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永锋专利>正文

浮盖安全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5822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浮盖安全地漏,包括有地漏座和位于其上端部的地漏盖,其结构特点为所述的地漏座的上端部设有座槽,地漏盖位于所述的座槽中,所述的地漏盖与地漏座的座槽的侧壁之间构成预设定的入水间隙,所述地漏盖与座槽的底面之间设有预设定的入水间隙;所述的地漏座下端部设有座底,座底上设有排泄孔,所述的排泄孔上设有封压在其端口上的浮杯;浮杯与地漏座相对应的内侧面留有入水间隙,浮杯与地漏座的座底底面之间留有入水间隙。采用浮杯的防臭结构,借助其浮力作用使地漏盖浮起,入水口的间隙增大,使地面积水从地漏座端口周沿无阻碍流入,积水流入速度可以接近于或达到不设置或无地漏盖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漏,属于一种特别适合于室内使用的地漏。
技术介绍
现有使用的带盖地漏,地面积水要从地漏盖的端面漫流而过后再从地漏盖上的通 水孔落入地漏内或排入下水道(尽管积水可从地漏盖与地漏座配合的缝隙中漏过,但只 是占可忽略不计的一小部分,该缝隙不作为排水通道使用,且极易被积水中的细小污物和 污泥所填堵而被封闭)。此构造的地漏盖存在着如下缺陷1.通水孔开设得偏小,孔口易 堵塞,积水排泻速度慢,地面积水易漫溢;2.通水孔开设得偏大,固体杂物易落入地漏内, 并易造成地漏甚至下水道堵塞;偏大的通水孔还易使水封式防臭地漏内的存水风干而失 去防臭功能,地漏盖刚性变小,也不雅观,并有安全之虞;3.同一个地漏盖通水孔的孔口形 状、大小及其数量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即使通水孔大小设计成可调节变化的,就如申请号为 200620165639. 6的一种地漏装置,地漏盖也总要成为地面积水快速排泻的瓶颈。总之,现有 使用的地漏,其地漏盖是地面积水快速排泻的的一道瓶颈,而同时,地漏内各种防臭技术结 构或装置的添加,使地漏盖的瓶颈缺陷更加明显。 又如,现有常用的水封式(钟罩式或扣碗式)防臭地漏,封碗与地漏盖连接在一起 并靠得较近,排水较慢,在实际使用时,为了排水更快更顺畅,公众常将地漏盖连同封碗或 钟罩一起打开或卸下;一种申请号为97202610. X的浮盖式地漏,就干脆不设置地漏盖;而 另一种申请号为200620007626. 6的大水流快速排水地漏,其活动盖板即地漏盖同样也成 为该地漏快速排水的瓶颈。 地漏卸下地漏盖或不设置,排水快而顺畅,其瓶颈作用消除,但又带来新的问题, 如对于水封式地漏,不但失去了防臭功能,若细小贵重物品落入,将造成意外损失,而稍大 的杂物也易落入并易造成下水道堵塞;对于上述浮盖式地漏,稍大的杂物落于上述的浮盖 式地漏缝隙处,极易将盖碗和浮球一起卡住,使其不能正常浮落,使其防臭功能不可靠,甚 至不能正常排水,且脆弱而外露的浮球也极易受到清洁工具或其它物件的碰撞和人脚踩踏 而变形破损,都给其使用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若上述的浮盖式地漏也设置和使用现有形 式的地漏盖,又会给该地漏的使用带来新的问题,如当地面积水从地漏盖孔口垂直落入, 将直接冲击浮球上部,减弱了浮球和盖碗的浮起能力,同时也削弱了浮球对杂物卡阻的抵 抗能力,即对盖碗和浮球的浮起产生不利影响;而当浮球浮起时,浮球的上顶面易顶靠于地 漏盖下端的通水孔口 ,使进水的通道变小变窄,造成进水不畅,从而使排水速度变得更慢, 地漏盖的瓶颈缺陷将更加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盖安全地漏,该地漏能使地面积水排泻更加顺畅快 速,并具有更强的对抗下水道浊气返冒能力,使用更可靠安全方便。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浮盖安全地漏,包括有地漏座和位于其上端3部的地漏盖,其结构特点为所述的地漏座的上端部设有座槽,地漏盖位于所述的座槽中,所 述的地漏盖与地漏座的座槽的侧壁之间构成预设定的入水间隙,所述地漏盖与座槽的底面 之间设有预设定的入水间隙;所述的地漏座下端部设有座底,座底上设有排泄孔,所述的排 泄孔上设有封压在其端口上的浮杯;浮杯与地漏座相对应的内侧面留有入水间隙,浮杯与 地漏座的座底底面之间留有入水间隙。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浮盖安全地漏,其特点为所 述的浮杯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地漏盖下端之间留有浮杯上浮的间隙。所述的浮盖安全地漏, 其特点为所述的地漏盖下端与浮杯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浮盖安全地漏,包括有地漏座和位于其上端 部的地漏盖,其结构特点为所述的地漏座由分立的槽套和水槽以及筒座三者组合构成,筒 座与地漏管连接成一体,所述的筒座上部埋设于楼板中,所述的槽套套于筒座的上端口 ,槽 套的上端面位于与楼面或地砖面成同一水平面或略低的位置上;所述的筒座中部设有筒 肩,水槽位于筒座内,其底部置于筒肩上,水槽中设有排泄孔,排泄孔内套设有带管口和管 肩的虹吸管,所述的虹吸管上端设有浮杯,所述的浮杯底面封压在虹吸管的管口上,浮杯上 端连接地漏盖;所述的地漏盖处于槽套底部的座槽中且地漏盖与槽套的内侧壁形成入水间 隙,所述地漏盖与座槽的底面之间设有预设定的入水间隙。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浮盖安全地漏,其特点为所 述的地漏盖采用下部具有帽口的盖板,浮杯上端套接在帽口内,地漏盖悬空位于槽套的座 槽中。所述的浮盖安全地漏,其特点为在地漏座与浮杯之间套有栅网,栅网与浮杯之间留有 间隙。所述的浮盖安全地漏,其特点为在楼板下侧的地漏管的外侧设有围绕地漏管一周的 围水盘,围水盘通过围流孔与地漏管连通。所述的浮盖安全地漏,其特点为在虹吸管下端出 水口设有梳水齿;浮杯的底端设有与其成一体水匝,水匝位于地漏座的水槽中,水匝下端与 水槽的底面相距有适宜间隙。所述的浮盖安全地漏,其特点为浮杯底部设有底孔。所述的 浮盖安全地漏,其特点为所述的地漏盖为无孔口地漏盖。 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是与现有带盖地漏积水排泻方式明显不同,本专利技术地漏的 地面积水无须溢流于地漏盖上表面,而是先从预设在地漏盖下侧与地漏座之间的入水间隙 中流过,并沿地漏座侧壁四周顺势流入地漏内,使积水排泻拥有最大长度的入水周沿,积水 流入顺畅,流速更快,流量更大。 本专利技术的地漏,地漏盖下侧与地漏座之间的间隙可预设得较小,细小的杂物不易 落入,使本专利技术的地漏防臭作用更持久,效果更好。 本专利技术的地漏,采用浮杯的防臭结构,借助其浮力作用使地漏盖浮起,入水口的间 隙增大,使地面积水从地漏座端口周沿无阻碍流入,积水流入可以接近于或达到不设置或 无地漏盖的状态,即地面积水排泄不再受到地漏盖的影响,积水流入和排泻达到最佳状态。 本专利技术的地漏,采用浮杯防臭结构,地漏盖可以不支撑在地漏座之上,地漏盖及浮 杯的自重全部落在地漏座底部的排泄孔口上,排泄孔口封堵将更加严实,可显著增强对下 水道内出现正压力时的浊气抵抗能力,此构造极适合于高层建筑中的低楼层用户选择和使 用(因低楼层下水道内浊气正压力峰值较高处楼层的要大),可有效阻止下水道浊气的返 冒,即使本专利技术的地漏防臭可靠,效果更好。 本专利技术的地漏盖可以无任何孔口 ,刚度强,工艺简单,整洁美观,使用方便。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P-P剖视图。 图4是图1的N-N剖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构造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5的R-R剖视图。 图8是图5的Q-Q剖视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构造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是图9的K向视图。 图12是图9的S-S剖视图。 图13是图9的T-T剖视图。 图中地漏座l,座槽ll,座底12,孔肩13,排泄孔14,胶套15,地漏盖2,盖板21, 套环22,凸筋23,帽口 24,通孔25,横侧面231,竖侧面232,内侧面233,浮杯3,底孔31,导 耳32,水匪33,套垫34,地漏管4,栅网5,栅套51,栅条52,槽套6,筒座7,筒肩71,水槽8, 虹吸管9,管肩91,管口 92,梳水齿93,围水盘10,盘套101,套口 102,储胶槽103,围流孔 104。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盖安全地漏,包括有地漏座(1)和位于其上端部的地漏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漏座(1)的上端部设有座槽(11),地漏盖(2)位于所述的座槽(11)中,所述的地漏盖(2)与地漏座(1)的座槽(11)的侧壁之间构成预设定的入水间隙,所述地漏盖(2)与座槽(11)的底面之间设有预设定的入水间隙;所述的地漏座(1)下端部设有座底(5),座底(5)上设有排泄孔(14),所述的排泄孔(14)上设有封压在其端口上的浮杯(3);浮杯(3)与地漏座(1)相对应的内侧面留有入水间隙,浮杯(3)与地漏座(1)的座底(12)底面之间留有入水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永锋
申请(专利权)人:戴永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