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决策树的LoRaWAN网络攻击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374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决策树的LoRaWAN网络攻击检测方法。首先,采集LoRaWAN设备节点的数据包,对其受攻击和不受攻击时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特征提取,然后利用特征属性选择算法构建决策树模型,并进行数据训练,采用交叉验证、精确率、召回率等指标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和效果,通过参数调整和交叉验证等操作,提高决策树模型的精度和泛化性能。最终实现LoRaWAN网络攻击的实时检测,一旦出现可疑的攻击行为,能够准确高效的进行阻断处理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对符合攻击特征的数据进行有效且及时的检测,降低了LoRaWAN网络应用的安全风险,具有检测及时、准确性高、可扩展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各种LoRaWAN应用场景。应用场景。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决策树的LoRaWAN网络攻击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协议安全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决策树的LoRaWAN网络攻击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LoRaWAN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设备的普及,无线通信网络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近年来,LoRaWAN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物联网场景中,但由于LoRaWAN网络的开放性、协议自身的缺陷以及越来越先进的攻击手段,导致LoRaWAN网络的安全威胁日益增多,针对LoRaWAN设备的各种攻击给LoRaWAN应用带来了日益严重的风险,例如,所谓的密钥提取攻击会导致机密性和完整性下降,干扰攻击会严重削弱LoRaWAN无线连接的可用性,由于这种DoS攻击是在无线物理层上进行的,因此与传统的IP网络传输层DoS攻击相比,这种攻击更难防范。为了应对上述挑战,研究人员在系统加固和入侵检测方面进行了研究,如密码跳频等不容易受到蓄意干扰的新型媒体访问方法,尽管在提高无线可用性的LoRaWAN安全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在攻击检测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基于上述研究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基于决策树的LoRaWAN网络攻击检测方法,依托现代数据分析技术,以更高效、更准确的方法来保障LoRaWAN网络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决策树的LoRaWAN网络攻击检测方法,结合数据分析技术,在保证对其资源和能源消耗影响不大的同时,通过对LoRaWAN流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对LoRaWAN网络的常见攻击进行有效和及时的检测,从而降低物联网网络安全事件的风险并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S1. 采集LoRaWAN设备数据:通过使用网络流量抓包技术,监测LoRaWAN设备正常通信数据以及受到攻击时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
[0006]步骤S2. 提取LoRaWAN数据特征:将采集的数据集进行数据分组、特征提取等操作。根据LoRaWAN规范,解析LoRaWAN数据包的各个字段,获取每个LoRaWAN数据包的元数据信息,包括 RSSI(接收信号强度),SNR(信噪比),DR(数据速率),Freq(频率)、SF(扩频因子)、TS(发送时间戳),Fcnt(帧计数器)信息。
[0007]所述RSSI为接收信号强度,是指接收端从收到信号的场强度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它是一个负值,单位通常是dBm。值越大表示信号越强,最小值能达到

140 dBm,最大值为0 dBm。
[0008]所述SNR为信噪比,是指信号强度和背景噪声之间的差异,通常用dB表示。一个高于0dB的值通常表示一个好的信号,而低于0dB的值则表示一个差的信号。
[0009]所述DR为数据速率,指发送或接收数据包时使用的调制方案,通常以每秒多少个码元表示。
[0010]所述Freq为通道频率,指数据包的传输频率,通常以MHz表示,由于LoRa工作在ISM非授权频段,在我国,通常集中在CN470频段。
[0011]所述SF为扩频因子,指在LoRa的调制方式中,用于扩展数据包持续时间和增加数据包覆盖范围的参数。LoRaWAN数据包中包含了扩频因子,即指定在发送数据时设备采用哪种扩频因子,不同扩频因子会对数据包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和电池寿命等方面产生影响。
[0012]所述TS为发送时间戳,指LoRaWAN设备发送数据包的时间戳,用于计算网络延迟,或者在多设备场景下进行时间同步。
[0013]所述Fcnt为帧计数器,包括发送和接收帧计数器,这些计数器用于检测和防止重放攻击。
[0014]步骤S3. 构建LoRaWAN网络攻击决策树:利用处理后的数据集训练一个决策树模型,对多种LoRaWAN攻击类型进行分类。从根节点开始,依次构建根节点、子节点,从而得到决策树模型。
[0015]步骤S4.决策树剪枝操作:为了避免决策树过拟合或欠拟合的情况,需要对决策树进行剪枝处理。
[0016]步骤S5. 预测和评估:将新采集的LoRaWAN数据输入到构建好的决策树中,根据树状结构和分类规则,判断通信节点是否受到攻击以及所受攻击类型。采用交叉验证、精确率、召回率等指标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和效果,通过参数调整和交叉验证等操作,提高决策树模型的精度和泛化性能。
[0017]步骤S6. 实时检测攻击:对LoRaWAN网络中流经的数据进行实时检测,并根据决策树模型的输出结果,如果LoRaWAN数据包含攻击特征属性,判断所属攻击类别,并对LoRaWAN网络通信进行相应的阻断处理。
[0018]所述步骤S3构建LoRaWAN网络攻击决策树步骤如下:
[0019]步骤S31. 选择根节点。对于节点的特征属性选择,从根节点开始,对节点计算所有可能特征属性的信息增益比率,选择信息增益比率最大的信息特征属性作为节点的划分特征,由该特征的不同取值建立子节点。要想求出信息增益比率需要先求信息熵,其计算公式如公式(1),信息增益比率计算公式如公式(2):
[0020](1)
[0021]用来衡量某特征属性A分裂数据集的广度和均匀性。
[0022] (2)
[0023]式中,代表训练数据集,由个样本组成。A是的某个特征属性,有个不同的取值,根据这些取值可以把划分为个子集,表示第个子集(),表示子集中的样本数量。
[0024]步骤S32. 子节点递归调用。对子节点递归地调用以上方法,构建LoRaWAN网络攻击决策树。
[0025]步骤S33. 适当位置停止划分节点。划分终止条件包括:(1)给定节点的所有样本
属于同一类,(2)没有剩余属性可以用来进一步划分样本,使用多数表决,(3)没有剩余的样本。
[0026]步骤S34. 得到决策树模型。
[0027]与现有LoRaWAN攻击检测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决策树的LoRaWAN网络攻击检测方法有如下优点:
[0028](1) 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方法具有高效性:通过决策树的处理,可以在短时间内对LoRaWAN网络中的流量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分类,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0029](2) 检测准确性高:由于采用了决策树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对各类攻击进行识别和定位,有效地保障了LoRaWAN网络的安全性。
[0030](3) 可扩展性强:该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的LoRaWAN应用场景,兼容不同厂商的设备,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参数设置,适用性广。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步骤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决策树模型构建步骤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决策树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实施例:
[003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包含6个步骤:采集LoRaWAN设备数据,提取Lo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决策树的LoRaWAN网络攻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LoRaWAN设备数据,S2提取LoRaWAN数据特征,S3构建LoRaWAN网络攻击决策树,S4决策树剪枝操作,S5预测和评估,S6实时检测攻击;结合了现代数据分析技术,在保证对其资源和能源消耗影响不大的同时,通过对LoRaWAN流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对LoRaWAN网络的常见攻击进行有效和及时的检测,从而降低物联网网络安全事件的风险并提高系统的可用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决策树的LoRaWAN网络攻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采集LoRaWAN设备数据:通过使用网络流量抓包技术,监测LoRaWAN设备正常通信数据以及受到攻击时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决策树的LoRaWAN网络攻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提取LoRaWAN数据特征:将采集的数据集进行数据分组、特征提取等操作;根据LoRaWAN规范,解析LoRaWAN数据包的各个字段,获取每个LoRaWAN数据包的元数据信息,包括RSSI(接收信号强度),SNR(信噪比),DR(数据速率),Freq(频率)、SF(扩频因子)、TS(发送时间戳),Fcnt(帧计数器)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决策树的LoRaWAN网络攻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构建LoRaWAN网络攻击决策树:利用处理后的数据集训练一个决策树模型,对多种LoRaWAN攻击类型进行分类;从根节点开始,依次构建根节点、子节点,从而得到决策树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决策树的LoRaWAN网络攻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决策树剪枝操作:为了避免决策树过拟合或欠拟合的情况,需要对决策树进行剪枝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决策树的LoRaWAN网络攻击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荣吴雪涛谢晓兰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