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巷超前液压支架辅助拉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322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巷超前液压支架辅助拉移装置,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转载机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的辅助拉移装置;转载机通过辅助拉移装置与超前液压支架的底座相连接;辅助拉移装置包括拉移框架、连接头和拉移千斤顶;拉移框架通过连接头与拉移千斤顶相连接;拉移框架通过销轴与转载机侧部伸出的转载机耳板相连接;拉移千斤顶与底座相连接;拉移框架设置有第一耳板,第一耳板设置有拉架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机巷超前液压支架在迈步前行的过程中不走偏、不与转载机相互蹩卡,有效的实现了超前液压支架随转载机稳固移动;同时也解决了超前液压支架被压死不能前进的问题。解决了超前液压支架被压死不能前进的问题。解决了超前液压支架被压死不能前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巷超前液压支架辅助拉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巷道支护
,具体为一种机巷超前液压支架辅助拉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煤矿智能化开采成为煤炭资源的重要发展方向,煤炭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发展是煤矿智能化的基础,巷道超前支护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保证,尤其是机巷设备多、配套关系复杂,超前液压支架的支护好坏,决定了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程度。
[0003]超前液压支架作为综采工作面顺槽支护设备,工作面在向前推进时,两个底座需要与转载机或其他设备上的推移千斤顶相连,进而实现迈步式前移。由于超前液压支架底座与转载机位置过近,当对超前支护设备拉架时,机巷超前液压支架在迈步前行中会出现走偏,进而与转载机相互蹩卡的问题,导致超前液压支架无法随转载机稳固安全的移动;同时,在拉架的过程中,由于超前液压支架承力过大,也会出现超前液压支架被压死不能前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机巷超前液压支架辅助拉移装置,解决机巷超前液压支架在迈步前行中出现走偏,进而与转载机相互蹩卡的问题以及超前液压支架被压死不能前进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机巷超前液压支架辅助拉移装置,转载机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的辅助拉移装置;所述转载机通过辅助拉移装置与超前液压支架的底座相连接;所述的辅助拉移装置包括拉移框架、连接头和拉移千斤顶;所述拉移框架通过连接头与拉移千斤顶相连接;所述拉移框架通过销轴与转载机侧部伸出的转载机耳板相连接;所述拉移千斤顶与底座相连接;所述拉移框架设置有第一耳板,所述第一耳板设置有拉架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设置有第三耳板;所述拉移千斤顶用过销轴与第三耳板相连接。
[0008]更进一步,所述第三耳板连接在底座的前端;所述第三耳板设置有拉架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拉移框架为侧部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转载机耳板伸入拉移框架的侧部并通过销轴与拉移框架相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耳板通过销轴连接在拉移框架的前部;拉移框架的后部设置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通过销轴与连接头相连。
[0011]更进一步,所述拉架框架前部设置有一对第一耳板,一对第一耳板上的拉架孔内连接有用于挂置拉架绳的销轴。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为锻钢连接头。
[0013]进一步的,所述拉移千斤顶为设置有行程传感器的数字化千斤顶。
[0014]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所述的拉移框架采用高强度材质销轴铰接结构,拆装方便,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通过拉移框架与转载机两侧的耳板相连接,使超前支护液压支架的底座与转载机之间形成一定空间,且使转载机两侧的液压支架保持平行向前的移动姿态,保证了机巷超前液压支架在迈步前行的过程中不走偏、不与转载机相互蹩卡,有效的实现了超前液压支架随转载机稳固移动。
[0016]本技术在拉移框架和底座组体上分别预留了耳板,在超前液压支架被压死不能前进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利用外力移动超前支架移动,为矿井下超前支架特殊时期移动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0017]本技术所述的拉移框架是焊接箱体结构,结构简单,与转载机配套简单,能承受住大吨位超前液压支架前移的拉力,有效的实现了超前液压支架随转载机稳固移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所述辅助拉移装置的主视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所述辅助拉移装置的俯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所述辅助拉移装置的等轴侧图;
[0021]图4是本技术所述辅助拉移装置在巷道布置的正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所述辅助拉移装置在巷道布置的俯视图;
[0023]图6是本技术所述拉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为拉移框架、2为锻钢连接头、3为拉移千斤顶、4为底座、5为转载机、6为第四销轴、7为拉架孔、11为盖板、12为底板、13为第一销轴、14为第一耳板、15为第二销轴、16为第二耳板、17为第三销轴、41为第三耳板、51为转载机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0026]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机巷超前液压支架辅助拉移装置,转载机5两侧对称的通过所述的辅助拉移装置与超前液压支架的底座4相连接;通过辅助拉移装置间接拉动超前液压支架。
[0027]具体的辅助拉移装置包括拉移框架1、锻钢连接头2和拉移千斤顶3;拉移框架1通过连接头与拉移千斤顶3相连接;拉移框架1与转载机5侧部伸出的长方形的转载机耳板51相连接;拉移千斤顶3与底座4相连接。
[0028]具体的,拉移框架1是一个焊接的箱体结构,在靠近转载机耳板51一侧箱体不封闭,在拉移框架1的盖板11和底板12上分别预留两个装第一销轴13的孔。拉移框架1和转载机耳板51之间,采用第一销轴13连接,左右两个拉移框架1分别布置在转载机5的左右。
[0029]在拉移框架1的前部设置一对第一耳板14,第一耳板14设置有拉架孔7。拉架孔7内连接有第二销轴15,第二销轴15主要用于液压支架在被压死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钢丝绳固
定在第二销15处拉移液压支架。在拉移框架1的后部设置一组第二耳板16,第二耳板16和锻钢连接头2之间采用第三销轴17连接。
[0030]所述的锻钢连接头2外观形似一个“8”字,它模锻成型后,依次进行调质处理、喷丸处理、表面发黑处理等工艺,以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0031]所述的拉移千斤顶3是一个缸径230

、行程900

带行程传感器的数字化千斤顶,可在工作面液压支架监控系统平台随时关注拉移千斤顶3移动的距离。这种数字化千斤顶为现有市场上的成熟产品。
[0032]所述的底座4是超前液压支架的常规底座,在底座4的支架前端焊接了一组第三耳板41,第三耳板41通过第四销轴6与拉移千斤顶3缸底连接。拉移千斤顶3活塞杆头部同样用第四销轴6与锻钢连接头2连接。第三耳板41上还预留一对拉架孔7,当超前液压支架被压死不能前进时,可以在此处的拉架孔7上连接销轴,利用钢丝绳连接在销轴上拉移液压支架前进。
[0033]具体的工作过程为:通过转载机5上的转载机耳板51的支撑,在拉移千斤顶3的作用下,超前液压支架行走,通过拉移框架与转载机两侧的耳板相连接,使超前支护液压支架的底座与转载机之间形成一定空间,且使转载机两侧的液压支架保持平行向前的移动姿态,保证了机巷超前液压支架在迈步前行的过程中不走偏、不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巷超前液压支架辅助拉移装置,转载机(5)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的辅助拉移装置;所述转载机(5)通过辅助拉移装置与超前液压支架的底座(4)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拉移装置包括拉移框架(1)、连接头和拉移千斤顶(3);所述拉移框架(1)通过连接头与拉移千斤顶(3)相连接;所述拉移框架(1)与转载机(5)侧部伸出的转载机耳板(51)相连接;所述拉移千斤顶(3)与底座(4)相连接;所述拉移框架(1)设置有第一耳板(14),所述第一耳板(14)设置有拉架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巷超前液压支架辅助拉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4)设置有第三耳板(41);所述拉移千斤顶(3)用过销轴与第三耳板(41)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巷超前液压支架辅助拉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耳板(41)连接在底座(4)的前端;所述第三耳板(41)设置有拉架孔(7)。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赵峰孙杰刘晓强李淑琴李璟温志鹏宁泽峰张鸽秦雪峰曹一凡霍玉婷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平阳煤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