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528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9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包括刷体和设置于刷体侧部的刷辫线,刷体的侧部设置有与外部导电轴配合的接触面,刷体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接触面与刷体侧面的通孔,刷体的侧部设置有将接触面压在导电轴侧部的弹簧;在弹簧的压力和导电轴转动的作用下,油液从接触面进入通孔并从刷体的侧部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刷体的通孔能有效将油液或者粉尘排出接触面,避免油膜的产生,保持刷体与导电轴的紧密接触,降低接触阻抗;刷体的通孔可以减小刷体的截面积,在弹簧力不变的情况增大刷体的接触压强,提高刷体接触面的微观接触面积,降低接触阻抗。降低接触阻抗。降低接触阻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车碳刷
,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电驱动在油冷环境中使用的带L型通孔结构的接地碳刷。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车电驱动总成在运转过程中会在导电轴上产生交变电流,需要引入接地碳刷将轴电流导出,这要求接地碳刷的阻抗尽可能低。而目前的电驱动电机功率有更高的趋势,为了电驱动总成更好的散热,电机机体内通常加注绝缘油液进行散热。
[0003]这种油液阻碍了碳刷和导电轴间的电流导通,增加了接触阻抗,降低了导电效率。通常的接地碳刷可以简化为一个长方体,在弹簧的作用力下,碳刷的端面与导电轴接触从而导出轴电流。由于绝缘润滑油的存在,碳刷的滑动接触面与导电轴之间会存在一层油膜,这相当于一个寄生电容,从而增加了碳刷与导电轴间的阻抗,降低了导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的电刷,油液阻碍了碳刷和导电轴间的电流导通,增加了接触阻抗,且由于碳刷的滑动接触面与导电轴之间会存在一层油膜,这相当于一个寄生电容,从而增加了碳刷与导电轴间的阻抗,降低了导电效率的难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包括刷体和设置于所述刷体侧部的刷辫线,所述刷体的侧部设置有与外部导电轴配合的接触面,所述刷体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刷体侧面的通孔,所述刷体的侧部设置有将所述接触面压在导电轴侧部的弹簧;在所述弹簧的压力和导电轴转动的作用下,油液从所述接触面进入所述通孔并从所述刷体的侧部排出。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刷体由石墨或金属石墨制成。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刷体的截面包括但不限于为矩形、梯形或圆形。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刷辫线采用铜质材料制成。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刷体内部并与所述接触面连通的纵向孔,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纵向孔连通的横向孔,所述横向孔处于所述刷体的内部并与所述刷体的侧壁连通。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向孔设置为盲孔或贯穿孔。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向孔的截面和所述纵向孔的截面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或矩形。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触面包括但不限于弧形或环形。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刷体的截面设置为正方形,所述弹簧安装
于所述刷体邻近所述刷辫线的一侧,所述弹簧罩设在所述刷辫线的外侧。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排出所述刷体磨损后产生的粉尘,并提供散热空间。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其刷体的通孔能有效将油液或者粉尘排出接触面,避免油膜的产生,保持刷体与导电轴的紧密接触,降低接触阻抗;
[0019]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其刷体的通孔可以减小刷体的截面积,在弹簧力不变的情况增大刷体的接触压强,提高刷体接触面的微观接触面积,降低接触阻抗。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带通孔结构的碳刷的轴测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带通孔结构的碳刷的侧视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带通孔结构的碳刷与导电轴配合的轴测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带通孔结构的碳刷与导电轴配合的主视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带通孔结构的碳刷的横向孔为盲孔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带通孔结构的碳刷的横向孔为贯穿孔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中:1、刷体;2、刷辫线;3、导电轴;4、接触面;5、通孔;51、纵向孔;52、横向孔;6、弹簧。
[0028]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
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4]实施例1
[0035]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包括刷体1和设置于刷体1侧部的刷辫线2,刷体1由石墨或金属石墨制成,且刷体1的截面包括但不限于为矩形、梯形或圆形;刷辫线2采用铜质材料制成,通常为纯铜;刷体1的侧部设置有与外部导电轴3配合的接触面4,刷体1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接触面4与刷体1侧面的通孔5,刷体1的侧部设置有将接触面4压在导电轴3侧部的弹簧6;在弹簧6的压力和导电轴3转动的作用下,油液从接触面4进入通孔5并从刷体1的侧部排出。
[0036]如图1、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通孔5包括设置于刷体1内部并与接触面4连通的纵向孔51,以及至少一个与纵向孔51连通的横向孔52,横向孔52处于刷体1的内部并与刷体1的侧壁连通。横向孔52的截面和纵向孔51的截面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或矩形,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其他形状。横向孔52设置为盲孔或贯穿孔,在横向孔52设置为盲孔时,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包括刷体(1)和设置于所述刷体(1)侧部的刷辫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刷体(1)的侧部设置有与外部导电轴(3)配合的接触面(4),所述刷体(1)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接触面(4)与所述刷体(1)侧面的通孔(5),所述刷体(1)的侧部设置有将所述接触面(4)压在导电轴(3)侧部的弹簧(6);在所述弹簧(6)的压力和导电轴(3)转动的作用下,油液从所述接触面(4)进入所述通孔(5)并从所述刷体(1)的侧部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刷体(1)由石墨或金属石墨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刷体(1)的截面包括但不限于为矩形、梯形或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刷辫线(2)采用铜质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通孔结构的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包括设置于所述刷体(1)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超任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特耐斯镇江电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