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254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包括玻璃基板,分别形成在所述玻璃基板相对面上的至少一层减反射层和至少一层增反射层,以及依次层叠形成在所述增反射层表面的第三中折射率层和第三高折射率层;其中,所述增反射层包括依次层叠形成的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所述中折射率层和第三中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60~2.30;所述高折射率层和所述第三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2.30~2.72;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46~1.80。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所显示/反射影像无重影、无色差。无色差。无色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驾驶室内的汽车室内后视镜,主要供驾驶员观察和了解汽车尾部的情况,以及观察车内驾驶员身后的乘员状况使用。其结构及构造经反复改进,已由单纯的平面镜,发展到在室内后视镜内嵌装电子显示屏,并用导线和配装在汽车尾部的摄像机相连接的光学镜片和无线视频相融合的技术结构,如中国专利CN2782478Y公开了一种汽车室内后视镜,在电子接收屏处于开启状态,其室内后视镜的平面镜的电子影像区域充分保障驾驶员观察汽车尾部状态的同时,被居中电子接收屏分隔的左、右两块平面镜影像区,亦满足驾驶员清楚观察身后车内乘员状态的功能要求;中国专利CN1087449724A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后视镜,通过采用LCD防眩光屏幕来提高在眩光、黑暗、雨天等光线不佳环境下的能见度;中国专利CN200960887Y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显示器,该汽车后视镜显示器既能作为车内后视镜使用,同时也能作为车载影像系统的显示屏。
[0003]然而,现有汽车内后视镜均普遍存在因镜像重影所导致的影像模糊问题,同时存在反射图像颜色失真(偏蓝色)、显示区域图像偏红(透过颜色偏红)等问题,致使反射影像和显示影像均不真实,均存在安全驾驶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反射影像无重影、无色差的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以及该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的制备方法。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包括玻璃基板,分别形成在所述玻璃基板相对面上的至少一层减反射层和至少一层增反射层,以及依次层叠形成在所述增反射层表面的第三中折射率层和第三高折射率层;
[0006]其中,所述增反射层包括依次层叠形成的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
[0007]所述中折射率层和第三中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60~2.30;
[0008]所述高折射率层和所述第三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2.30~2.72;
[0009]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46~1.80。
[0010]更进一步提供一种前述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玻璃基板的一侧面形成至少一层减反射层的步骤,在玻璃基板的另一侧面形成至少一层增反射层的步骤,以及在所述增反射层表面依次层叠形成第三中折射率层和第三高折射率层的步骤。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减反射膜系和半反半透膜系结合应用到汽车内后视镜上,并使用HiPIMS(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电源沉积折射率为2.50~2.72的高折射率TiO2膜层,以及利用合理的膜系设计,从而提高汽车内后视镜的反射率,使后视镜在0~
120
°
大视野范围内其后视影像和电子显示屏所显示的影像均清晰无重影、颜色自然不骗色,有效提高车辆行使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现有具有半反半透膜的汽车内后视镜镜片的光路图;
[0013]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具有半反半透膜和减反射膜的汽车内后视镜镜片的光路图;
[0014]图3所示为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由HiPIMS电源和MF电源沉积TiO2膜层的形貌照片及相关成分组成分析表格;
[0015]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汽车内后视镜镜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汽车内后视镜镜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使用HiPIMS电源沉积高折射率TiO2(n>2.50)膜层的磁控溅射工艺参数。
[0018]标号说明:
[0019]在图1和图2中:11、光源;22,31,42、折射光线;21,32、反射光线;4、半反半透膜;5、玻璃基板;6、减反射膜;
[0020]在图4中:1、玻璃基板;2、第一增反射层;3、第二增反射层;4、第三高折射率层;5、第一减反射层;6、第二减反射层;
[0021]在图5中:11、玻璃基板;21、第一中折射率层;22、第一高折射率层;23、第一低折射率层;31、第二中折射率层;32、第二高折射率层;33、第二低折射率层;41、第三中折射率层;42、第三高折射率层;51、第四高折射率层;53、第四高折射率层;61、第五高折射率层;63、第五低折射率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3]现有技术为了解决市场中现存的智能后视镜缺陷,在玻璃基板的背面(背离于入射光一侧面)镀制半反半透膜,其结构如图1所示。半反半透膜4位于后视镜的内部,即位于显示屏与玻璃基板5之间。人眼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视野时与后视镜之间呈一定夹角(横向/纵向夹角),后方光源11(100%)从空气中入射至玻璃界面,产生反射光线21和折射光线22,反射光线21仅有约4%进入人眼。由于膜层(半反半透膜4)整体厚度过薄,因此可暂不考虑折射光线22在半反半透膜4中的反射和折射。此时,折射光线22从玻璃/膜层、空气界面同样产生反射光线32和折射光线31,由于所述膜层被设计为具有半反半透性质,因此折射光线31约为50%,反射光线32约为46%。反射光线32反射出玻璃基板5,在玻璃/空气界面再次产生反射光线(图中虚线所示,由于量小可不予考虑)以及折射光线42(约为42%),而折射光线42可进入人眼。因此,由于由反射光线21所形成的副像(4%)与由折射光线42所形成的主像(约为46%)同时入眼,二者亮度比较大,因此在人眼内造成影像模糊。同时,二者的亮度比随着观察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同理,从后视镜背面显示屏所显示的影像也在人眼内变
得模糊。
[0024]而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玻璃基板的正面镀制减反射膜,其结构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减反射膜6可显著降低副像的亮度并增强主像的亮度,因此由反射光线21所形成的副像(0.5%)和由折射光线42所形成的主像(约为49.5%)的亮度比被降低,从而达到增强现实的效果,以及避免重影的发生。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0025]表1
[0026][0027]从表1可以看出,减反射膜能够有效降低副像的反射率,而主像的亮度得到提升,因此通过在玻璃基板的外表面上镀制减反射膜可降低副像与主像的亮度比,从而避免重影现象的发生。
[0028]当汽车内后视镜镜片被实际应用时,由于现有显示器的亮度是可以被调节的,因此通过膜系设计以提高半反半透膜(即本文的至少一层增反射层、第三中折射率层和第三高折射率层的组合)的反射率,从而可在内后视镜内获得更亮的视野,并获得更清晰的汽车后方信息。在半反半透膜系中通过合理选择高折射率层材料是实现其高反射率的关键,比如参见下文对比例1和实施例1。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板,分别形成在所述玻璃基板相对面上的至少一层减反射层和至少一层增反射层,以及依次层叠形成在所述增反射层表面的第三中折射率层和第三高折射率层;其中,所述增反射层包括依次层叠形成的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所述中折射率层和第三中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60~2.30;所述高折射率层和所述第三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2.30~2.72;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46~1.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射层包括至少一层高折射率层和至少一层低折射率层,其中,在所述减反射层中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90~2.72,在所述减反射层中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46~1.6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板的一侧面上依次层叠形成有第一减反射层和第二减反射层,所述第一减反射层包括依次层叠形成的第四高折射率层和第四低折射率层,所述第二减反射层包括依次层叠形成的第五高折射率层和第五低折射率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板的另一侧面上依次层叠形成有第一增反射层、第二增反射层、第三中折射率层和第三高折射率层;其中,所述第一增反射层包括依次层叠形成的第一中折射率层、第一高折射率层和第一低折射率层;所述第二增反射层包括依次层叠形成的第二中折射率层、第二高折射率层和第二低折射率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高折射率层和第五高折射率层的材料选自SiN
x
、SiAlN
x
、SiBN
x
、SiTiN
x
、SiZrN
x
、ZnAlO
x
、ZnO
x
、ZnSnO
x
、NbO
x
、ZrO
x
、使用MF电源沉积的TiO2膜层或使用HiPIMS电源沉积的TiO2中的至少一种;其中,1<x<3。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低折射率层和第五低折射率层的材料选自SiO
x
、SiBO
x
、SiTiO
x
、SiAlO
x
、SiZrO
x
中的至少一种;其中,1<x<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6任一项所述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为5~30nm,所述第四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为30~55nm,所述第五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为15~45nm,所述第五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为85~120nm。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半反半透汽车内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折射率层、所述第二中折射率层、所述第三中折射率层的材料选自SiN
x
、SiAlN
x
、SiBN
x
、SiTiN
x
、SiZrN
x
、ZnAlO
x
、ZnO
x
、ZnSnO
x
、ZrO
x
、SiN
x
O
y
、SiBN
x
O
y
、SiTiN
x
O
y
、SiAlN
x
O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晖张洁林福原康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钜鸿百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