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2531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属于磨粒流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上端盖、下端盖、筒体和隔离板,隔离板上可拆卸连接有转接头,零件的下端螺接在转接头内,零件内部连接有中心体,中心体的表面设置有磨料流动环槽,在磨料流动环槽的底部开设有径向小孔,中心体外圆柱面上开有凹槽用于串通磨料流动环槽与零件内孔环槽,中心体的上端开有盲孔一与径向小孔连通;中心体的外圆柱面上开设有与零件内孔环槽连通的径向大孔,中心体的下端开有盲孔二与所述径向大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计中心体,构造功能性的磨料流动通道,实现磨粒与零件壁面的摩擦,同时保证磨料流动通道的唯一性,实现了精密内孔环槽的光整加工。加工。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精密内孔环槽光整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液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增强其系统的高效性与稳定性,对系统零件的尺寸及表面光洁度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针对汽车、航空和航天领域,液压系统的稳定程度直接关乎生命安全与项目成败,而这又取决于其内部大量的高精密零件,其中比较典型的零件有起密封及油路转换作用的接头类零件,例如飞机液压系统中的转动接头,其内孔结构复杂,包含有多组环槽,且内孔及环槽底部均为高精密尺寸(8级精度)与高表面光洁度要求(Ra0.2与Ra0.4),如图1所示。对于此类特征,传统的机械加工手段难以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完成环槽底部的光整加工则更是难上加难,种种限制将直接影响零件的交付周期及合格率。
[0003]为解决传统机械加工手段对于此类高精密内孔环槽在表面光洁度方面的缺陷,前期已有研究人员运用磨粒流加工技术来提高零件的表面光洁度以满足设计要求,但是针对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仍缺乏相关的技术探索。
[0004]申请人于2021年10月26日,提交了公开号为CN114012591A,名称为一种用于盲孔类零件的磨粒流加工装置与方法的专利,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一种用于盲孔类零件的磨粒流加工装置与方法,属于制造加工
包括下端盖、上端盖、设置在上端盖与下端盖之间的筒体,筒体内罩设有隔离板、接头、引流管和盲孔零件;下端盖设置有若干引流孔,隔离板连接于下端盖的上台阶面,隔离板中央设置有中心大孔和若干用于与所述接头配合连接的连接孔,接头为中空结构,其下端与连接孔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引流管穿过接头、隔离板后连接安装于下端盖的引流孔,盲孔零件将引流管套入其内孔后可连接于接头的上端。
[0005]上述专利为申请人为盲孔零件设计的磨粒流加工装置,而针对现有技术中内孔环槽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研究了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通过构造磨料流动通道实现对内孔环槽特征的光整加工,同时也弥补了磨粒流加工在相关方面的技术缺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机械加工手段难以满足高精密零件内孔环槽的表面光洁度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计中心体,保证磨料流动通道的唯一性,实现了精密内孔环槽的光整加工。
[0007]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包括上端盖、下端盖以及安装在两者之间的筒体和隔离板,上端盖和下端盖分别与机床上、下工作台配合,使机床上磨料缸、加工装置和机床下磨料缸形成磨料往复流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连接在下端
盖上,其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可拆卸连接有中空的转接头,零件的下端螺接在所述转接头内,零件内部连接有一中心体,所述中心体的表面设置有避让零件内孔环槽的磨料流动环槽,在磨料流动环槽的底部开设有径向小孔,中心体外圆柱面上开有凹槽用于串通磨料流动环槽与零件内孔环槽,中心体的上端开有盲孔一与所述径向小孔连通;在中心体的外圆柱面上开设有与零件内孔环槽连通的径向大孔,中心体的下端开有盲孔二与所述径向大孔连通。
[0008]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下端盖上安装有电机,电机转轴前端穿过下端盖后进入隔离板上的转接头,并与中心体固定连接。
[0009]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心体与零件内孔为间隙配合,中心体的两端避开零件内孔环槽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道密封环槽用于安装0形圈,用于防止磨料及其油液成分通过中心体与零件的安装间隙进入零件内腔。
[0010]在某一实施例中,电机外设有电机罩、电机罩橡胶垫,所述电机罩和电机罩橡胶垫固定连接于下端盖的下端面,用于防止磨料及其油液成分对电机造成损坏;下端盖内部设有线束内部通道,电源线与控制线穿过下端盖的内部通道后与电机连接。
[0011]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太阳轮,所述太阳轮周围啮合有若干个行星轮,下端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罩和齿轮罩橡胶垫;所述行星轮的长轴和短轴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齿轮罩和下端盖上。
[0012]在某一实施例中,下端盖上对应短轴端轴承设置有轴承安装盲孔;齿轮罩上对应长轴端轴承设置有若干个台阶孔,行星轮的长轴穿过所述台阶孔后进入对应位置的转接头,并与转接头内中心体固定连接。
[0013]在某一实施例中,太阳轮安装于电机转轴台阶面,并通过键和螺母分别对两者进行旋转限位和轴向限位。
[0014]在某一实施例中,齿轮罩的台阶孔在其上表面形成凸台,凸台的开口部位设置有穿过行星轮长轴的毛毡,压紧螺母穿过行星轮长轴将所述毛毡压紧,防止磨料及其油液成分污染齿轮组工作环境。
[0015]在某一实施例中,中心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孔,中心体和电机转轴、行星轮长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且连接孔的螺纹旋向与电机转轴旋转方向反向。
[0016]在某一实施例中,筒体放置于隔离板的上端面,且其下端面低于下端盖的上端面,筒体上端面与上端盖台阶下陷端面贴合。
[001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装置弥补了磨粒流加工技术针对精密内孔环槽光整加工的技术背景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计中心体,构造功能性的磨料流动通道,实现磨粒与零件壁面的摩擦,同时保证磨料流动通道的唯一性,实现了精密内孔环槽的光整加工;2、本专利技术引入齿轮组(太阳轮与行星轮),通过电机带动齿轮组可实现零件的成组加工,齿轮组扭矩传递稳定,保证了加工效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合电机传递的旋转运动增加了磨料中的磨粒单位时间内与零件内孔及内孔环槽的摩擦次数,极大地提高了加工效率;3、本专利技术在加工过程中,装置及零件被磨料完全包裹,由于磨料的减震作用,可使整个加工过程更加稳定;
4、本专利技术可通过更换转接头与中心体即能满足多规格类似零件的光整加工,提高了装置的通用性,降低了制造成本;5、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电机的电源开关与控制器位于装置外部,可以对电机工作参数进行实时调整,使得加工过程更加可控;6、本专利技术装置的零件换装过程简单,避免了装置的频繁移动,安全性提高,也缩短了准备周期;7、本专利技术装置部件之间多采用螺纹连接和孔轴间隙配合,安装拆卸简单,可操作性强,可维修性好。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所针对的零件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的轴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的分解轴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的下端盖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的中心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的中心体外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的齿轮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包括上端盖(23)、下端盖(7)以及安装在两者之间的筒体(22)和隔离板(16),上端盖(23)和下端盖(7)分别与机床上、下工作台配合,使机床上磨料缸、加工装置和机床下磨料缸形成磨料往复流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16)连接在下端盖(7)上,隔离板(16)上连接有中空的转接头(18),零件(21)的下端连接在所述转接头(18)内,零件(21)内部设置有一中心体(20),所述中心体(20)的表面设置有避让零件(21)内孔环槽的磨料流动环槽,在磨料流动环槽的底部开设有径向小孔(33),中心体(20)外圆柱面上开有凹槽(27)用于串通磨料流动环槽与零件(21)内孔环槽,中心体(20)的上端开有盲孔一(24)与所述径向小孔(33)连通;在中心体(20)的外圆柱面上开设有与零件(21)内孔环槽连通的径向大孔(34),中心体(20)的下端开有盲孔二(25)与所述径向大孔(3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盖(7)上安装有电机(4),电机(4)转轴前端穿过下端盖(7)后进入隔离板(16)上的转接头(18),并与中心体(20)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体(20)与零件(21)内孔为间隙配合,中心体(20)的两端避开零件(21)内孔环槽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道密封环槽(31)用于安装0形圈,用于防止磨料及其油液成分通过中心体(20)与零件(21)的安装间隙进入零件(21)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精密内孔环槽的磨粒流光整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4)外设有电机罩(2)、电机罩橡胶垫(3),所述电机罩(2)和电机罩橡胶垫(3)固定连接于下端盖(7)的下端面,用于防止磨料及其油液成分对电机(4)造成损坏;下端盖(7)内部设有线束内部通道,电源线与控制线(5)穿过下端盖(7)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鹏李国伟余泽陈伟刘陨双李志豪唐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