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出口可调节的屏蔽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114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屏蔽泵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进出口可调节的屏蔽泵,包括屏蔽泵本体;还包括弯管;所述弯管上开设有矩形槽;还包括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储液仓;所述储液仓安装在矩形槽内;所述储液仓内,位于储液仓底部安装有第一冷却管;所述储液仓内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部开设有冂型槽;所述挡板顶部固连有圆杆;所述圆杆顶部安装有浮块;所述第一冷却管上方位于储液仓上固连有第二冷却管和第三冷却管;所述冂形槽上方位于挡板上开设有第二圆槽和第三圆槽,且第二圆槽和第三圆槽均与第二冷却管和第三冷却管交错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当屏蔽泵长时间在小流量的工况下运行时,会增大屏蔽泵的发热情况的问题。会增大屏蔽泵的发热情况的问题。会增大屏蔽泵的发热情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出口可调节的屏蔽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屏蔽泵
,具体的说是一种进出口可调节的屏蔽泵。

技术介绍

[0002]普通离心泵的驱动是通过联轴器将泵的叶轮轴与电动轴相连接,使叶轮与电动机一起旋转而工作,而屏蔽泵是一种无密封泵,泵和驱动电机都被密封在一个被泵送介质充满的压力容器内,此压力容器只有静密封,并由一个电线组来提供旋转磁场并驱动转子。这种结构取消了传统离心泵具有的旋转轴密封装置,故能做到完全无泄漏。
[0003]为了解决屏蔽泵在缺少冷却液的情况下,会对屏蔽泵运行造成一定影响的问题,经我司研发设计并取得成果后,提出了申请号为CN2021212409607,主题名称为一种具有高效进出口结构的屏蔽泵的专利,该专利主要通过设置的自循环式冷却管可以利用泵送液体对电机进行冷却降温,从而降低在冷却液缺少时对屏蔽泵造成的影响。
[0004]然而,在我司后续的工作中发现,当屏蔽泵长时间在小流量的工况下运行时,会增大屏蔽泵的发热情况,同时由于流经屏蔽泵的流量较小,进入冷却管内的液体介质同样会减小,因此进入屏蔽泵内的液体介质,不足以对屏蔽泵进行散热,从而降低对屏蔽泵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进出口可调节的屏蔽泵。
[0006]包括屏蔽泵本体;还包括弯管;所述弯管与屏蔽泵上的出液口连接;所述弯管上开设有矩形槽;
[0007]还包括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储液仓;所述储液仓安装在矩形槽内;所述储液仓内,位于储液仓底部安装有第一冷却管,且第一冷却管与储液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另一端延伸至屏蔽泵本体顶部,并与屏蔽泵本体连通;
[0008]所述储液仓内滑动连接有挡板,且挡板与储液仓内腔表面贴合;所述挡板底部开设有冂型槽;
[0009]所述挡板前后两侧端面均固连有滑块;所述储液仓与挡板贴合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且滑块初始状态下位于滑槽内;
[0010]所述挡板顶部固连有圆杆,且圆杆延伸至弯管内部;所述圆杆顶部安装有浮块,且浮块的浮力大于挡板的重力;所述浮块为半圆形;
[0011]所述第一冷却管上方位于储液仓上固连有第二冷却管和第三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和第三冷却管的管口处均与挡板贴合,且第二冷却管和第三冷却管的另一端均延伸至屏蔽泵本体顶部,并与屏蔽泵本体连通;
[0012]所述冂形槽上方位于挡板上开设有第二圆槽和第三圆槽,且第二圆槽和第三圆槽均与第二冷却管和第三冷却管交错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储液仓底部安装有阀门。
[0014]优选的,所述弯管内固连有缓冲仓,且缓冲层适配弯管;所述浮块位于缓冲仓内;
[0015]所述缓冲仓为水滴形;所述缓冲仓靠近屏蔽泵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一漏孔;所述缓冲仓远离屏蔽泵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二漏孔;
[0016]所述第一漏孔和第二漏孔上均包覆有滤网。
[0017]优选的,所述防护仓内部靠近第一漏孔的一侧固连有两个隔板;
[0018]所述浮块与圆杆转动连接;所述浮块浮块表面位于浮块圆周方向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缺槽。
[0019]优选的,所述屏蔽泵本体上的出液口与弯管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进出口可调节的屏蔽泵,当屏蔽泵本体内的流量减少时,由于储液仓低于弯管,因此储液仓内的液体介质处于充满的状态,因此通过第一冷却管导入屏蔽泵本体内的液体介质,不会随着弯管内流量的减少而减少,因此可以对屏蔽泵本体正常降温,从而防止当屏蔽泵本体内的流量减少时,通过第一冷却管进入屏蔽泵本体中的液体介质减少,从而降低对屏蔽泵本体的冷却效果,从而使屏蔽泵本体发热造成影响。
[0022]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进出口可调节的屏蔽泵,通过设置第二冷却管和第三冷却管,可以根据屏蔽泵本体中的流量,调整导入屏蔽泵本体中的液体介质的量,从而不会因为屏蔽泵本体中的流量减少时,导入屏蔽泵本体中的液体介质减少,由于当屏蔽泵本体内的流量减少时,导入屏蔽泵本体中的液体介质会增多,从而可以对在小流量工况下的屏蔽泵本体进行高效降温,减小屏蔽泵本体内部的温度,避免屏蔽泵本体发热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立体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冷却系统的立体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缓冲仓的立体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储液仓的立体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图1的剖视图;
[0029]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5中冷却系统的剖视图。
[0030]图中:
[0031]1、屏蔽泵本体;11、弯管;12、矩形槽;2、冷却系统;21、储液仓;22、第一冷却管;23、挡板;24、冂型槽;25、滑块;26、滑槽;27、圆杆;3、浮块;31、缺槽;4、第二冷却管;41、第三冷却管;42、第二圆槽;43、第三圆槽;5、缓冲仓;51、第一漏孔;52、第二漏孔;53、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3]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进出口可调节的屏蔽泵;
[0034]总体实施例
[0035]包括屏蔽泵本体1;还包括弯管11;所述弯管11与屏蔽泵上的出液口连接;所述弯管11上开设有矩形槽12;
[0036]还包括冷却系统2;所述冷却系统2包括储液仓21;所述储液仓21安装在矩形槽12内;所述储液仓21内,位于储液仓21底部安装有第一冷却管22,且第一冷却管22与储液仓21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22另一端延伸至屏蔽泵本体1顶部,并与屏蔽泵本体1连通;
[0037]所述储液仓21内滑动连接有挡板23,且挡板23与储液仓21内腔表面贴合;所述挡板23底部开设有冂型槽24;
[0038]所述挡板23前后两侧端面均固连有滑块25;所述储液仓21与挡板23贴合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6,且滑块25初始状态下位于滑槽26内;
[0039]所述挡板23顶部固连有圆杆27,且圆杆27延伸至弯管11内部;所述圆杆27顶部安装有浮块3,且浮块3的浮力大于挡板23的重力;所述浮块3为半圆形;
[0040]所述第一冷却管22上方位于储液仓21上固连有第二冷却管4和第三冷却管41;所述第二冷却管4和第三冷却管41的管口处均与挡板23贴合,且第二冷却管4和第三冷却管41的另一端均延伸至屏蔽泵本体1顶部,并与屏蔽泵本体1连通;
[0041]所述冂形槽上方位于挡板23上开设有第二圆槽42和第三圆槽43,且第二圆槽42和第三圆槽43均与第二冷却管4和第三冷却管41交错设置;
[0042]屏蔽泵在工作时,会通过叶轮将液体介质从屏蔽泵本体1上的进液口吸入屏蔽泵本体1内,随后液体介质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出口可调节的屏蔽泵,包括屏蔽泵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弯管(11);所述弯管(11)与屏蔽泵上的出液口连接;所述弯管(11)上开设有矩形槽(12);还包括冷却系统(2);所述冷却系统(2)包括储液仓(21);所述储液仓(21)安装在矩形槽(12)内;所述储液仓(21)内,位于储液仓(21)底部安装有第一冷却管(22),且第一冷却管(22)与储液仓(21)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22)另一端延伸至屏蔽泵本体(1)顶部,并与屏蔽泵本体(1)连通;所述储液仓(21)内滑动连接有挡板(23),且挡板(23)与储液仓(21)内腔表面贴合;所述挡板(23)底部开设有冂型槽(24);所述挡板(23)前后两侧端面均固连有滑块(25);所述储液仓(21)与挡板(23)贴合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6),且滑块(25)初始状态下位于滑槽(26)内;所述挡板(23)顶部固连有圆杆(27),且圆杆(27)延伸至弯管(11)内部;所述圆杆(27)顶部安装有浮块(3),且浮块(3)的浮力大于挡板(23)的重力;所述浮块(3)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冷却管(22)上方位于储液仓(21)上固连有第二冷却管(4)和第三冷却管(41);所述第二冷却管(4)和第三冷却管(41)的管口处均与挡板(23)贴合,且第二冷却管(4)和第三冷却管(41)的另一端均延伸至屏蔽泵本体(1)顶部,并与屏蔽泵本体(1)连通;所述冂形槽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明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创科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