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脱水滤芯及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6001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液分离技术领域,并公开一种油品脱水滤芯及脱水装置,油品脱水滤芯包括外壳,外壳包括进油口、出油口和排水口;聚结滤芯,聚结滤芯设置于外壳内,聚结滤芯的滤前侧与进油口连通;分离滤芯,分离滤芯设置于外壳内,分离滤芯的滤前侧与聚结滤芯的滤后侧连通,分离滤芯的滤前侧与排水口连通,分离滤芯的滤后侧与出油口连通,分离滤芯与聚结滤芯在轴向方向上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结滤芯和分离滤芯得到了保护,方便搬运和安装,整体体积较小,减少空间占用。少空间占用。少空间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品脱水滤芯及脱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液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油品脱水滤芯及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很多设备需要用到油液。例如在电力用油中,借助油液能够对电力设备进行润滑、冷却、绝缘。为实现高效润滑、冷却及绝缘性能,电力用油油品品质需维持在较高水平。对此,通过聚结分离技术,利用聚结滤芯中滤材表面润湿性和分离滤芯亲油憎水性实现油液中油、水两相的分离,以获得较高品质的油液。
[0003]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聚结滤芯和分离滤芯滤材裸露在外,搬运安装过程中存在磕碰易变形、易划伤损坏等风险,并且存在体积较为庞大,占用空间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相关技术中,聚结滤芯和分离滤芯搬运安装易磕碰损坏,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油品脱水滤芯及脱水装置,通过将聚结滤芯和分离滤芯设置在外壳内部,并且在外壳的轴向方向布置,不仅聚结滤芯和分离滤芯得到了保护,方便搬运和安装,而且轴向布局的方式整体体积较小,减少空间占用。
[0006]本专利技术的油品脱水滤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进油口、出油口和排水口;聚结滤芯,所述聚结滤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聚结滤芯的滤前侧与所述进油口连通;分离滤芯,所述分离滤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分离滤芯的滤前侧与所述聚结滤芯的滤后侧连通,所述分离滤芯的所述滤前侧与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分离滤芯的滤后侧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分离滤芯与所述聚结滤芯在轴向方向上分布。
[0007]可选地,所述聚结滤芯与所述分离滤芯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聚结滤芯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构成第一油液流通通道,所述分离滤芯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构成第二油液流通通道,所述第二油液流通通道与所述第一油液流通通道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油液流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油液流通通道的下游。
[0008]可选地,所述聚结滤芯包括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第一内腔,所述分离滤芯包括与所述出油口连通的第二内腔;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内连接部和第二内连接部,所述第一内连接部嵌入固定在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第二内连接部嵌入固定在所述第二内腔中;和/或,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外连接部和第二外连接部,所述第一外连接部嵌套固定在所述聚结滤芯外侧,所述第二外连接部嵌套固定在所述分离滤芯外侧。
[0009]可选地,所述聚结滤芯包括聚结内支撑架和聚结外支撑架,所述聚结外支撑架套设于所述聚结内支撑架外侧,所述聚结内支撑架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聚结内侧通孔,所述聚结外支撑架和所述聚结内支撑架之间填充有聚结介质,且所述聚结外支撑架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油液流通通道连通的聚结外侧通孔。
[0010]可选地,所述分离滤芯包括分离内支撑架和分离外支撑架,所述分离外支撑架套设于所述分离内支撑架,所述分离内支撑架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出油口连通的分离内侧过滤孔,所述分离外支撑架和所述分离内支撑架之间填充有分离介质,且所述分离外支撑架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油液流通通道连通的分离外侧通孔。
[0011]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壳本体、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包括第一上连接部、第二上连接部和第三上连接部,所述第一上连接部嵌入固定于所述聚结内支撑架中或者所述聚结外支撑架中,所述第二上连接部嵌套固定于所述聚结外支撑架外侧,所述第三上连接部嵌套固定于所述壳本体外侧上部,所述进油口设置在所述上盖;所述下盖包括第一下连接部、第二下连接部和第三下连接部,所述第一下连接部嵌入固定于所述分离内支撑架中或者所述分离外支撑架中,所述第二下连接部嵌套固定于所述分离外支撑架外侧,所述第三下连接部嵌套固定于所述壳本体外侧下部,所述出油口和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下盖。
[0012]可选地,所述出油口包括第一锥形面,所述分离内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面适配的第二锥形面,所述第二锥形面抵于所述第一锥形面。
[0013]可选地,所述聚结介质包括多层纤维,所述多层纤维中的内层纤维的精度小于外层纤维的精度。
[0014]可选地,所述聚结滤芯与所述分离滤芯同轴线设置,所述聚结滤芯中的聚结介质的长度为L1,所述分离滤芯中的分离介质的长度为L2,其中L1:L2=1:1~1:2。
[0015]本专利技术的脱水装置,包括:罐体,设置有油液输送口、油液排出口和水排放口;如上的油品脱水滤芯,所述油品脱水滤芯设置于所述罐体内,且所述外壳与所述罐体之间的间隙构成油液输送通道,所述油液输送通道与所述油液输送口和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油液排出口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水排放口与所述排水口连通。
[0016]本专利技术的油品脱水滤芯和脱水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通过将聚结滤芯和分离滤芯设置在外壳内部,并且聚结滤芯和分离滤芯在外壳的轴向方向布置,不仅聚结滤芯和分离滤芯得到了有效保护,方便搬运和安装,而且轴向布局的方式使得油品脱水滤芯整体体积较小,能够减少空间占用。
[0017](2)聚结滤芯与分离滤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构成轴向布置的一体式滤芯结构,使得油液可以一次性完成聚结、分离两个工艺过程,聚结的水分液滴在重力作用下,迅速沉降至排水口附近,提高聚结滤材的使用效率,达到迅速脱离油液中水分的目的。
[0018](3)通过外壳、聚结滤芯和分离滤芯为一体结构,这样的一体化结构,可一次性安装到位,降低油品脱水滤芯的安装难度。
[0019](4)通过上盖和下盖分别将聚结滤芯和分离滤芯密封固定在外壳本体中,安装方便,并且由于密封连接的方式,也能保证油液在外壳内部始终处于满油状态,无需进行排气操作;这种设计缩小了聚结过滤装置体积,简化了结构,节省成本。
[0020](5)通过上盖和下盖以嵌套的方式将聚结滤芯和分离滤芯密封固定在外壳本体上构成一体式结构,其整体结构更紧凑,整体体积较小,减少空间占用。
[0021](6)可利用一体化的聚结滤芯分离滤芯的重力作用使得与第一锥形面适配的第二锥形面相抵形成面接触,提升下盖出油口与内支撑架底部的密封可靠性。
[0022](7)油液经过聚结滤芯时,由内向外流动,靠近内层的过滤精度小,纤维过滤直径较大,为粗纤维,先过滤油液中较大颗粒的杂质,靠近外层的过滤精度高,过滤直径较小,为
细纤维,后过滤油液中较小颗粒的杂质,从而提升聚结滤芯对油中杂质的过滤能力,降低油中杂质对聚结滤芯的破乳层、聚结层及分离滤芯的亲油疏水层的污染,提升水分与滤材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脱水效率。
[0023](8)采用聚结滤芯和分离滤芯同轴布局的方式,简化过滤器结构,减小过滤器体积;通过设置不同的聚结滤芯和分离滤芯尺寸(长度的比例),实现聚结滤材与分离滤材的有效面积满足特定比例,保证较高的脱水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油品脱水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脱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外壳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品脱水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包括进油口(121)、出油口(131)和排水口(132);聚结滤芯(20),所述聚结滤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聚结滤芯(20)的滤前侧与所述进油口连通;分离滤芯(30),所述分离滤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分离滤芯的滤前侧与所述聚结滤芯的滤后侧连通,所述分离滤芯的滤前侧与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分离滤芯的滤后侧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分离滤芯与所述聚结滤芯在轴向方向(Z)上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品脱水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结滤芯与所述分离滤芯之间通过连接件(40)固定连接,所述聚结滤芯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构成第一油液流通通道(101),所述分离滤芯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构成第二油液流通通道(102),所述第二油液流通通道与所述第一油液流通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二油液流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油液流通通道的下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品脱水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结滤芯包括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第一内腔,所述分离滤芯包括与所述出油口连通的第二内腔;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内连接部和第二内连接部,所述第一内连接部嵌入固定在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第二内连接部嵌入固定在所述第二内腔中;和/或,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外连接部和第二外连接部,所述第一外连接部嵌套固定在所述聚结滤芯外侧,所述第二外连接部嵌套固定在所述分离滤芯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品脱水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结滤芯(20)包括聚结内支撑架(21)和聚结外支撑架(22),所述聚结外支撑架套设于所述聚结内支撑架外侧,所述聚结内支撑架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进油口(121)连通的聚结内侧通孔,所述聚结外支撑架和所述聚结内支撑架之间填充有聚结介质(23),且所述聚结外支撑架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油液流通通道(101)连通的聚结外侧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品脱水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滤芯(30)包括分离内支撑架(31)和分离外支撑架(32),所述分离外支撑架套设于所述分离内支撑架外侧,所述分离内支撑架设置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龙飞王娟常治军王笑微唐金伟谢佳林曹红梅石秀刚李杰张兰庆康夜雨王增泉马志强吴秀清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