一种。
[00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泡剂溶液包括物理发泡剂,所述物理发泡剂包括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钙和碳酸镁中的至少一种。
[005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泡剂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wt%~9wt%。
[005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碳化处理的温度为900℃~1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泡棉包括石墨烯,沿厚度方向将所述复合泡棉划分为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压缩回弹率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压缩回弹率;所述第一部分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导热系数,所述导热系数包括水平导热系数及垂直导热系数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泡棉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1)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比为(1~3):1;(2)所述第一部分的压缩回弹率为P1%,P1>90;(3)所述第二部分的压缩回弹率为P2%,P1‑
P2>20;(4)所述第二部分的压缩回弹率为P2%,P2>70;(5)所述第一部分的压缩率为Q1%,70≤Q1≤95;(6)所述第二部分的压缩率为Q2%,40≤Q2<70;(7)所述第一部分的密度为A
1 g/cm3,0.05≤A1<0.5;(8)所述第二部分的密度为A
2 g/cm3,0.5≤A2≤1.0;(9)所述第一部分的密度为A
1 g/cm3,所述第二部分的密度为A
2 g/cm3,A2>A1;(10)所述第一部分的密度为A
1 g/cm3,所述第二部分的密度为A
2 g/cm3,0<A2‑
A1≤0.5;(11)所述第一部分的水平导热系数大于50W/m
·
K,所述第一部分的垂直导热系数大于5W/m
·
K;(12)所述第二部分的水平导热系数大于100W/m
·
K,所述第二部分的垂直导热系数大于5W/m
·
K;(13)所述第一部分的密度为A
1 g/cm3,A1的取值范围为0.05~0.5;(14)所述第一部分的密度为A
1 g/cm3,所述第二部分的密度为A
2 g/cm3,0<A2‑
A1≤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泡棉包括一维支撑材料,所述复合泡棉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1)所述一维支撑材料为纳米材料;(2)所述一维支撑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碳纤维和高分子纤维中的至少一种;(3)所述复合泡棉具有孔结构;(4)所述复合泡棉具有孔结构,至少部分的孔由二维片层的石墨烯及一维支撑材料搭接构成;(5)所述一维支撑材料的长度为5μm~400μm,直径为5nm~20μm;(6)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孔结构,所述第一孔结构的横向孔径与纵向孔径的比值为1~2;(7)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孔结构,所述第一孔结构的横向孔径为30μm~200μm;(8)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孔结构,所述第二孔结构的横向孔径与纵向孔径的比值为2~4;(9)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孔结构,所述第二孔结构的横向孔径为100μm~200μm。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泡棉,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崔佳铭章登科王乾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瑞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