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330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包括前端盖模块、电动机模块和控制器模块;电动机模块包括机壳组件和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机壳组件的后端具有开口,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后端部与机壳组件的后端开口之间具有一容纳空腔;控制器模块连接于机壳组件的后端,控制模块包括内具有安装腔的外壳和设于安装腔内的控制元器件,外壳在安装时朝向机壳组件的一端具有隔离壁,隔离壁的外侧面上集成有向外突出且在安装时伸入到容纳空腔中并供转轴的后端支撑连接的连接凸台。模块化设计,集成程度高。省略了电机后端盖结构,外壳上集成有连接凸台,机壳组件内具有容纳连接凸台的容纳空腔,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减少了总成的轴向长度。成的轴向长度。成的轴向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驱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

技术介绍

[0002]由于能源短缺和环境日益恶化,新能源汽车因其环保和节能的优势,成为当前汽车发展的新趋势。新能源汽车技术持续迭代更新,特别是纯电驱动汽车动力总成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减小传统电驱动系统的空间尺寸,有利于整车匹配布置,符合新能源汽车行业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同时更高的电驱动总成集成度符合整车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的要求。现有电动车电驱动系统中的电机和电机控制器一般是采用独立外壳进行防护和安装,这种方式集成化程度较低。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市面上也有很多集成化程度较高的电驱动系统。如中国公开专利文献号为CN210201649U公开了一种电机和电机控制器集成的系统,包括电机和控制器,电机与控制器连接处安装有电机后端盖和控制器后端盖。上述技术方案虽然集成度较高,但是仍存在有一些问题:因为电机后端盖、控制器后端盖安装在控制器与电机的连接处之间,也即电机、电机后端盖、控制器后端盖沿轴向依次排布,电机后端盖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系统的轴向长度,从而导致整个系统在体积上仍较大,存在改进空间。又如中国专利公开文献号CN106169840B公开了的一种将电机和控制器集成的一体化电机驱动器系统,包括轴向串联式连接的机壳组件、后端盖组件、后壳和后盖,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设于机壳组件内(为独立结构),控制器中的控制板和驱动板安装在后壳与后端盖组件限定的安装腔内。这种结果虽然也能实现电机和控制器的集成,但是同样存在的问题是后端盖组件与机壳组件及后壳的独立设计导致整个系统在轴向尺寸上较大,导致整个系统在体积上仍较大,存在改进空间。此外,上述的方案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集成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机壳长度固定,定子组件的直径固定,电机的额定功率固定,这导致其的应用场景受限,无法实现不同客户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由此而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包括前端盖模块、电动机模块和控制器模块;
[0006]所述电动机模块包括机壳组件和集成于所述机壳组件内的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所述机壳组件的后端具有开口,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后端部与所述机壳组件的后端开口之间具有一容纳空腔;
[0007]所述前端盖模块连接于所述机壳组件的前端以支撑所述转子组件中的转轴的前端;
[0008]所述控制器模块连接于所述机壳组件的后端,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内具有安装腔的外壳和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控制元器件,所述外壳在安装时朝向所述机壳组件的一端具有隔离所述控制元器件与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隔离壁,所述隔离壁的外侧面上集成有向外突出且在安装时伸入到所述容纳空腔中并供所述转轴的后端支撑连接且封堵所述机壳组件的后端开口的连接凸台。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0]本技术的一种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电机包括前端盖模块和电动机模块,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模块,也就是总成由三个模块组装在一起,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程度更高,可按照客户需求更换零件,满足客户的多种应用需求。此外,省略了电机后端盖,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在控制器模块上集成有连接凸台,电动机模块的机壳组件的后端开口与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后端部之间具有容纳空腔,安装时连接凸台伸入到容纳空腔中,从而达到降低了总成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达到降低总成体积的目的。此外,机壳组件采用铝型材加工而成,可以根据客户要求的不同额定功率的需求进行生产加工所需长度的机壳组件,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未组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装配后控制器模块超前且省略了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的机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的机壳组件省略了外面壳体露出内部水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的控制器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的控制器模块的外壳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0、前端盖模块;20、电动机模块;21、机壳组件;210、容纳空腔;211、水道;22、定子组件;23、转子组件;231、转轴;24、电机进水口;25、电机出水口;26、封板;30、控制器模块;31、外壳;310、安装腔;311、隔离壁;3111、连接部;3112、延伸部;312、连接凸台;313、电控水进口;314、电控水出口;3141、软管;3142、弹簧管卡;315、低压接插件;316、高压连接器;317、高压连接器端子接线盒;3171、凹槽;318、高压盖板;319、防水透气阀;32、控制元器件;321、直流滤波电容器;3211、台阶面;322、IGBT模块;3221、固定座体;323、驱动板;324、控制板;3241、固定支架;325、电流传感器;326、电机三相铜排;3261、铜排固定座;327、总线;3271、线架;328、高压直流铜排;33、后盖;34、水冷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2]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参见图1至图8,包括前端盖模块10、电动机模块20和控制器模块30三个模块。采用模块化设置,集成度更高。具体的,前端盖模块10安装于电动机模块20的前端,用于电动机模块20的转轴231的前端支撑。电动机模块20包括机壳组件21和设于机壳组件21内的定子组件22和转子组件23。其中,机壳组件21的后端形成有开口,定子组件22和转子组件23安装后,定子组件22和转子组件23的后端部与机壳组件21的后端开口部之间具有容纳空腔210。控制器模块30连接于机壳组件21的后端,控制器模块30包括外壳31和控制元器件32,外壳31内具有安装腔310,控制元器件32安装于安装腔310内。组装后,控制器模块30与电动机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盖模块、电动机模块和控制器模块;所述电动机模块包括机壳组件和集成于所述机壳组件内的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所述机壳组件的后端具有开口,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后端部与所述机壳组件的后端开口之间具有一容纳空腔;所述前端盖模块连接于所述机壳组件的前端以支撑所述转子组件中的转轴的前端;所述控制器模块连接于所述机壳组件的后端,所述控制器模块包括内具有安装腔的外壳和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控制元器件,所述外壳在安装时朝向所述机壳组件的一端具有隔离所述控制元器件与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隔离壁,所述隔离壁的外侧面上集成有向外突出且在安装时伸入到所述容纳空腔中并供所述转轴的后端支撑连接且封堵所述机壳组件的后端开口的连接凸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组件采用铝型材加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与所述隔离壁相对的一端形成有开口,在该开口处还设有后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组件内还设有水道,所述机壳组件外设有分别与所述水道的两端连通的电机进水口和电机出水口;所述安装腔内还设有水冷板组件,所述水冷板组件与所述隔离壁的内侧面相接触,所述隔离壁上还设有分别与所述水冷板组件连接的电控水进口和电控水出口,所述电控水出口与所述电机进水口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与控制器的模块化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清望李永超芮超杰李志
申请(专利权)人:朋创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