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起毛球、颜色鲜亮的涤纶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6425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起毛球、颜色鲜亮的涤纶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和应用。一种涤纶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的纱线或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的混纺纱线织成坯布,然后经生物酶抛光处理、阳离子染料染色、定型、预缩整理,制得涤纶针织面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作为针织面料的原料进行织造,经生物酶抛光处理后,采用阳离子染料染色、橡胶毯预缩机预缩处理,得到具有良好的抗起毛球性能、颜色鲜艳、耐水洗牢度高、耐摩擦牢度高的涤纶针织面料,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未进行粘合剂处理,避免了粘合剂的使用所带来的甲醛超标的问题。了粘合剂的使用所带来的甲醛超标的问题。了粘合剂的使用所带来的甲醛超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起毛球、颜色鲜亮的涤纶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品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抗起毛球、颜色鲜亮的涤纶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涤纶纤维是服装面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优异的强力、保暖性、染色性能等,使其在纺织纤维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涤纶纤维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两种单体聚合而成,其大分子链段呈线型,规整度高,纤维结晶度高达60

80%,具有极佳的强力。由于涤纶纤维强力好,采用涤纶短纤纱织成的服装面料在穿着的过程中,受到摩擦易起毛起球,其原因为:突出的纤维在受到摩擦时不能被磨断,而相互缠绕形成毛球,连接毛球与面料主体的纤维由于强力太高而无法脱落,长时间摩擦导致布面的毛羽增多,毛球变大,严重影响服装品质。
[0003]目前,为解决涤纶短纤针织面料的布面毛羽和起毛球问题,通常采用烧毛和通过粘合剂后处理的方式解决。烧毛可以将凸出的纤维烧断,因此可以得到毛羽较少的布面效果;粘合剂后处理则是通过聚氨酯或者聚丙烯酸酯类等具有粘合力的助剂将纤维粘合在一起,后续穿着过程中纤维不易被摩擦起毛。烧毛处理可以解决面料洗水前的毛羽较差的问题,但面料经长时间摩擦,其起毛球问题并不能得到根本解决,且烧毛加工需要耗费大量的天然气,对能源消耗大;粘合剂后处理方案,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面料的起毛球问题,但效果并不明显,并且粘合剂的加入会影响面料手感以及颜色鲜艳度,同时,粘合剂的使用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甲醛超标的问题。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涤纶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采用该方法所制备的涤纶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起毛球性能,颜色鲜艳、耐水洗牢度高、耐摩擦牢度高,且安全环保、对人体友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起毛球、颜色鲜亮的涤纶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采用该方法所制备的涤纶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起毛球性能,颜色鲜艳、耐水洗牢度高、耐摩擦牢度高,且安全环保、对人体友好。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采用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纱线或者混纺纱作为原料进行织造,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的结晶度比普通涤纶纤维的结晶度低,亲水性更高,因此生物酶可以更高效地附着在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的表面,催化酯键的水解,降低纤维强力。经过部分水解的涤纶纤维,在机械摩擦作用下,易于从面料主体上脱落,得到光洁的布面。而经过部分水解的涤纶面料,在后续的穿着过程中,纤维经过摩擦更容易断裂,不会相互缠绕形成毛球,使得面料具备良好的抗起毛球性能,耐水洗牢度高、耐摩擦牢度高;另外,采用阳离子染料对阳离子可染涤纶进行染色,具有较高的上染率,同时,结合预缩整理工艺,可得到
光泽度、色艳度高的涤纶针织面料。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起毛球、颜色鲜亮的涤纶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
[0008]具体的,一种抗起毛球、颜色鲜亮的涤纶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将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的纱线或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的混纺纱线织成坯布,然后经生物酶抛光处理、阳离子染料染色、定型、预缩整理,制得所述涤纶针织面料。
[0010]优选的,所述生物酶抛光处理前还包括预定型和除油处理;所述阳离子染料染色后还包括洗水处理。
[0011]优选的,所述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是采用阳离子单体对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聚合物进行改性得到;所述阳离子单体选自间苯二甲酸二羟乙酯
‑5‑
磺酸钠、间苯二甲酸
‑5‑
磺酸钠、脂肪族二羧酸、脂肪族二元醇、脂肪族羟基酸化合物、脂肪族聚醚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0012]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采用阳离子单体对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聚合物进行改性,在阳离子染料进行染色时,阳离子染料与阳离子单体之间具有静电吸附力,使得染色时,具有较高的上染率。
[0013]优选的,所述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包括高温高压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常压阳离子可染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0014]优选的,所述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为短纤维,细度为0.4

1.6D,长度为18

55mm。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为短纤维,细度为0.5

1.5D,长度为20

50mm。
[0016]优选的,所述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的纱线为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纯纺得到的纱线;所述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的混纺纱线为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进行混纺得到的纱线。
[0017]优选的,所述天然纤维包括棉、麻、蚕丝、羊毛中的至少一种。
[0018]优选的,所述化学纤维包括普通涤纶、锦纶、腈纶、氨纶、粘胶中的至少一种。
[0019]优选的,所述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的混纺纱线中阳离子可染纤维的重量占比为4.5

100%。
[002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的混纺纱中阳离子可染纤维的重量占比为5

100%。
[0021]优选的,若坯布为弹力面料,则坯布需要先经过预定型,再进行除油处理。
[0022]优选的,所述坯布的预定型采用拉幅定型机完成;所述预定型的温度160

205℃,所述预定型的时间为4

33s。
[002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预定型的温度170

195℃,所述预定型的时间为5

30s。
[0024]优选的,所述除油处理在喷射溢流染色机中进行。
[0025]优选的,所述除油处理的温度为55

110℃,所述除油处理的时间8

110min。
[002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除油处理的温度为60

100℃,所述除油处理的时间10

100min。
[0027]优选的,所述除油处理的配方为:阴离子和/或非离子除油剂,用量为0.5

3g/L,纯碱,用量为0.5

5g/L,螯合分散剂,用量为1

3g/L。
[0028]优选的,所述生物酶抛光处理在喷射溢流染色机中进行。
[0029]优选的,所述生物酶抛光处理采用的生物酶选自角质酶、酯裂解酶、酯酶中的至少一种。
[0030]优选的,以涤纶针织面料的重量计,所述生物酶的用量为0.45

5.5%。
[0031]进一步优选的,以涤纶针织面料的重量计,所述生物酶的用量为0.5

5%。
[0032]优选的,所述生物酶抛光处理的温度为55

98℃,所述生物酶抛光处理的时间为25

100min,所述生物酶抛光处理的pH为5.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涤纶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的纱线或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的混纺纱线织成坯布,然后经生物酶抛光处理、阳离子染料染色、定型、预缩整理,制得所述涤纶针织面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酶抛光处理前还包括预定型和除油处理;所述阳离子染料染色后还包括洗水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的纱线为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纯纺得到的纱线;所述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的混纺纱线为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进行混纺得到的纱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可染涤纶纤维是采用阳离子单体对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聚合物进行改性得到;所述阳离子单体选自间苯二甲酸二羟乙酯
‑5‑
磺酸钠、间苯二甲酸
‑5‑
磺酸钠、脂肪族二羧酸、脂肪族二元醇、脂肪族羟基酸化合物、脂肪族聚醚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文杰瞿新楼黄凯熠朱闻宇陶亚茹李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希音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