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模具冷却功能的冷镦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3816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模具冷却功能的冷镦机,包括安装台、模具、下压模块、冷却套,所述安装台上安装有一个模具,模具正上方设有一个与模具相配合的下压模块,下压模块与一个带动下压模块上下移动的第一升降装置相连,所述模具外部呈圆柱形,模具外部套有一个冷却套,所述冷却套由外筒体、环形板、密封圈组成,外筒体套在模具的外部,外筒体内壁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一块环形板,环形板与外筒体为一体式结构,环形板套在模具的外部,外筒体、环形板、模具位于同一竖直中轴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冷却套套在模具的外部形成一个冷却腔,使得冷却液可与模具直接接触,使得模具的热量可直接被冷却液带走,提高了冷却效果。提高了冷却效果。提高了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模具冷却功能的冷镦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的
,特别是冷镦机的


技术介绍

[0002]冷镦是在常温下,利用金属的塑性,采用冷态力学进行施压或冷拔,达到金属固态变形的目的。冷镦技术作为一种少切削精密塑性成形工艺,具有切削加工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在金属零件的制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产轴类零件、套类零件时会使用到冷镦机。冷锻机在工作时,由于冷镦机一般在生产轴销时需要连续加工,金属材料要产生变形和加工硬化,在进行急剧塑性变形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量会积聚在冷镦机模具内,紧靠模具的自身散热,热量散发的较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冷镦模具的寿命,降低了产品的制造精度。
[0003]现有专利CN210254072U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销轴冷镦机的冷却装置,其通过水冷的方式来对模具进行冷却,但水与模具是不直接接触的,而且散热套与模具之间难免会有间隙,这部分间隙中的空气会降低模具的散热效率,进而影响到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具有模具冷却功能的冷镦机,能够使冷却液可与模具直接接触,可有效的提高冷却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具有模具冷却功能的冷镦机,包括安装台、模具、下压模块、冷却套,所述安装台上安装有一个模具,模具正上方设有一个与模具相配合的下压模块,下压模块与一个带动下压模块上下移动的第一升降装置相连,所述模具外部呈圆柱形,模具外部套有一个冷却套,所述冷却套由外筒体、环形板、密封圈组成,外筒体套在模具的外部,外筒体内壁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一块环形板,环形板与外筒体为一体式结构,环形板套在模具的外部,外筒体、环形板、模具位于同一竖直中轴线上,所述环形板内壁上固定有密封圈,密封圈内侧与模具外壁紧密贴合,所述冷却套和模具共同形成一个冷却腔,冷却腔内设有第一分隔筒和第二分隔筒,所述第一分隔筒固定在位于上方的环形板的底端,第一分隔筒与位于下方的环形板之间有间隙,所述第二分隔筒固定在位于下方的环形板的上端,第二分隔筒与位于上方的环形板之间有间隙,第一分隔筒的内径大于第二分隔筒的外径,第一分隔筒、第二分隔筒、模具位于同一竖直中轴线上,所述冷却套上连有一根进液管和一根出液管,进液管穿过外筒体和第二分隔筒,进液管与第二分隔筒所围区域相连通,出液管穿过外筒体,外筒体和第一分隔筒所夹区域与出液管相连通。
[0006]作为优选,所述模具上设有一个在模具上下两端均开口的模孔,模孔内塞有一个顶块,顶块与一根连接杆相连,连接杆与一个固定在安装台下方的第二升降装置相连,安装条上设有一个允许连接杆穿过的避让孔。
[0007]作为优选,所述进液管的出液端位于第二分隔筒所围区域的底部,进液管穿过第一分隔筒和位于下方的环形板之间的间隙。
[0008]作为优选,所述出液管的进液端位于外筒体和第一分隔筒所夹区域的顶部。
[0009]作为优选,所述环形板的内壁上设有一个环形卡槽,密封圈的外侧设有一圈与环形卡槽相配合的卡环,卡环与密封圈为一体式结构,卡环嵌入环形卡槽内。
[0010]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套的底部设有若干根支撑柱,支撑柱下端抵住安装台。
[0011]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套的顶端靠近模具的顶端,冷却套的底端靠近模具的底端。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冷却套套在模具的外部形成一个冷却腔,使得冷却液可与模具直接接触,使得模具的热量可直接被冷却液带走,提高了冷却效果;第一分隔筒和第二分隔筒使得在冷却腔内部形成了弯折的冷却液流通通道,所有的冷却液均可与模具外壁充分的接触,提高了冷却液的利用率。
[0013]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有模具冷却功能的冷镦机的主视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有模具冷却功能的冷镦机的冷却套俯视剖面图。
[0016]图中:1

安装台、2

模具、3

下压模块、4

冷却套、10

通孔、20

模孔、21

顶块、22

连接杆、23

第二升降装置、30

第一升降装置、40

支撑柱、41

外筒体、42

环形板、43

密封圈、44

环形卡槽、45

卡环、46

第一分隔筒、47

第二分隔筒、48

进液管、49

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阅图1、图2,本专利技术具有模具冷却功能的冷镦机,包括安装台1、模具2、下压模块3、冷却套4,所述安装台1上安装有一个模具2,模具2上设有一个在模具2上下两端均开口的模孔 20,模孔20内塞有一个顶块 21,顶块21与一根连接杆22相连,连接杆22与一个固定在安装台1下方的第二升降装置23相连,第二升降装置23为油缸或气缸,安装条上设有一个允许连接杆22穿过的避让孔。
[0018]模具2正上方设有一个与模具2相配合的下压模块3,下压模块3与一个带动下压模块3上下移动的第一升降装置30相连,第一升降装置30为油缸。
[0019]模具2外部呈圆柱形,模具2外部套有一个冷却套4,冷却套4的顶端靠近模具2的顶端,冷却套4的底端靠近模具2的底端。
[0020]冷却套4由外筒体 41、环形板 42、密封圈43组成,外筒体41套在模具2的外部,外筒体41内壁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一块环形板42,环形板42与外筒体41为一体式结构,环形板42套在模具2的外部,外筒体 41、环形板 42、模具2位于同一竖直中轴线上,所述环形板42内壁上固定有密封圈43,密封圈43内侧与模具2外壁紧密贴合,环形板42的内壁上设有一个环形卡槽44,密封圈43的外侧设有一圈与环形卡槽44相配合的卡环45,卡环45与密封圈43为一体式结构,卡环45嵌入环形卡槽44内。
[0021]冷却套4和模具2共同形成一个冷却腔,为了延长冷却液在冷却腔内的移动路径,并使得冷却液可尽可能多的与模具2外壁相接触,冷却腔内设有第一分隔筒46和第二分隔筒47,所述第一分隔筒46固定在位于上方的环形板42的底端,第一分隔筒46与位于下方的环形板42之间有间隙,所述第二分隔筒47固定在位于下方的环形板42的上端,第二分隔筒47与位于上方的环形板42之间有间隙,第一分隔筒46的内径大于第二分隔筒47的外径,第
一分隔筒46、第二分隔筒47、模具2位于同一竖直中轴线上。
[0022]冷却套4上连有一根进液管48和一根出液管49,进液管48穿过外筒体41和第二分隔筒47,进液管48与第二分隔筒47所围区域相连通,进液管48的出液端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模具冷却功能的冷镦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台(1)、模具(2)、下压模块(3)、冷却套(4),所述安装台(1)上安装有一个模具(2),模具(2)正上方设有一个与模具(2)相配合的下压模块(3),下压模块(3)与一个带动下压模块(3)上下移动的第一升降装置(30)相连,所述模具(2)外部呈圆柱形,模具(2)外部套有一个冷却套(4),所述冷却套(4)由外筒体(41)、环形板(42)、密封圈(43)组成,外筒体(41)套在模具(2)的外部,外筒体(41)内壁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一块环形板(42),环形板(42)与外筒体(41)为一体式结构,环形板(42)套在模具(2)的外部,外筒体(41)、环形板(42)、模具(2)位于同一竖直中轴线上,所述环形板(42)内壁上固定有密封圈(43),密封圈(43)内侧与模具(2)外壁紧密贴合,所述冷却套(4)和模具(2)共同形成一个冷却腔,冷却腔内设有第一分隔筒(46)和第二分隔筒(47),所述第一分隔筒(46)固定在位于上方的环形板(42)的底端,第一分隔筒(46)与位于下方的环形板(42)之间有间隙,所述第二分隔筒(47)固定在位于下方的环形板(42)的上端,第二分隔筒(47)与位于上方的环形板(42)之间有间隙,第一分隔筒(46)的内径大于第二分隔筒(47)的外径,第一分隔筒(46)、第二分隔筒(47)、模具(2)位于同一竖直中轴线上,所述冷却套(4)上连有一根进液管(48)和一根出液管(49),进液管(48)穿过外筒体(41)和第二分隔筒(47),进液管(48)与第二分隔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锐维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