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液颗粒度监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830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油液颗粒度监测装置,包括主管道;升压组件,包括升压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液颗粒度监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液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油液颗粒度监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油液循环系统中,通过油液监测旁路来监测油液指标

其中,油液颗粒度监测受油液运行工况影响较大,由于油液循环系统这个各个位置处的运行工况并不完全相同,导致无法获得真实的油液颗粒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油液颗粒度监测受油液运行工况影响较大,例如油液循环系统中由于油液循环是通过输油泵来实现的,因此不同位置处的压力及流量不同,且油液循环过程中会导致油液中产生气泡

乳化等影响因素

然而,通过油液颗粒传感器的油液流量

油液气泡均会对颗粒度监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若在油液循环系统中的理想监测位置和油液运行工况良好的情况,油液颗粒度监测结果与油液实际情况相同,但是对于油液循环系统中油液压力小的位置

油液运行工况较差时,受气泡

油液乳化

油液流量波动等工况的影响,则无法获得油液的真实颗粒度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油液颗粒度监测装置,包括:主管道;升压组件,所述升压组件包括升压管道和设置在所述升压管道上的输油泵和背压阀,所述升压管道的入口和出口均与所述主管道连通,所述输油泵的出口与所述背压阀的入口连通;脱气组件,所述脱气组件包括输送管道

缓冲罐和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缓冲罐上,所述缓冲罐包括进油口

出油口和排气口,所述输送管道的入口与所述升压管道连通,且所述输送管道的入口位于所述输油泵与所述背压阀之间,所述输送管道的出口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输送管道上设置第一电磁阀;和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监测管道和设置在所述监测管道上的颗粒传感器

计量泵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监测管道的入口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监测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升压管道连通,且所述监测管道的出口位于所述背压阀的出口下游,所述颗粒传感器的入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口连通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升压管道上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背压阀的出口连通;所述监测管道的出口位于所述背压阀和所述单向阀之间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脱气组件还包括排气管道和设置在所述排气管道上的第三电磁阀,所述排气管道的入口与所述缓冲罐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升压管道连通,且所述排气管道的出口位于所述背压阀和所述单向阀之间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脱气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缓冲罐上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超声波发生器均设置在所述缓冲罐的底部,且所述加热器与所述超声波发生器间
隔布置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进油口设置在所述缓冲罐的侧部,所述出油口低于所述进油口,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缓冲罐的顶部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罐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油液颗粒度监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液位传感器

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在所述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缓冲罐中的油液时,控制延迟预设时间后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脱气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管道上的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入口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口连通

所述减压阀的出口与所述缓冲罐的所述进油口连通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监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监测管道上的流量计,所述颗粒传感器的出口与所述计量泵的入口连通,所述流量计位于所述颗粒传感器和所述计量泵之间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压管道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的出口与所述输油泵的入口连通

[0013]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油液颗粒度监测装置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油液颗粒度监测装置,所述油液颗粒度监测装置控制方法包括:打开所述输油泵

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

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计量泵,使所述主管道中的油液从所述升压管道的入口进入所述升压管道中升压,并从所述升压管道出口返回到所述主管道中;开启第一电磁阀,并保持输油泵开启

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

所述计量泵关闭,使所述升压管道中的经过升压的油液经由所述输送管道输送至所述缓冲罐中;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所述超声波发生器,并保持持输油泵开启

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

所述计量泵关闭,对所述缓冲罐中的油液进行脱气处理;待脱气完成后,关闭

开启所述第二电磁阀

开启所述计量泵,并保持输油泵开启

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

所述超声波发生器关闭,使所述缓冲罐中的脱气后的油液以恒定流速经过所述颗粒传感器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液颗粒度监测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首先通过升压组件对主管道中的油液进行升压,升压后的油液在缓冲罐中进行脱气处理,再通过计量泵将脱气后油液以恒定流速流经颗粒传感器,从而在主管道的任意位置均能够得到更为真实的颗粒度值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油液颗粒度监测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7]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油液颗粒度监测装置
100
,包括:主管道
10、
升压组件
20、
脱气组件
30
和监测组件
40。
[0018]主管道
10
用于输送油液

升压组件
20
包括升压管道
21
和设置在升压管道
21
上的输
油泵
22
和背压阀
23
,升压管道
21
的入口和出口均与主管道
10
连通,输油泵
22
的出口与背压阀
23
的入口连通

[0019]脱气组件
30
包括输送管道
31、
缓冲罐
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油液颗粒度监测装置
(100)
,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道
(10)
;升压组件
(20)
,所述升压组件
(20)
包括升压管道
(21)
和设置在所述升压管道
(21)
上的输油泵
(22)
和背压阀
(23)
,所述升压管道
(21)
的入口和出口均与所述主管道
(10)
连通,所述输油泵
(22)
的出口与所述背压阀
(23)
的入口连通;脱气组件
(30)
,所述脱气组件
(30)
包括输送管道
(31)、
缓冲罐
(32)
和超声波发生器
(38)
,所述超声波发生器
(38)
设置在所述缓冲罐
(32)
上,所述缓冲罐
(32)
包括进油口
(321)、
出油口
(322)
和排气口
(323)
,所述输送管道
(31)
的入口
(311)
与所述升压管道
(21)
连通,且所述输送管道
(31)
的入口
(311)
位于所述输油泵
(22)
与所述背压阀
(23)
之间,所述输送管道
(31)
的出口
(312)
与所述进油口
(321)
连通,所述输送管道
(31)
上设置第一电磁阀
(38)
;和监测组件
(40)
,所述监测组件
(40)
包括监测管道
(41)
和设置在所述监测管道
(41)
上的颗粒传感器
(42)、
计量泵
(43)
和第二电磁阀
(44)
,所述监测管道
(41)
的入口与所述出油口
(322)
连通,所述监测管道
(41)
的出口
(411)
与所述升压管道
(21)
连通,且所述监测管道
(41)
的出口
(411)
位于所述背压阀
(23)
的出口下游,所述颗粒传感器
(42)
的入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阀
(44)
的出口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液颗粒度监测装置
(100)
,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组件
(20)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升压管道
(21)
上的单向阀
(24)
,所述单向阀
(24)
的入口与所述背压阀
(23)
的出口连通;所述监测管道
(41)
的出口
(411)
位于所述背压阀
(23)
和所述单向阀
(24)
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液颗粒度监测装置
(100)
,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气组件
(30)
还包括排气管道
(34)
和设置在所述排气管道
(34)
上的第三电磁阀
(37)
,所述排气管道
(34)
的入口与所述缓冲罐的排气口
(323)
连通,所述排气管道
(34)
的出口
(341)
与所述升压管道
(21)
连通,且所述排气管道
(34)
的出口
(341)
位于所述背压阀
(23)
和所述单向阀
(24)
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液颗粒度监测装置
(100)
,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气组件
(30)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缓冲罐
(32)
上的加热器
(34)
,所述加热器
(34)
和所述超声波发生器
(33)
均设置在所述缓冲罐
(32)
的底部,且所述加热器
(34)
与所述超声波发生器
(33)
间隔布置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液颗粒度监测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笑微王娟封强锁付龙飞严涛张晋玮付宁曹红梅张兰庆康夜雨黄治国蔡江涛许士勇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