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护的驱动减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25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维护的驱动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腔体、第二腔体、油道、蜗轮、蜗杆、曲轴、连接件、第一连杆、活塞、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二壳体、进油口、出油口、透明视窗、挡圈、定位柱、过滤袋、定位孔、顶盖和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外置过滤袋对润滑油进行过滤,可以减少油液杂质,提高洁净度,延长使用寿命,且外置的过滤设计可以方便更换过滤袋,方便添加润滑油,使得维护工作更加简单便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与蜗杆同轴的曲轴带动活塞,为油液的循环过滤提供驱动力,配合外置过滤袋使用,可以实现油液的循环利用,因此无需进行排油操作,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摒弃了丝堵的设计,降低了漏油的隐患。降低了漏油的隐患。降低了漏油的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维护的驱动减速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减速机构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维护的驱动减速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蜗轮蜗杆减速机是一种常见的减速机构,其主要结构包括蜗轮、蜗杆、轴、轴承和箱体,其原理是利用齿轮将电机的回转数减速到所要的回转数,并得到较大转矩;现有的蜗轮蜗杆减速机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由于蜗轮蜗杆传动过程中会因磨损产生杂质,导致润滑油的洁净度下降,润滑效果变差;二是现有的减速机需要人工定期更换润滑油,具体更换方法是拧开外壳上的丝堵,先将内部油液排净,然后加入新的油液,最后在拧紧丝堵,该过程操作复杂费时,导致维护不便,且开关操作会对丝堵的密封性造成不利影响,容易导致漏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驱动减速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维护的驱动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开设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转动连接有蜗轮,蜗轮啮合连接有蜗杆,蜗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曲轴,且曲轴转动连接于第一壳体上,两个曲轴上均套接有连接件,连接件上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活塞,第一腔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腔体,且活塞滑动连接于第二腔体内,两个第二腔体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两个第二腔体内均开设有油道,且油道的另一端导通连接于第一腔体内,两个油道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且其中一个第一单向阀的输出端与油道导通连接,另一个第一单向阀的输入端与油道导通连接,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上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且其中一个第二单向阀的输入端导通固定于出油口上,另一个第二单向阀的输出端导通固定于进油口上,第二壳体内安装有过滤袋,且进油口设置于过滤袋的顶端,出油口设置于过滤袋的底端。
[0005]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内固定连接有挡圈,且过滤袋套接于挡圈内。
[0006]优选的,所述挡圈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柱,过滤袋上对应定位柱的位置处开设有定位孔。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顶盖,顶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顶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且过滤袋通过压板固定连接于挡圈上。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透明视窗,压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外置过滤袋对润滑油进行过滤,可以减少油液杂质,提高洁净度,延长使用寿命,且外置的过滤设计可以方便更换过滤袋,方便添加润滑油,使得维护工作更加简单便捷;本技术利用与蜗杆
同轴的曲轴带动活塞,为油液的循环过滤提供驱动力,配合外置过滤袋使用,可以实现油液的循环利用,因此无需进行排油操作,同时本技术摒弃了丝堵的设计,降低了漏油的隐患。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0013]图3为图1中B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压板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第一壳体;11、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3、油道;14、蜗轮;15、蜗杆;16、曲轴;2、连接件;21、第一连杆;22、活塞;23、第一单向阀;24、第二单向阀;3、第二壳体;31、进油口;32、出油口;33、透明视窗;34、挡圈;35、定位柱;36、过滤袋;37、定位孔;38、压板;39、通孔;310、第二连杆;311、顶盖;31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维护的驱动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内开设有第一腔体11,第一腔体11内转动连接有蜗轮14,蜗轮14啮合连接有蜗杆15,蜗杆1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曲轴16,且曲轴16转动连接于第一壳体1上,两个曲轴16上均套接有连接件2,连接件2上铰接有第一连杆21,第一连杆21的另一端铰接有活塞22,第一腔体11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腔体12,且活塞22滑动连接于第二腔体12内,两个第二腔体12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24,两个第二腔体12内均开设有油道13,且油道13的另一端导通连接于第一腔体11内,两个油道13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23,且其中一个第一单向阀23的输出端与油道13导通连接,另一个第一单向阀23的输入端与油道13导通连接,第一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3,第二壳体3上开设有进油口31和出油口32,且其中一个第二单向阀24的输入端导通固定于出油口32上,另一个第二单向阀24的输出端导通固定于进油口31上,第二壳体3内安装有过滤袋36,且进油口31设置于过滤袋36的顶端,出油口32设置于过滤袋36的底端;第二壳体3内固定连接有挡圈34,且过滤袋36套接于挡圈34内;挡圈3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柱35,过滤袋36上对应定位柱35的位置处开设有定位孔37;第二壳体3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顶盖311,顶盖3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312,顶盖3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310,第二连杆3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38,且过滤袋
36通过压板38固定连接于挡圈34上;第二壳体3的外壁上开设有透明视窗33,压板38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39。
[0018]工作原理:使用本技术进行驱动电机的减速时,将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曲轴16连接,启动电机后,曲轴16及蜗杆15随之转动,曲轴16经连接件2带动第一连杆21,第一连杆21带动活塞22,活塞22沿第二腔体12上下往复运动,活塞22上移时,与进油口31相连的第二单向阀24处于截止状态,与其相邻的第一单向阀23处于导通状态,与出油口32相连的第二单向阀24处于导通状态,与其相邻的第一单向阀23处于截止状态,此时第一腔体11内的油液经油道13进入与进油口31相连的第二腔体12,过滤后的油液经出油口32进入第二单向阀24,随即进入另一个第二腔体12内;当活塞22下移时,与进油口31相连的第二单向阀24处于导通状态,与其相邻的第一单向阀23处于截止状态,与出油口32相连的第二单向阀24处于截止状态,与其相邻的第一单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维护的驱动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开设有第一腔体(11),第一腔体(11)内转动连接有蜗轮(14),蜗轮(14)啮合连接有蜗杆(15),蜗杆(1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曲轴(16),且曲轴(16)转动连接于第一壳体(1)上,两个曲轴(16)上均套接有连接件(2),连接件(2)上铰接有第一连杆(21),第一连杆(21)的另一端铰接有活塞(22),第一腔体(11)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腔体(12),且活塞(22)滑动连接于第二腔体(12)内,两个第二腔体(12)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24),两个第二腔体(12)内均开设有油道(13),且油道(13)的另一端导通连接于第一腔体(11)内,两个油道(13)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23),且其中一个第一单向阀(23)的输出端与油道(13)导通连接,另一个第一单向阀(23)的输入端与油道(13)导通连接,第一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3),第二壳体(3)上开设有进油口(31)和出油口(32),且其中一个第二单向阀(24)的输入端导通固定于出油口(32)上,另一个第二单向阀(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韩永军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高商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