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公共接泊无人电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567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公共接泊无人电车,涉及无人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包括:底盘和车体,车体连接于底盘上方,车体中部旋转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上方连接有压力感应器,压力感应器上方连接有座椅,连接座传动连接有安装于车体的步进电机,车体前端连接有前摄像头,车体前部设置有置物箱,置物箱上端设置有铰接于车体的箱盖,车体连接有设置于座椅前方的中控台,中控台连接有内摄像头,中控台内侧连接有控制板,控制板包括单片机,单片机通讯连接有陀螺仪、压力感应器、步进电机、前摄像头和内摄像头;其能够同时载人载物上轨道站的电动扶梯,并通过压力感应器识别是否处于使用状态,并自动回站具有较高的公共使用率。用率。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公共接泊无人电车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电动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公共接泊无人电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轨道交通的站点逐步覆盖城市各个社区,但是受限于线路规划等因素,依然无法做到城市轨道交通直达小区,所以打通城市轨道交通的最后一公路急需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
[0003]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目前人们多使用停靠在站点外的共享单车等,但是共享单车虽然发展多年但是还是基于传统自行车形式,而且受限于站点外停靠区域,雨天不便于使用,负重较低,以及高峰期区域调配的问题,无法提供更便捷的接驳体验。
[0004]现有公开号为CN11563619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小车。所述智能小车包括车身、行进部件、机械手、摄像部件、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路线设置数据及摄像部件拍摄的图像数据控制所述行进部件行进,以及控制所述机械手执行动作,两智能小车共同协作运送用户和/或物品,后方智能小车的机械手的第二锁固部与前方智能小车的车身的第一锁固部锁定配合,实现两者同级连接。后方智能小车的车身承载座椅,前方智能小车的踏板组伸展开,爬电动扶梯时两智能小车纵向堆叠后,预设上级智能小车的摄像部件实时拍摄电动扶梯的梯段、扶手的图像,并发送给预设下级智能小车的处理器。预设下级智能小车的处理器根据路线设置数据及图像数据控制行走轮行进于阶梯的地面,并控制其机械手扶握扶手,以提高两智能小车的稳定性。当预设下级智能小车的处理器根据图像数据识别出脚下阶级即将消失时,其控制行走轮行走,并控制其机械手放开扶手,以离开电动扶梯。
[0005]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6]1、需要两两组合才能完成载人和载物同时进行,并且两两组合上电动扶梯时需要叠放不能载人;
[0007]2、单个设备体积小巧,公共使用存在被私人占用的风险,公共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公共接泊无人电车,其能够同时载人载物上轨道站的电动扶梯,并通过压力感应器识别是否处于使用状态,并自动回站具有较高的公共使用率。
[0009]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10]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公共接泊无人电车,其包括底盘和车体,所述车体连接于底盘上方,所述车体中部旋转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方连接有压力感应器,所述压力感应器上方连接有座椅,所述连接座传动连接有安装于车体的步进电机,所述车体前端连接有前摄像头,所述车体前部设置有置物箱,所述置物箱上端设置有铰接于
车体的箱盖;
[0011]上述车体连接有设置于座椅前方的中控台,所述中控台连接有内摄像头,所述中控台内侧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通讯连接有陀螺仪、压力感应器、步进电机、前摄像头和内摄像头;
[0012]上述底盘上连接有动力电池和直流电机,所述直流电机传动连接有轮胎。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置物箱放置随身重物,人座于座椅上,基于前摄像头的自动寻路功能,从轨道站出站经过电动扶梯时,单片机获得陀螺仪反馈的车体的姿态,控制步进电机旋转座椅,满足乘客始终处于垂直乘坐的状态,提高乘坐舒适度;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压力感应器识别压力变化,启动电车,乘客下车后压力感应器识别信号变化,根据前摄像头和陀螺仪定位自动寻路停靠于最近的停车点,提高公共使用率。
[0014]在本技术中,上述中控台穿接有方向盘插孔,所述方向盘插孔可插接方向盘,所述方向盘插孔传动连接有方向机,所述方向机传动连接有前轴。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车正常行驶时不插接方向盘,电车基于控制板自动控制转向,当发生故障时可以由维修人员携带方向盘物理接入控制方向,可以避免乘客手动操作发生意外,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自动化。
[0016]在本技术中,上述方向机前方设置有连接于底盘的动力电池,所述直流电机连接于底盘后方并与动力电池电连接,所述直流电机传动连接有后轴。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直流电机后置后驱,电车转向性能更优,动力电池前置平衡车身,并且给车体前方预留出置物箱空间,便于乘客看守行李,车身结构更合理。
[0018]在本技术中,上述动力电池电连接有连接于底盘的无线充电器。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无线充电器,可以进一步提高电车运行自动化。
[0020]在本技术中,上述直流电机连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连接有后轴。
[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传动带传动,便于维护,也可以降低传动件磨损,降低运维成本。
[0022]在本技术中,上述控制板通讯连接有无线电发射器。
[00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线电发射器主动向控制中心反馈图片和/或异常信号。
[0024]在本技术中,上述车体开设有多个支柱插孔,所述支柱插孔连接有顶棚支柱,所述顶棚支柱连接有顶棚。
[00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选择插接顶棚,提供遮阳遮雨功能,也可选择不插接顶棚提供开阔视野,提高使用舒适度。
[002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27]1、置物箱放置随身重物,人座于座椅上,基于前摄像头的自动寻路功能,从轨道站出站经过电动扶梯时,单片机获得陀螺仪反馈的车体的姿态,控制步进电机旋转座椅,满足乘客始终处于垂直乘坐的状态,提高乘坐舒适度;
[0028]2、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压力感应器识别压力变化,启动电车,乘客下车后压力感应器识别信号变化,根据前摄像头和陀螺仪定位自动寻路停靠与最近的停车点,提高公共使用率。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公共接泊无人电车的轴测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公共接泊无人电车上电动扶梯的姿态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公共接泊无人电车不带顶棚的轴测图;
[00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公共接泊无人电车不带顶棚的俯视图;
[003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底盘轴测图;
[003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核心模块示意图。
[0036]图标:1

底盘;2

车体;3

箱盖;4

顶棚;5

内摄像头;6

中控台;7

方向盘插孔;8

控制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公共接泊无人电车,包括底盘(1)和车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连接于底盘(1)上方,所述车体(2)中部旋转连接有连接座(21),所述连接座(21)上方连接有压力感应器(20),所述压力感应器(20)上方连接有座椅(10),所述连接座(21)传动连接有安装于车体(2)的步进电机(25),所述车体(2)前端连接有前摄像头(24),所述车体(2)前部设置有置物箱,所述置物箱上端设置有铰接于车体(2)的箱盖(3);所述车体(2)连接有设置于座椅(10)前方的中控台(6),所述中控台(6)连接有内摄像头(5),所述中控台(6)内侧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插接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通讯连接有陀螺仪、压力感应器(20)、步进电机(25)、前摄像头(24)和内摄像头(5);所述底盘(1)上连接有动力电池(16)和直流电机(12),所述直流电机(12)传动连接有轮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公共接泊无人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台(6)穿接有方向盘插孔(7),所述方向盘插孔(7)可插接方向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密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