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增加既有混凝土结构楼层层高的整体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3983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增加既有混凝土结构楼层层高的整体提升装置,包括:顶梁,顶梁底部支撑连接有至少两根支柱;装置包括:设置在顶梁两端的钢套箍;顶梁上安装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的安装位置与顶梁底部的第一支柱相匹配;第二立柱的安装位置与顶梁底部的第二支柱相匹配;第一立柱顶端安装有第一钢圆盘;第二立柱顶端安装有第二钢圆盘;钢拉索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钢套箍上;钢拉索分别穿过第一立柱的顶端和第二立柱的顶端,并固定到第二钢套箍的顶端;第一支柱上安装有抱柱梁,抱柱梁上安装有至少两个千斤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增加既有混凝土结构楼层层高,降低施工成本,且不会产生建筑垃圾,实现了环保的施工要求。实现了环保的施工要求。实现了环保的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增加既有混凝土结构楼层层高的整体提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增加既有混凝土结构楼层层高的整体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就目前而言,传统的既有混凝土结构楼层层高提升主要是将原有的顶部混凝土结构拆除,拆除过程需要采用电动工具或者人工敲凿的方式对原有的顶部混凝土结构进行拆除,拆除高度,拆除位置如果把控不到位容易对原有建筑物的质量造成影响。
[0003]在对原有的顶部混凝土结构拆除后,需要在进行新建顶部混凝土结构,进而达到对混凝土结构楼层层高提升的需要。而在进行新建混凝土结构楼层层高提升结构时,需要进行安装正常施工顺序,从而达到增加层高的目的。但是先拆除后新建的方法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施工成本高,且新建工期长。
[0004]对于混凝土结构楼层层高提升施工时,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采用无损性钻切技术对本层顶板、顶梁进行分块切割拆除,断开本层柱顶与本层顶板、顶梁的连接,之后采用植筋技术在保留柱上进行植筋,浇筑混凝土,以此提升柱高,最后新建本层顶梁、顶板,达到提升楼层层高的目的。此种方法工序多,耗费人力、物力资源多,因此施工工期长,施工成本高。且拆除后新建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消耗更多材料,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增加既有混凝土结构楼层层高的整体提升装置,整体提升装置方便使用产生建筑垃圾少,消耗材料相比现有技术少。
[0006]整体提升装置包括:顶梁,顶梁底部支撑连接有至少两根支柱;装置包括:设置在顶梁两端的第一钢套箍和第二钢套箍;顶梁上安装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
[0007]第一立柱的安装位置与顶梁底部的第一支柱相匹配;第二立柱的安装位置与顶梁底部的第二支柱相匹配;
[0008]第一立柱顶端安装有第一钢圆盘;第二立柱顶端安装有第二钢圆盘;
[0009]钢拉索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钢套箍上;钢拉索分别穿过第一立柱的顶端和第二立柱的顶端,并固定到第二钢套箍的顶端;
[0010]第一支柱上安装有抱柱梁,抱柱梁上安装有至少两个千斤顶。
[0011]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钢套箍由热轧钢板焊接制作,第一钢套箍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钢套箍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钢拉环。
[0012]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采用钢管制作;
[0013]第一钢圆盘通过焊接固定到第一立柱顶端;第二钢圆盘通过焊接固定到第二立柱顶端。
[0014]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采用混凝土制作;
[0015]第一钢圆盘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到第一立柱顶端;第二钢圆盘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到
第二立柱顶端。
[0016]第一钢圆盘的周向和第二钢圆盘的周向分别设置有多个圆孔;
[0017]第一钢圆盘的中心和第二钢圆盘的中心分别设置有中心孔。
[0018]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千斤顶的底部通过钢垫板固定到抱柱梁上。
[0019]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基于顶梁的中心对称设置。
[0020]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1]本技术可以基于混凝土结构层层高进行整体提升,提升施工方法规避了以往先拆除后新建的传统施工方法的弊端,避免了大量建筑垃圾产生,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实现了环保的施工要求。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用于增加既有混凝土结构楼层层高的整体提升装置示意图;
[0024]图2为第一钢套箍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钢圆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增加既有混凝土结构楼层层高的整体提升装置包括:顶梁1,顶梁1底部支撑连接有至少两根支柱2;支柱2的数量可以根据顶梁1底部支撑的需要进行设置。
[0028]装置包括:设置在顶梁1两端的第一钢套箍3和第二钢套箍4;第一钢套箍3由热轧钢板焊接制作,第一钢套箍3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钢套箍3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同样第二钢套箍4由热轧钢板焊接制作。钢套箍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钢拉环5。钢套箍可以套设在顶梁1的端部。钢套箍的尺寸根据施工要求进行设计,钢拉环5用于与钢拉索6连接。
[0029]顶梁1上安装有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基于顶梁1的中心对称设置。第一立柱7的安装位置与顶梁1底部的第一支柱2相匹配;第二立柱8的安装位置与顶梁1底部的第二支柱2相匹配;也就是第一立柱7与第一支柱2的中心线共线。第二立柱8与第二支柱2的中心线共线。第一立柱7顶端安装有第一钢圆盘9;第二立柱8顶端安装有第二钢圆盘10。
[0030]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均可以采用钢管制作,或采用混凝土制作。
[0031]立柱采用混凝土制作时,第一钢圆盘9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到第一立柱7顶端;第二
钢圆盘10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到第二立柱8顶端。立柱采用钢管制作时,第一钢圆盘9通过焊接固定到第一立柱7顶端;第二钢圆盘10通过焊接固定到第二立柱8顶端。
[0032]本技术中,第一钢圆盘9的周向和第二钢圆盘10的周向分别设置有多个圆孔11;四周圆孔用于连接钢拉索6。第一钢圆盘9的中心和第二钢圆盘10的中心分别设置有中心孔12。中心孔12起到了通过螺栓连接立柱的作用。
[0033]本技术的钢拉索6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钢套箍3上;钢拉索6分别穿过第一立柱7的顶端和第二立柱8的顶端,并固定到第二钢套箍4的顶端;第一支柱2上安装有抱柱梁13,抱柱梁13上安装有至少两个千斤顶14。千斤顶14的底部通过钢垫板固定到抱柱梁13上。
[0034]本技术整体提升装置的施工方法可以涉及如下步骤:将抱柱梁13安装在支柱2上,用于放置千斤顶14;采用无损性钻切技术对结构层四周顶板、顶梁1进行切割分离后安装钢套箍;在顶梁1上安装立柱,完成后在立柱顶部安装钢圆盘,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如有上层混凝土柱,钢圆盘可采用螺栓连接直接安装在混凝土柱上)钢圆盘安装完成后,使用钢拉索6连接钢圆盘及钢套箍;然后进行千斤顶14预顶,预顶完成后采用无损性钻切技术切割断柱,断柱后对上层结构整体进行顶升;顶升达到要求高度后,采用植筋技术等对混凝土柱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增加既有混凝土结构楼层层高的整体提升装置,包括:顶梁,顶梁底部支撑连接有至少两根支柱;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设置在顶梁两端的第一钢套箍和第二钢套箍;顶梁上安装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的安装位置与顶梁底部的第一支柱相匹配;第二立柱的安装位置与顶梁底部的第二支柱相匹配;第一立柱顶端安装有第一钢圆盘;第二立柱顶端安装有第二钢圆盘;钢拉索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钢套箍上;钢拉索分别穿过第一立柱的顶端和第二立柱的顶端,并固定到第二钢套箍的顶端;第一支柱上安装有抱柱梁,抱柱梁上安装有至少两个千斤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增加既有混凝土结构楼层层高的整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钢套箍由热轧钢板焊接制作,第一钢套箍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钢套箍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钢拉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增加既有混凝土结构楼层层高的整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斌刘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发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