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酸生产用油酸贮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691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大豆油酸生产用油酸贮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缸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外转杆,所述外转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内转杆,所述外转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所述内转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所述缸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转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叶片。该大豆油酸生产用油酸贮缸,通过驱动电机、转轴、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互相配合对油酸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搅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料在长时间单方向的搅拌过程中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层,最终的搅拌效果不佳的问题。最终的搅拌效果不佳的问题。最终的搅拌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豆油酸生产用油酸贮缸


[0001]本技术涉及大豆油储存设备
,具体为一种大豆油酸生产用油酸贮缸。

技术介绍

[0002]大豆,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
[0003]而现有技术公告号为CN20964631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大豆油储存搅拌装置,属于大豆油储存装置
,包括储存筒体、进油漏斗、电动机、中心转轴、主动轮、从动轮、传动皮带、搅拌部,上端搅拌杆和下端搅拌杆套接在中心转轴上,上端搅拌杆的顶面设有上端T型搅拌叶片,下端搅拌杆的底面设有下端T型搅拌叶片,储存筒体的侧壁上设有直流空气泵,直流空气泵的出气管连接在储存筒体侧壁的下端,储存筒体的侧面设有出料管,储存筒体的底面边缘处设有支撑底座。本技术的储存筒体侧壁上设有直流空气泵并且其出气管连接在储存筒体侧壁的下端,有利于将罐底部原来静止不动油脂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将大豆油在储存过程中持续运动,保持鲜活度。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不能够对大豆油进行多向搅拌,在长时间单方向的搅拌过程中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层,最终的搅拌效果不佳,影响油料各组分的分散均匀程度,需要多组搅拌设备,增加了使用成本,不能够适用于多种情况,故而提出一种大豆油酸生产用油酸贮缸来解决上述中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豆油酸生产用油酸贮缸,具备分散均匀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料在长时间单方向的搅拌过程中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层,最终的搅拌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大豆油酸生产用油酸贮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缸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外转杆,所述外转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内转杆,所述外转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所述内转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所述缸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转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叶片。
[0007]进一步,所述转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外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位于安装壳的内部。
[0008]进一步,所述转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内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转轴贯穿至安装壳的另一侧。
[0009]进一步,所述缸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漏斗,所述内转杆远离外转杆的一端与
缸体活动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出料管远离缸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阀。
[0011]进一步,所述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与出料管转动连接,所述螺旋输送叶片与出料管相适配。
[0012]进一步,所述缸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第一搅拌叶位于缸体的内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大豆油酸生产用油酸贮缸,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该大豆油酸生产用油酸贮缸,通过驱动电机、转轴、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互相配合对油酸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搅拌,保持油酸各组分的分散均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料在长时间单方向的搅拌过程中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层,最终的搅拌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所示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缸体、2驱动电机、3转轴、4安装壳、5外转杆、6内转杆、7第一搅拌叶、8第二搅拌叶、9出料管、10螺旋输送叶片、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第三齿轮、14第四齿轮、15进料漏斗、16下料管、17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2,本实施例中的大豆油酸生产用油酸贮缸,包括缸体1,缸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漏斗15,大豆油酸通过进料漏斗15进入缸体1的内部进行储存,缸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出料管9,出料管9远离缸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料管16,下料管16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阀17,打开电磁阀17使大豆油酸通过下料管16排出,缸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腿。
[0020]本实施例中,缸体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3,通过启动驱动电机2可以带动转轴3进行旋转,转轴3远离驱动电机2的一端与出料管9转动连接,转轴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叶片10,螺旋输送叶片10与出料管9相适配,通过转轴3带动螺旋输送叶片10进行旋转对油料进行输送。
[0021]需要说明的是,缸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壳4,安装壳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外转杆5,外转杆5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7,第一搅拌叶7位于缸体1的内部,转轴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1,外转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2,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12啮合,第一齿轮11位于安装壳4的内部,第一齿轮11通过第二齿轮12带动外转杆5进行旋转,当转轴3进行旋转时使第一搅拌叶7进行顺时针旋转对油料进行搅动。
[0022]可以理解的是,外转杆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内转杆6,内转杆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
二搅拌叶8,转轴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3,内转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14,第三齿轮13与第四齿轮14啮合,第三齿轮13通过第四齿轮14带动内转杆6进行旋转,转轴3贯穿至安装壳4的另一侧,内转杆6远离外转杆5的一端与缸体1活动连接,当转轴3进行旋转时使第二搅拌叶9进行逆时针旋转对油料进行搅动,同时对油料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搅拌,避免分层的情况出现。
[0023]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0024]大豆油酸通过进料漏斗15进入缸体1的内部进行储存,通过启动驱动电机2带动转轴3进行旋转,使第一搅拌叶7与第二搅拌叶8互相配合对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搅拌,当需要下料时,通过螺旋输送叶片10进行旋转对油料进行输送,使油料通过下料管16排出。
[0025]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0026]该大豆油酸生产用油酸贮缸,通过驱动电机、转轴、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互相配合对油酸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搅拌,保持油酸各组分的分散均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料在长时间单方向的搅拌过程中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层,最终的搅拌效果不佳的问题。
[0027]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主控器及电源电连接,主控器可为计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豆油酸生产用油酸贮缸,包括缸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3),所述缸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壳(4),所述安装壳(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外转杆(5),所述外转杆(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内转杆(6),所述外转杆(5)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7),所述内转杆(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8),所述缸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出料管(9),所述转轴(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叶片(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油酸生产用油酸贮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1),所述外转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2),所述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12)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1)位于安装壳(4)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油酸生产用油酸贮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的外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默刘艳金美慧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鸿达油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