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的繁育方法及在光肩星天牛防治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7044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繁育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并将其应用于光肩星天牛生物防治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确定了人工繁育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时最适的寄主大小、接蜂比例、繁育环境等条件,能够显著提升人工繁蜂的寄生率和在短期内繁殖获得大量的寄生蜂。同时,还明确了适合于储存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成蜂的条件,能够将成蜂货架期延长至2个月。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繁殖的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在野外应用于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生物防治,按照蜂虫等比释放应用,可以获得最优的防控效果且兼顾了较低的成本投入。最优的防控效果且兼顾了较低的成本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的繁育方法及在光肩星天牛防治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防治领域,具体涉及天敌昆虫人工繁育和生物防治利用
,更具体涉及一种寄生性天敌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的繁育方法,以及利用该天敌防治光肩星天牛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鞘翅目:天牛科)是我国重大的林业害虫,其主要以幼虫钻蛀危害寄主干部和主枝,破坏树体养分和水分运输,可致寄主整株枯死。光肩星天牛的寄主包括18科20余属的树木,在中国主要危害杨属(Populus)、柳属(Salix)、槭属(Acer)和榆属(Ulmus)树木。在“三北”地区,光肩星天牛几乎毁灭了以杨树为主的防护林一期工程,当前该害虫在“三北”防护林地区危害仍然十分严重。另外,我国很多城市绿化中种植了大量的柳树和槭树,造成该害虫在近年来成为了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城市园林害虫。
[0003]光肩星天牛整个幼期均在树皮下和木质部内隐蔽危害,幼期周期长,防治难度较大。生物防治被认为是防治天牛类蛀干害虫最为有效的方法。当前,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guani)和花绒寄甲(Dastarcushelophoroides)分别主要被用于光肩星天牛的生物防治。管氏肿腿蜂可寄生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然而,管氏肿腿蜂寄主专化性差,雌性成虫缺少翅膀不能飞行,在野外扩散能力弱,防效不足。花绒寄甲主要寄生光肩星天牛老熟幼虫和蛹,有较强的寄生控害作用。然而,当光肩星天牛发育至老熟幼虫或蛹时,其对树木的蛀食危害已经十分严重,即便是花绒寄甲发挥了很好的寄生作用,受害树木也常难以存活。因此,开发利用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期的天敌,且该天敌能满足寄主专化性高和扩散能力强,是可有效地将光肩星天牛的危害控制在其生活史早期,降低该害虫种群数量和挽救受害树木的关键。
[0004]长时期以来,可用于光肩星天牛幼虫期生物防治的天敌,除了肿腿蜂外尚无其他天敌资源。近几年,我们通过在全国多个有光肩星天牛发生的地方布设带有光肩星天牛幼虫的木棒进行天敌招引试验,并在北京、上海、遵义、昆明等地均发现了一种寄生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的寄生蜂—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Spathiusanoplophorae)(膜翅目:茧蜂科)。在招引试验中发现该寄生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平均自然寄生率达20%,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在我国南北多个城市均发现该寄生蜂的分布,也表明其适生区广,开发成天敌产品后可在多地投入防治利用。同时,该寄生蜂对光肩星天牛具有较强的寄主专一性,成虫具翅,飞行扩散能力强,是一种可用于光肩星天牛生物防治的优势天敌。当前,我国在光肩星天牛生物防治应用方面,还没有关于茧蜂类天敌的报道。作为一种新天敌,解决其人工繁育技术,实现规模化繁殖,探明如何在林间应用,是天敌走向生物防治应用的基础。基于此背景,我们对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的繁育方法和其在光肩星天牛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繁育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防治光肩星天牛的方法。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繁育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1)以光肩星天牛2~4龄幼虫作为寄主,将其接种在柳树木段上,获得带寄主的样木;
[0008](2)将带寄主的样木置于纱网养虫笼内,优选地,纱网为100目;
[0009](3)将已交配的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雌蜂接入上述养虫笼内,一并置于人工气候箱内培育。其中,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雌蜂与寄主光肩星天牛幼虫的数量比为2:1~1:6;
[0010](4)雌蜂完成寄生后,将雌蜂移出,养虫笼及样木继续保留在人工气候箱内,待幼蜂发育至羽化;
[0011](5)收集新羽化的雌雄蜂,并置于低温培养箱内储存,以备林间防治应用。
[0012]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步中,光肩星天牛幼虫为2~3龄,优选为3龄。
[0013]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步中,带寄主样木的制作方法为:将直径为2cm的柳木截为长15cm的木段;用刀斜切入柳木段,切口约1cm
×
1.5cm,切除切口木质部但保留树皮;将1头光肩星天牛幼虫放入1个切口内并盖上树皮,再用Parafilm膜固定切口树皮;在长15cm的柳木段上,每根样木接入寄主12头。
[0014]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步中,为了便于规模化接种和繁育,对于养虫笼规格为20cm
×
20cm
×
20cm,每个养虫笼内接入带寄主样木25根。
[0015]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3)步中,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雌蜂与寄主光肩星天牛幼虫的数量比为1:1~1:4,优选为1:4。
[0016]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3)步中,人工气候箱条件设置为温度26~30℃,光周期L:D=14~16:10~8h,相对湿度RH=50~70%;优选为30℃,L:D=14:10h,RH=70%。
[0017]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4)步中,雌蜂完成寄生的周期为2~4天,优选为2天。
[0018]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5)步中,低温培养箱条件设置为温度8~12℃,相对湿度RH=80~90%,无光照;优选为8℃,RH=90%,无光照。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根据上述方法繁育获得的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在防治光肩星天牛中的应用方法。优选地,包括以下步骤:
[0020](1)在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期,调查林内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密度。
[0021](2)依据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密度,取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雌蜂,布放于受光肩星天牛危害的树木基部。
[0022]任选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3](3)放蜂15天后,解剖在树体上有光肩星天牛刻槽的周围树皮,调查光肩星天牛幼虫被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的寄生情况,评价生物防治效果。
[0024]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步中,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光肩星天牛虫口密度,具体的以平均每株刻槽数量代表平均每株的幼虫密度。
[0025]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步中,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雌蜂装在塑料离心管内,将离心管置于受害树基部,管口朝上并取走管盖。
[0026]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步中,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雌蜂的布放比例为蜂虫比3:1~1:1,优选为1:1。
[0027]本专利技术通过测试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对不同大小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偏好性,明确了繁蜂时寄主的最适龄期,提高了人工繁蜂时的寄生率。通过研究最适的接蜂比例,发现在蜂虫比为1:4时依然可以达到90%以上的寄生率,这一发现在保证高寄生率的基础上节省了母蜂的投入数量。本专利技术所明确的光肩星天牛雌蜂在2天内就可以完成充足的寄生,在此基础上可以将雌蜂转移进行再次接种,充分发挥雌蜂的生殖潜力,对于提高繁蜂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以光肩星天牛2~4龄幼虫作为寄主,将其接种在柳树木段上,获得带寄主的样木;(2)将带寄主的样木置于纱网养虫笼内,优选地,纱网为100目,养虫笼规格为20 cm
×ꢀ
20 cm
×ꢀ
20 cm;(3)将已交配的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雌蜂接入所述养虫笼内,一并置于人工气候箱内培育;其中,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雌蜂与寄主光肩星天牛幼虫的数量比为2:1~1:6;(4)雌蜂完成寄生后,将其移出;养虫笼及样木继续保留在人工气候箱内,待幼蜂发育至羽化;(5)收集新羽化的雌雄蜂,并置于低温培养箱内储存,以备林间防治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步中,光肩星天牛幼虫为2~3龄,优选为3龄。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步中,带寄主样木的制作方法为:将直径为1~3cm(例如2cm)的柳木截为长5~25cm(例如10~20cm,具体如15 cm)的木段;用刀斜切入柳木段,切口0.5~1.5
×
1~2cm(例如1cm
×
1.5 cm),切除切口木质部但保留树皮;将1头光肩星天牛幼虫放入1个切口内并盖上树皮,再用Parafilm膜固定切口树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步中,每个养虫笼内接入带寄主样木25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步中,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雌蜂与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可高旭王小艺张彦龙曹亮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