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包覆铜掺杂硫酸铁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7219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包覆铜掺杂硫酸铁钠正极材料,化学表达为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包覆铜掺杂硫酸铁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钠离子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碳包覆铜掺杂硫酸铁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全球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对于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已经迫在眉睫。钠离子电池由于钠资源极其丰富,而且制造成本低、性能优异,因此有望成为新能源行业发展后期的主要储能器件。正极材料作为整个电池体系的关键一环,其循环稳定性、输出电压、热稳定性、输出容量、功率密度等指标在整个电池体系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受限于正极材料。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具有高的工作电压、稳定的晶体结构、优异的储钠动力学特性等特点,硫酸铁钠作为聚阴离子型材料的一种,还兼具原材料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绿色环保无污染、生产能耗低等优势,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最具可能性的正极材料。但是硫酸铁钠正极材料导电性差,导致较低的容量、较差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并且该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温度超过400℃会发生分解,而原位碳包覆通常是高温碳化,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发生碳化(500

800℃),因此通过高温碳化进行原位碳包覆提升导电性的策略难以适用于该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目前硫酸铁钠正极材料技术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温碳包覆的铜掺杂复合正极材料,该复合正极材料的碳包覆层中含有氮和硫元素,大大提高了碳层的导电性,并且和体相掺杂结合,利用协同作用来提高该材料的体相导电性和界面导电性,进而克服了其整体导电性差的问题,提高了该材料的克容量,倍率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碳包覆铜掺杂硫酸铁钠正极材料,化学表达为Na
2.4
Fe
1.8

x
Cu
x
(SO4)3@CNS,x=0.01至0.1,CNS是N和S掺杂的碳包覆层。
[0006]进一步地,x=0.02至0.04。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硫酸铁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按照化学计量比将钠源,亚铁源,铜源溶于去离子水中,溶解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
[0009](S2)将前驱体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氛下,300

400℃下热处理,得到将铜掺杂的硫酸铁钠正极材料;
[0010](S3)将铜掺杂的硫酸铁钠正极材料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加入含有N和/.或S元素的导电高分子单体,及引发剂,室温下搅拌6

24小时,之后过滤、烘干即可得到导电高分子包覆的铜掺杂硫酸铁钠正极材料;
[0011](S4)将上述导电高分子包覆的前驱体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氛下,300

400℃下热处理,得到硫/氮掺杂碳包覆的铜掺杂硫酸铁钠正极材料。
[0012]进一步地,步骤(S1)中,钠源为硫酸钠,亚铁源为硫酸亚铁,铜源为硫酸铜;钠源、亚铁源、铜源的摩尔比满足Na
2.4
Fe
1.8

x
Cu
x
(SO4)3。
[0013]进一步地,步骤(S2)中热处理2

12小时,优选6

10小时。
[0014]进一步地,步骤(S3)中,导电高分子单体为3,4

乙撑二氧噻吩和吡咯按照质量比1

2:1

2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为Fe(III)的盐,优选为三氯化铁,优选为为3,4

乙撑二氧噻吩和吡咯按照质量比1

1.3:1

1.3的混合物。
[0015]氮掺杂可以增加材料中的缺陷和活性位点,提高碳层电导率,当引入硫元素后,和氮元素表现出协同作用,提高了正极材料在低温条件下的循环稳定性。
[0016]更进一步地,含有N和S元素的导电高分子单体加入量是正极材料的30

60wt%,引发剂加入量是导电高分子单体的80

120wt%。
[0017]进一步地,步骤(S4)中热处理10

20小时,优选12

15小时。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一、本专利技术通过Cu体相掺杂显著提高了硫酸铁钠正极材料在低温下的电化学性能,这一点是通过掺杂其他金属,比如镁、锌等所不能做到的。专利技术人推测,可能Cu
2+
在热处理过程中更容易在材料中产生微量Cu0,降低材料功函数和离子扩散能垒,从而显著提升了低温下的电导率。
[0020]二、本专利技术通过表面碳包覆进一步提升了材料的界面电导率,由于导电高分子中含有氮和硫元素,进行低温热处理后,形成了氮硫杂原子共掺杂的碳层,进一步改善了硫酸铁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低温下的循环稳定性。
[0021]三、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复合正极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较高的克容量、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同时在

20℃的恶劣环境下也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正极材料的XRD图谱。
[0023]图2是实施例1制得正极材料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其中,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获得。
[0025]以下实施例中,电池组装的具体步骤如下:将实施例或对比例所制备的正极与导电炭黑(Super P)以及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7:2:1的比例称取,并将其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后溶于N

甲基吡咯烷酮(NMP)溶液中,磁力搅拌4h后形成均匀浆料,使用刮刀法将浆料均匀涂抹在铝箔上,在真空环境下80℃干燥12h后,裁成极片,作为正极;以钠片作为负极,电解液为1M的高氯酸钠(NaClO4)溶解在体积比为1:1的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EC/PC)体系同时添加5wt%的氟代碳酸乙烯酯(FEC),隔膜为玻璃纤维,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为2032型纽扣电池。
[0026]实施例1
[0027](1)将12mmol硫酸钠、17.8mmol硫酸亚铁、0.2mmol硫酸铜溶于50mL去离子水溶液
中,搅拌溶解,形成溶液。
[0028](2)将上述溶液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得到前驱体产物。
[0029](3)将前驱体产物在管式炉中,惰性气体条件下、380℃热处理6小时得到铜掺杂硫酸铁钠材料。
[0030](4)将50mg铜掺杂的硫酸铁钠正极材料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加入质量比13.4mg的3,4

乙撑二氧噻吩(EDOT),13.4mg的吡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包覆铜掺杂硫酸铁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化学表达为Na
2.4
Fe
1.8

x
Cu
x
(SO4)3@CNS,x=0.01至0.1,CNS是N和S掺杂的碳包覆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铜掺杂硫酸铁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x=0.02至0.04。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包覆铜掺杂硫酸铁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化学计量比将钠源,亚铁源,铜源溶于去离子水中,溶解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S2)将前驱体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氛下,300

400℃下热处理,得到将铜掺杂的硫酸铁钠正极材料;(S3)将铜掺杂的硫酸铁钠正极材料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加入含有N和/.或S元素的导电高分子单体,及引发剂,室温下搅拌6

24小时,之后过滤、烘干即可得到导电高分子包覆的铜掺杂硫酸铁钠正极材料;(S4)将上述导电高分子包覆的前驱体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氛下,300

400℃下热处理,得到硫/氮掺杂碳包覆的铜掺杂硫酸铁钠正极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钠源为硫酸钠,亚铁源为硫酸亚铁,铜源为硫酸铜;钠源、亚铁源、铜源的摩尔比满足Na
2.4
Fe
1.8

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洪才周庆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