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装置及电源网络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150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源装置及电源网络系统,所述电源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滤波单元、功率因数校正单元和隔离变换单元,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接收控制指令的通信接口;以及一端连接所述通信接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或所述隔离变换单元的通信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通信接口的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并在处理后传给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或所述隔离变换单元,以使所述隔离变换单元输出用电器所需要的电压/电流。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网络通信技术,在电源装置中内置通信接口,实现多个电源装置的组网,可通过一控制平台对系统内的多个电源装置集中控制或单点控制,从而使电源系统更加智能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装置及电源网络系统
技术介绍
现在的电源装置采用纯模拟技术,不能精确控制,其结构如图1所示,对于小功率 电源(输入功率小于75W)的则没有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Correction,PFC)电路, 并且通讯控制功能单一,对于需要多个电源装置的系统,如图2所示的电源系统2,各个电 源装置之间独立工作,这种电源系统无法实现统一控制用电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及电源网络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电 源装置只能独立工作、无法组网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源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滤波单元、功率 因数校正单元和隔离变换单元,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接收控制指令的通信接口 ;以及一端连接所述通信接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或所述隔离变换单元 的通信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通信接口的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并在处理后传给所 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或所述隔离变换单元,以使所述隔离变换单元输出用电器所需要的电 压/电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网络系统,包括一电源装置子系统和 集中控制平台;所述电源装置子系统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电源装置;所述集中控制平台与所述多个电源装置连接,包括依次连接的人机界面、数据处 理器、信息收发器,用于向多个所述电源装置发送控制指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采用网络通信技术,在电源装置中内置通信接口,实现多个电 源装置的组网,可通过一控制平台对系统内的多个电源装置集中控制或单点控制,从而使 电源系统更加智能化。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采用纯模拟技术控制的电源装置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电源系统的架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网络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图4是图3中的电源装置的结构原理图;图5是图4所示电源装置结构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 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源装置内置可与外界通信的接口,将多个电源装置连接到一 集中控制平台,可以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采集工作状态(包括用电器或电源装置的温度、 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环境光照强度等)和输入输出的集中控制甚至单点控制。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网络系统的结构原理,为了便于描述,仅示 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该电源网络系统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很多领域,包括照明系统、自 动喷灌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等。参照图3,电源系统3包括电源装置子系统31和集中控制平台32,其中电源装置 子系统31包括多个电源装置,如图3所示的电源装置311、电源装置312、电源装置313和 电源装置31n,每个电源装置均连接有用电器。电源装置子系统31中的每个电源装置均通 过通信网络连接到集中控制平台32,与集中控制平台32互传信号,将自身工作状态信息发 送到集中控制平台32,并接收集中控制平台32的集中控制或单点控制信号,可选用电力线 通信网络、Internet网络等有线网络或其他无线网络。进一步地,在电源装置子系统31内 部,各个电源装置之间也可以通过上述通信网络连接,互相传递信号,将自身工作状态信息 发送到其他电源装置,如用电器或电源装置的温度、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环境光照强度等。集中控制平台32包括依次连接的人机界面321、数据处理器322和信息收发器 323,信息收发器323与系统内的各个电源装置连接,接收电源装置的状态反馈信息,并向 各个电源装置发送控制指令,数据处理器323用于对用户通过人机界面321输入的控制指 令进行处理,再输出至信息收发器323,并对信息收发器323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再通 过人机界面321输出。图4示出了图3中的电源装置的结构原理,电源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滤波单 元41、功率因数校正单元42和隔离变换单元43,其中整流滤波单元41用于对输入电压整 流滤波处理以适应电磁兼容(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等要求,并将处理后 的高压直流电压输出至功率因数校正单元42。功率因数校正单元42包括闭环连接的功率 转换模块、第一整流滤波模块和第一控制芯片,其中功率转换模块通过磁芯元件和功率开 关元件将整流后的高压直流电压转换为所需要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而第一控制芯片用于产 生PWM脉宽调制信号控制功率转换模块。隔离变换单元43包括闭环连接的隔离高频变压 器、第二整流滤波模块和第二控制芯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 44、 连接于通信接口 44和隔离变换单元43的第二控制芯片之间的通信处理单元45,如上文所 述,通信接口 44可以为电力线通信网络接口、Internet网络接口等有线网络接口或其他无 线网络接口,通信接口 44用于通过通信网络与外界通信,接收集中控制平台32的控制信号 并处理,输出至通信处理单元45,通信处理单元45处理后将控制信号传给第二控制芯片, 第二控制芯片通过产生PWM脉宽调制信号控制隔离高频变压器,以使隔离变换单元43最终 输出用电器所需要的电压/电流。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还包括与隔离变换单元43的第二控制 芯片连接的信号采集单元46,信号采集单元46同时连接通信处理单元45,用于采集所属电源装置的工作状态,如工作温度、湿度、输出电流、电压、是否有工作异常等,并将工作状态 信息传送至通信处理单元45,由通信处理单元45通过通信接口 44传送至集中控制平台32 和系统内的其他电源装置。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还包括与通信处理单元45连接的人机 界面47,可以向用户显示当前本电源装置或系统内其他电源装置的工作状态信息和接收用 户输入的控制指令。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控制芯片和第二控制芯片均为模拟或者数字控制芯片,再加 上通信处理单元45 (可以为MCU)的使用,实现电源在反馈采样、采样信号传递、PWM信号调 制等方面的全数字化控制,使电源更加智能化,从而完全摆脱现有的传统电源的纯模拟控 制模式,克服了不能精确采样,控制性能差,通讯功能弱等缺点。应当理解,上述内容仅就通信接口 44、通信处理单元45、信号采集单元46、人机界 面47控制隔离变换单元43进行了描述,这几个单元还可以通过控制功率因数校正单元42 中的第一控制芯片来达到控制和通讯的目的,连接关系如图5所示,其中通信处理单元45 和信号采集单元46均与功率因数校正单元42中的第一控制芯片连接,具体工作原理同图 4的控制原理,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采用网络通信技术,在电源装置中内置通信接口,实现多个电 源装置的组网,可通过一控制平台对系统内的多个电源装置集中控制或单点控制,从而使 电源系统更加智能化,能够按用户的要求进行输入输出控制并采集工作状态呈现给用户。 另外,数字控制芯片的应用也使信号采样、控制更加精确。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滤波单元、功率因数校正单元和隔离变换单元,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接收控制指令的通信接口;以及一端连接所述通信接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或所述隔离变换单元的通信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通信接口的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并在处理后传给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或所述隔离变换单元,以使所述隔离变换单元输出用电器所需要的电压/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秋翔张子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桑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桑达百利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