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的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7174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5:00
本申请公开一种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的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牙科材料技术领域。本申请的方法通过将聚乳酸的溶液A、聚己内酯的溶液B、表面活性剂的溶液C和炭材料的分散液D混合均匀,并将所得混合溶液浇筑于细菌纤维素膜上之后,在温度为10~40℃、相对湿度为40%~95%的条件下固化成膜,获得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的多孔膜材料。本申请制备方法能够在细菌纤维素膜上原位制备具有不对称表面孔、内部连通大孔以及丰富微孔的多孔膜材料,用作引导骨再生屏障膜时,可以有效阻隔软组织细胞长入骨缺损区、维持成骨空间与促进成骨细胞粘附与增殖,同时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有望实现高效促进骨组织再生。实现高效促进骨组织再生。实现高效促进骨组织再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的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申请属于牙科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的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修复骨组织缺损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和研究热点。引导骨再生技术作为临床上解决骨组织缺损问题的最有效的骨组织增量技术,其在骨组织缺损区与软组织之间放置屏障膜而人为建立生物屏障,一方面阻隔迁移速度较快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长入骨组织缺损区,另一方面同时保证迁移速度较慢的成骨细胞在缺损腔内优势生长,从而实现骨组织缺损修复。
[0003]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屏障膜有胶原膜(GeistlichBio

Gide)、高密度聚四氟乙烯膜(CytoplastTXT

200)、钛加强的高密度聚四氟乙烯膜(CytoplastTi

250)和聚乳酸膜(Guidor)等。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胶原膜具有不对称结构,一方面防止软组织细胞侵入缺损区,另一方面促进成骨细胞粘附与增殖。
[0004]但是,当微环境中存在着骨缺损修复的不利因素(如骨缺损处的活性氧聚集、生物电环境受损以及细菌入侵等)时,上述的该些临床用屏障膜无法有效“主动地”清除这些不利因素,导致该些屏障膜难以满足更高层次的组织修复需求,特别是在免疫及再生功能较差的患者中骨再生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导致手术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通过公开一种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的多孔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解决现有屏障膜难以“主动”清除骨缺损修复的不利因素并促进缺损愈合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0007]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的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提供聚乳酸的溶液A、聚己内酯的溶液B、表面活性剂的溶液C和炭材料的分散液D;
[0009]将溶液A、溶液B、溶液C和分散液D混合均匀,获得混合溶液;
[0010]将混合溶液浇筑于细菌纤维素膜上,并在温度为10~40℃、相对湿度为40%~95%的条件下固化成膜,即得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的多孔膜材料。
[0011]结合第一方面优选地,形成溶液A、溶液B、溶液C和分散液D中的有机溶剂各自相同或不同地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甲苯中的一种。
[0012]结合第一方面优选地,溶液A中的聚乳酸的质量浓度为0.5~5wt%、溶液B中的聚己内酯的质量浓度为2~20wt%、溶液C中的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为0.5~5wt%。
[0013]结合第一方面优选地,分散液D中的炭材料的质量浓度为0.15~5wt%。
[0014]结合第一方面优选地,聚乳酸和聚己内酯的分子量均为8000~800000。
[0015]结合第一方面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环氧乙烷

聚环氧丙烷

聚环氧乙烷三
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

聚丙二醇

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月桂基甜菜碱中的一种。
[0016]结合第一方面优选地,所述炭材料为炭纳米球、碳纳米管、炭黑、活性炭或石墨烯中的一种。
[0017]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第一方面所述方法制备的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的多孔膜材料。
[0018]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第一方面所述方法制备的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的多孔膜材料作为引导骨再生屏障膜中的应用。
[0019]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引导骨再生屏障膜,该引导骨再生屏障膜包括第一方面所述方法制备的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的多孔膜材料。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优点或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1]1)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制备方法,利用“相分离

呼吸图联合策略”能够有效在致密的细菌纤维素膜上原位制备具有不对称表面孔、内部连通大孔以及丰富微孔的超结构多孔膜,一方面使得多孔膜的疏松面形成大孔形貌,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的粘附与增殖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得多孔膜的致密面能够阻隔软组织细胞的穿透以维持成骨空间;第三方面使得成膜过程中发生相分离诱导其内部形成大量连通孔道,使得该多孔膜不仅具备传输营养物质的功能,而且能够有效暴露其内部的活性位点,为主动促愈合效应提供结构基础;第四方面能够有效在多孔膜中引入多孔炭纳米球,使得超结构膜具有大孔

微孔超结构,可主动清除不利于愈合的活性氧、增强电传输并构建细胞通讯网络以及杀灭细菌等功能,从而高效促进骨组织再生。
[0022]2)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的多孔膜材料,基于第一方面的制备方法能够在致密的细菌纤维素膜上原位制备兼具大孔和微孔的不对称多孔膜,并在不对称多孔膜中引入多孔炭纳米球,最终制得具备超结构的多孔膜。因此,本申请的多孔膜不仅具备主动清除不利于愈合的活性氧、增强电传输并构建细胞通讯网络以及杀灭细菌的功能,而且能够传输营养物质并暴露内部的活性位点,有望高效促进骨组织再生。
[0023]3)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的多孔膜材料作为引导骨再生屏障膜时,基于该多孔膜具备主动清除不利于愈合的活性氧、增强电传输并构建细胞通讯网络与杀灭细菌的功能。因此,本申请的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的多孔膜材料用作引导骨再生屏障膜以后,能够使得引导骨再生屏障膜在具备屏障软组织细胞以保护成骨空间、促进成骨细胞粘附与增殖的同时,还具有主动促愈合的生物学效应,有效解决了目前屏障膜缺乏主动促愈合生物效应的技术难点,实现了同时屏障细胞以维持空间、促细胞粘附与主动促愈合多功能,更有利于临床上骨组织缺损的修复。
[0024]4)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的引导骨再生屏障膜,基于本申请的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的多孔膜材料具备主动清除不利于愈合的活性氧、增强电传输并构建细胞通讯网络与杀灭细菌的功能。因此,该引导骨再生屏障膜用于骨组织缺损的临床修复中,一方面能够屏障软组织细胞以保护成骨空间、促进成骨细胞粘附与增殖;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去除不利于愈合的活性氧、增强电传输并构建细胞通信网络以及杀灭入侵的细菌等,从而高效促进骨组织再生。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PM1的实物图;
[002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PM1的疏松面的SEM图;
[002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PM1的致密面的SEM图;
[0029]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PM1的横截面的SEM图;
[0030]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JPM与S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的多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聚乳酸的溶液A、聚己内酯的溶液B、表面活性剂的溶液C和炭材料的分散液D;将溶液A、溶液B、溶液C和分散液D混合均匀,获得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浇筑于细菌纤维素膜上,并在温度为10~40℃、相对湿度为40%~95%的条件下固化成膜,即得具有主动促愈合功能的多孔膜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溶液A、溶液B、溶液C和分散液D中的有机溶剂各自相同或不同地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甲苯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溶液A中的聚乳酸的质量浓度为0.5~5wt%、溶液B中的聚己内酯的质量浓度为2~20wt%、溶液C中的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为0.5~5wt%。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散液D中的炭材料的质量浓度为0.15~5wt%。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乳酸和聚己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丁财何汶懿吴淑仪李倩倩郑冰娜李彦罗舒璐岑宗恒李蔚然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