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逃生功能的通风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95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逃生安全通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备逃生功能的通风管,包括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的内腔对称设置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常态下处于常开状态;所述通风管道的一侧腔壁上固定连接有存储盒,所述存储盒内腔设置有应急箱;所述通风通道的出风端口设置有收束式气囊组件,所述收束式气囊组件包括气囊以及为气囊快速充气的充气泵,所述充气泵设在通风通道的腔底,所述气囊通过转动柱收卷在通风通道的出风端口,所述气囊远离转动柱的一端通过支撑架卡接限位,所述支撑架与通风通道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额外占用安装空间,构建成本低,实际操作简单,能够在险情出现时,方便人员快速缓降逃生。快速缓降逃生。快速缓降逃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逃生功能的通风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逃生安全通道
,具体为一种具备逃生功能的通风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中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在高层建筑中发生火灾导致的事故也越来越严重,往往在火灾发生时,在救援人员赶到前,能够自救成功逃生的情况很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逃生器械的缺陷所造成。
[0003]现在中高层建筑使用得比较广的是缓降器,通过卷扬带动绳索将人从高处缓降到底面,使用方便。但是缓降器必须依赖卷扬机才能正常使用,需要频繁对缓降器进行维护和检查,一般而言,缓降器一次只能下放一人,对于没有接触或了解过缓降器的人,还不能很熟练操作,在火灾发生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慌乱,往往耽误了更多的逃生时间,并且缓降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逃生功能的通风管,解决了在中高层建筑出现火灾险情时,现有的紧急逃生装置存在占用公共空间安装,使用复杂,构建成本高,缓降时间长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一种具备逃生功能的通风管,包括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的内腔对称设置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常态下处于常开状态,所述密封门之间的下部通过自锁杆组实现所述常开状态,所述自锁杆组在人员提供一个沿着通风管道方向的推力后接触自锁状态,此时两个所述密封门处于闭合状态;所述通风管道的一侧腔壁上固定连接有存储盒,所述存储盒内腔设置有应急箱;所述通风通道的出风端口设置有收束式气囊组件,所述收束式气囊组件包括气囊以及为气囊快速充气的充气泵,所述充气泵设在通风通道的腔底,所述气囊通过转动柱收卷在通风通道的出风端口,所述气囊远离转动柱的一端通过支撑架卡接限位,所述支撑架与通风通道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通风管道的两侧腔壁均竖直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转动连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在连接座上转动范围为0

90
°
,所述密封门在密封闭合状态下处于转动角度的极限值。
[0010]优选的,所述密封门互相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密封柱,所述密封柱采用耐高温橡胶材料制成。
[0011]优选的,所述自锁杆组包括第一杆与第二杠,所述第一杆与第二杠互相靠近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与第二杆互相远离的一端均与密封门的一侧壁转动来连接,所述第一杆与第二杆的同侧壁均通过固定座固定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密封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
一杆以及第二杆配合的安装槽。
[0012]优选的,所述转动柱转动设置在通风通道腔壁的下部,所述转动柱两端设置有限位盘,所述气囊收卷在限位盘之间。
[0013]优选的,所述充气泵对称布置在通风通道的腔底,所述充气泵的出气端通过充气管与气囊靠近转动柱的一端连通。
[0014]优选的,两个所述充气泵之间设置有线束通道且彼此电性连接,某一所述充气泵通过控制线电性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通风通道的竖直腔壁上且所述控制开关同步控制两个充气泵的开关。
[0015]优选的,所述气囊远离转动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支撑架的靠近气囊的端面上设置有磁铁条,所述配重块与磁铁条之间磁吸连接,所述配重块靠近的支撑架的表面设置有与支撑架卡接的半圆槽。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该具备逃生功能的通风管,通过设置的密封门与自锁杆组,从而能够在出现火灾险情人员进入通风通道后,此时人员可以通过施加外力接触自锁杆组的自锁状态,进而使得密封门之间密封闭合,从而有效避免烟雾以及火焰沿着通风管道追逐逃生人员,从而提高人员逃生机率;通过设置的收束式气囊组件,从而在人员行进到通风管道出风端口时,人员可以通过解除支撑架对于气囊一端的支撑限位,将收卷的气囊组件放开,并且启动充气泵,从而形成一个由高到低的紧急逃生通道,进而人员可以通过逃生通道快速从而中高层滑下逃离险情。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通风通道进风口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通风通道出风口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气囊与支撑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通风通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自锁杆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收束式气囊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通风管道;2、连接座;3、密封门;4、密封柱;5、自锁杆组;50、安装槽;51、第一杆;52、第二杆;53、固定座;54、弹性件;6、存储盒;7、应急箱;8、收束式气囊组件;81、转动柱;82、限位盘;83、气囊;84、充气管;85、充气泵;86、线束通道;87、控制线;88、控制开关;89、配重块;9、支撑架;91、磁铁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备逃生功能的通风管,包括通风通
道,通风通道的内腔对称设置有密封门3,密封门3常态下处于常开状态,密封门3之间的下部通过自锁杆组5实现常开状态,自锁杆组5在人员提供一个沿着通风管道1方向的推力后接触自锁状态,此时两个密封门3处于闭合状态;通风管道1的一侧腔壁上固定连接有存储盒6,存储盒6内腔设置有应急箱7;通风通道的出风端口设置有收束式气囊组件8,收束式气囊组件8包括气囊83以及为气囊83快速充气的充气泵85,充气泵85设在通风通道的腔底,气囊83通过转动柱81收卷在通风通道的出风端口,气囊83远离转动柱81的一端通过支撑架9卡接限位,支撑架9与通风通道固定连接。
[0028]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密封门3与自锁杆组5,从而能够在出现火灾险情人员进入通风通道后,此时人员可以通过施加外力接触自锁杆组5的自锁状态,进而使得密封门3之间密封闭合,从而有效避免烟雾以及火焰沿着通风管道1追逐逃生人员,从而提高人员逃生机率;通过设置的收束式气囊组件8,从而在人员行进到通风管道1出风端口时,人员可以通过解除支撑架9对于气囊83一端的支撑限位,将收卷的气囊83组件放开,并且启动充气泵85,从而形成一个由高到低的紧急逃生通道,进而人员可以通过逃生通道快速从而中高层滑下逃离险情。
[0029]本实施例中,通风管道1的两侧腔壁均竖直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连接座2上转动连接有密封门3,密封门3在连接座2上转动范围为0

90
°
,密封门3在密封闭合状态下处于转动角度的极限值。参照图4所示,通过设置的连接座2,从而能够在密封门3处于闭合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逃生功能的通风管,包括通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通道的内腔对称设置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常态下处于常开状态,所述密封门之间的下部通过自锁杆组实现所述常开状态,所述自锁杆组在人员提供一个沿着通风管道方向的推力后接触自锁状态,此时两个所述密封门处于闭合状态;所述通风管道的一侧腔壁上固定连接有存储盒,所述存储盒内腔设置有应急箱;所述通风通道的出风端口设置有收束式气囊组件,所述收束式气囊组件包括气囊以及为气囊快速充气的充气泵,所述充气泵设在通风通道的腔底,所述气囊通过转动柱收卷在通风通道的出风端口,所述气囊远离转动柱的一端通过支撑架卡接限位,所述支撑架与通风通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逃生功能的通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的两侧腔壁均竖直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转动连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在连接座上转动范围为0

90
°
,所述密封门在密封闭合状态下处于转动角度的极限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逃生功能的通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门互相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密封柱,所述密封柱采用耐高温橡胶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逃生功能的通风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冰岩吴良坤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华峰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