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拉挤或挤出条增刚的织物、风电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329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拉挤或挤出条增刚的织物、风电叶片。该织物由纱线和增刚条交错编织形成。编织方式包含链编、经平、变经平或双变经平;织物的类型包括单轴、双轴或多轴向。增刚条与纱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增刚条与纱线主纱的方向一致。增刚条为均匀分布或非均匀分布;增刚条长度为等长或不等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步编织的拉挤棒拉挤棒/挤出棒增强织物兼备织物的自由度及抗褶皱所需的刚度,应用于同步抵抗面内及面外褶皱:织物自带抗面内褶皱功能,如抵抗纱线弯曲带来的面内褶皱、芯材台阶/拼缝/填缝等造成的面外褶皱等。阶/拼缝/填缝等造成的面外褶皱等。阶/拼缝/填缝等造成的面外褶皱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由拉挤或挤出条增刚的织物、风电叶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由拉挤或挤出条增刚的织物、风电叶片。

技术介绍

[0002]风电叶片是风电机组中将自然界风能转换为风力发电机组电能的核心部件,也是衡量风电机组设计和技术水平的主要依据。叶片是风电部件中确定性较高、市场容量较大、盈利模式清晰的行业。随着风电叶片市场规模的扩大,成本和售价都将下降,但具备规模、技术和成本优势的企业成本下降速度将超过售价降低速度,盈利超过平均水平。
[0003]目前风电领域中的织物,如碳纤维织物、玻纤织物等,都具有很高的自由度、自身非常柔软。但是,正是这样纤维织物自身的自由度会导致面内或者面外的褶皱,而褶皱是导致风电叶片失效的最关键因素。同时,芯材台阶、芯材拼缝、芯材填缝等过程也会产生面外褶皱。为了解决褶皱,风电行业中多采用进行织物改进,如使用大克重织物;或者采用预固化的具有一定刚度的层合板阻止褶皱的产生。但是现有的方案中,通常无法兼顾同时抵抗面内及面外褶皱的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中的至少一个而提供一种兼备织物的自由度及抗褶皱所需的刚度,可同步抵抗面内及面外褶皱的由拉挤或挤出条增刚的织物、风电叶片。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由拉挤或挤出条增刚的织物,该织物由纱线和增刚条交错编织形成增刚条与纱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0007]进一步地,该织物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0008]编织方式包含链编、经平、变经平或双变经平;
[0009]织物的面密度为300

3000gsm,优选600

2000gsm;
[0010]织物的类型包括单轴、双轴或多轴向。
[0011]进一步地,增刚条与纱线主纱的方向一致。
[0012]进一步地,织物中的增刚条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0013]增刚条为均匀分布或非均匀分布;
[0014]相邻增刚条之间的间隔为10

1000mm,优选100

500mm,优选10

300mm,优选100

250mm;
[0015]增刚条长度为等长或不等长;
[0016]增刚条的数量至少为1个;
[0017]增刚条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无棱角的类方形;
[0018]增刚条的厚度低于2mm。增刚条厚度方向为织物厚度方向。
[0019]进一步地,织物原纱的材质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氨纶纤维、植物纤维或热塑纤维;
[0020]织物厚度范围为0.1

2mm,长度不限,纱线组成的纱束宽度为1

10mm。
[0021]进一步地,编织线的材质包括聚酯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氨纶纤维、植物纤维或热塑纤维。可根据需要选用,无需与纱线fiber yarn类型保持一致。
[0022]进一步地,所述的增刚条为拉挤成型、挤出成型,或拉挤

挤出成型。
[0023]进一步地,增刚条为拉挤成型的增刚条,拉挤原纱为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氨纶纤维、植物纤维或热塑纤维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拉挤树脂包括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树脂。
[0024]进一步地,增刚条为挤出成型的增刚条,原材料包括聚碳酸酯、聚酯、聚酰胺等。
[0025]一种风电叶片,该风电叶片包括至少一片如上所述的由拉挤或挤出条增刚的织物。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7](1)本专利技术中,风电叶片中含有至少一片由拉挤或挤出条增刚的织物,使用,使得织物位置不存在面内、面外褶皱及芯材台阶导致的失效;
[0028](2)本专利技术的织物兼备织物的自由度及抗褶皱所需的刚度,应用于同步抵抗面内及面外褶皱,使织物自带抗褶皱功能,同时也可作用于芯材台阶等。
[0029](3)本专利技术中,增刚条的添加,使得织物整体被撑开,从而避免面内褶皱,即面内纱束弯曲、扭转;增刚条本身的刚度可压制下层织物产生的褶皱、或者芯材台阶、芯材拼缝、芯材填缝产生的面外褶皱。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实施例1中织物的整体平面示意图;
[0031]图2为实施例1中增刚条与纱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截取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3]一种由拉挤或挤出条增刚的织物,该织物由纱线和增刚条交错编织形成,增刚条与纱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0034]该织物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0035]编织方式包含链编、经平、变经平或双变经平;
[0036]织物的面密度为300

3000gsm,优选600

2000gsm;
[0037]织物的类型包括单轴、双轴或多轴向。
[0038]增刚条与纱线主纱的方向一致。
[0039]织物中的增刚条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0040]增刚条为均匀分布或非均匀分布;
[0041]相邻增刚条之间的间隔为10

1000mm,优选100

500mm,优选10

300mm,优选100

250mm;
[0042]增刚条长度为等长或不等长;
[0043]增刚条的数量至少为1个;
[0044]增刚条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无棱角的类方形;
[0045]增刚条的厚度低于2mm。
[0046]纱线的材质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氨纶纤维、植物纤维或热塑纤维。
[0047]增刚条为拉挤成型、挤出成型,或拉挤

挤出成型。比如,增刚条为拉挤成型的增刚条,拉挤原纱为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氨纶纤维、植物纤维或热塑纤维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拉挤树脂包括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树脂。又比如,增刚条为拉挤成型的增刚条,原材料包括聚碳酸酯、聚酯、聚酰胺等。
[0048]一种风电叶片,该风电叶片包括至少一片如上所述的由拉挤或挤出条增刚的织物。
[0049]实施例1
[0050]一种由拉挤或挤出条增刚的织物,如图1

2,由纱线和增强条交错编织形成,纱线和增强条在同一平面内;具有抵抗面内、面外褶皱及芯材台阶的效果;
[0051]其中,增刚条选自拉挤成型增强条;树脂体系与环氧树脂有好的结合力;相邻增强条之间的间隔为20mm;纱线选自玻璃纤维;织物的面密度为1200gsm;编织方式选自双变经平;增强棒与纱线主纱的方向一致;增强条截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拉挤或挤出条增刚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由纱线和增刚条交错编织形成,增刚条与纱线位于同一平面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拉挤或挤出条增刚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编织方式包含链编、经平、变经平或双变经平;织物的面密度为300

3000gsm;织物的类型包括单轴、双轴或多轴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拉挤或挤出条增刚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增刚条与纱线主纱的方向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拉挤或挤出条增刚的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中的增刚条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增刚条为均匀分布或非均匀分布;相邻增刚条之间的间隔为10

1000mm,优选100

500mm;增刚条长度为等长或不等长;增刚条的数量至少为1个;增刚条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无棱角的类方形;增刚条的厚度低于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拉挤或挤出条增刚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其本体织物原纱的材质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豪张向阳孙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