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心筒内混凝土楼层模板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377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心筒内混凝土楼层模板安装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模板制作:按照设计要求制作所需合适规格的模板,确保其结构稳定、平整度高且表面光滑;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核心筒内混凝土楼层模板安装方法,通过对模板制作的尺寸进行控制,并通过模板进行逐一的铺设,模板间纵向边肋上用U形卡连接,纵向模板位置用L形插销连接,并通过木模板代替实现连接产生的拼缝处安装,以此有效的实现了混凝土楼层模板安装的紧密性和稳固性,并且在安装的前序工作中使得后续的混凝土楼层模板更加的安全和精密,以此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也提高后续浇筑的安全。也提高后续浇筑的安全。也提高后续浇筑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心筒内混凝土楼层模板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核心筒内混凝土楼层模板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核心筒就是在建筑的中央部分,由电梯井道、楼梯、通风井、电缆井、公共卫生间、部分设备间围护形成中央核心筒,与外围框架形成一个外框内筒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浇筑,此种结构十分有利于结构受力,并具有极优的抗震性,是国际上超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
[0003]现有的核心筒内混凝土楼层模板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施工的过程中不够严谨,以至于在后续的混凝土浇灌时存在混凝土楼层模板未完全贴合或安装不紧密,造成混泥土撒漏等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核心筒内混凝土楼层模板安装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核心筒内混凝土楼层模板安装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核心筒内混凝土楼层模板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施工的过程中不够严谨,以至于在后续的混凝土浇灌时存在混凝土楼层模板未完全贴合或安装不紧密,造成混泥土撒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核心筒内混凝土楼层模板安装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模板制作:按照设计要求制作所需合适规格的模板,确保其结构稳定、平整度高且表面光滑;
[0007]S2、模板安装:将制作好的模板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在施工现场的核心筒内,确保模板的位置准确和固定牢固;
[0008]S3、钢筋绑扎:模板放置完成后,将钢筋笼均匀的放置在连接的模板上,并在在模板内部按照设计要求绑扎钢筋;
[0009]S4、浇筑混凝土:将调配好的混凝土倒入模板内,通过摊铺机均匀铺平,并通过振动棒确保混凝土密实,浇筑完成后等待一段时间后进行拆模操作。
[0010]优选的,所述S2中的模板安装前通过在楼层地面上支柱部分铺垫脚手板,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支柱垂直,上下层支柱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并适当拉结使得多层支架间在竖向和水平方向稳定。
[0011]优选的,所述楼板模板下部的支柱和钢楞的排列与间距,其支柱间距为800—1200mm;外钢楞间距为600—1200mm;内钢楞间距400—600mm;支柱安装从边跨一侧开始依次逐排向另一侧进行,同时安装外钢楞,拉通线调节支顶高度,将外钢楞找平。
[0012]优选的,所述S2中的模板安装的具体实施方式为:
[0013]S2

1、在进行定型模板铺设从一侧逐排向另一侧进行开始铺设;
[0014]S2

2、每两块模板间纵向边肋上用U形卡连接,纵向模板位置用L形插销连接,其中
U形卡间距小于等于300mm;
[0015]S2

3、在拼缝处采用小尺寸的模板,不足一块模板尺寸的,用木模板代替,连接时拼缝要严密。
[0016]优选的,所述楼面模板铺完后,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并进行校正,同时检查支柱是否牢固,以及模板之间连接的U形卡或L形插销有否松动、脱落或漏放,发现问题后并及时进行处理。
[0017]优选的,所述标高校正完后,在支柱之间加设水平拉杆或斜撑,高于地面20~30mm处设一道,并且向上纵横方向每隔1.6m左右一道,在梁下支柱根据荷载情况加设剪刀撑,然后将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清扫干净,准备后续的混凝土浇筑。
[0018]优选的,所述S4中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让混凝土逐渐硬化、强度逐渐提高。
[0019]优选的,所述S4中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通过对模板进行逐一的拆除,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修整操作。
[0020]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核心筒内混凝土楼层模板安装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2]该核心筒内混凝土楼层模板安装方法,通过对模板制作的尺寸进行控制,并通过模板进行逐一的铺设,模板间纵向边肋上用U形卡连接,纵向模板位置用L形插销连接,并通过木模板代替实现连接产生的拼缝处安装,以此有效的实现了混凝土楼层模板安装的紧密性和稳固性,并且在安装的前序工作中使得后续的混凝土楼层模板更加的安全和精密,以此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也提高后续浇筑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安装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6]一种核心筒内混凝土楼层模板安装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7]S1、模板制作:按照设计要求制作所需合适规格的模板,确保其结构稳定、平整度高且表面光滑;
[0028]S2、模板安装:将制作好的模板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在施工现场的核心筒内,确保模板的位置准确和固定牢固;
[0029]S3、钢筋绑扎:模板放置完成后,将钢筋笼均匀的放置在连接的模板上,并在在模板内部按照设计要求绑扎钢筋;
[0030]S4、浇筑混凝土:将调配好的混凝土倒入模板内,通过摊铺机均匀铺平,并通过振
动棒确保混凝土密实,浇筑完成后等待一段时间后进行拆模操作。
[003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S2中的模板安装前通过在楼层地面上支柱部分铺垫脚手板,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支柱垂直,上下层支柱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并适当拉结使得多层支架间在竖向和水平方向稳定。
[003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楼板模板下部的支柱和钢楞的排列与间距,其支柱间距为800—1200mm;外钢楞间距为600—1200mm;内钢楞间距400—600mm;支柱安装从边跨一侧开始依次逐排向另一侧进行,同时安装外钢楞,拉通线调节支顶高度,将外钢楞找平。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S2中的模板安装的具体实施方式为:
[0034]S2

1、在进行定型模板铺设从一侧逐排向另一侧进行开始铺设;
[0035]S2

2、每两块模板间纵向边肋上用U形卡连接,纵向模板位置用L形插销连接,其中U形卡间距小于等于300mm;
[0036]S2

3、在拼缝处采用小尺寸的模板,不足一块模板尺寸的,用木模板代替,连接时拼缝要严密。
[0037]优选的,所述楼面模板铺完后,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并进行校正,同时检查支柱是否牢固,以及模板之间连接的U形卡或L形插销有否松动、脱落或漏放,发现问题后并及时进行处理。
[003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标高校正完后,在支柱之间加设水平拉杆或斜撑,高于地面20~30mm处设一道,并且向上纵横方向每隔1.6m左右一道,在梁下支柱根据荷载情况加设剪刀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心筒内混凝土楼层模板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模板制作:按照设计要求制作所需合适规格的模板,确保其结构稳定、平整度高且表面光滑;S2、模板安装:将制作好的模板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在施工现场的核心筒内,确保模板的位置准确和固定牢固;S3、钢筋绑扎:模板放置完成后,将钢筋笼均匀的放置在连接的模板上,并在在模板内部按照设计要求绑扎钢筋;S4、浇筑混凝土:将调配好的混凝土倒入模板内,通过摊铺机均匀铺平,并通过振动棒确保混凝土密实,浇筑完成后等待一段时间后进行拆模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心筒内混凝土楼层模板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模板安装前通过在楼层地面上支柱部分铺垫脚手板,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支柱垂直,上下层支柱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并适当拉结使得多层支架间在竖向和水平方向稳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心筒内混凝土楼层模板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模板下部的支柱和钢楞的排列与间距,其支柱间距为800—1200mm;外钢楞间距为600—1200mm;内钢楞间距400—600mm;支柱安装从边跨一侧开始依次逐排向另一侧进行,同时安装外钢楞,拉通线调节支顶高度,将外钢楞找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心筒内混凝土楼层模板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模板安装的具体实施方式为:S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志成蔡奇翊郁玲孙吉韩晓源万宏明印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南汇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