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下穿道工程顶进施工用连续出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9547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下穿道工程顶进施工用连续出渣装置,包括平板小车、两个渣土箱以及可移动吊装设备;可移动吊装设备包括底板,底板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L型钢架;两个L型钢架并排设置,两个L型钢架之间设有轨道钢,轨道钢水平设置且分别与两个L型钢架的上端头可拆卸固定连接;轨道钢上安装有用于吊装渣土箱的电动葫芦。该连续出渣装置应用于城市隧道的修建中尤其是采用了地下挖掘盾构技术的工程项目中,或者其它类似的应用场景中,可以有效缩短渣土在运输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在隧道入口处实现渣土箱的循环往复流水作业,提高施工效率、节省人力并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济性。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下穿道工程顶进施工用连续出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下穿道工程顶进施工用连续出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下空间开发逐渐向集约化、人性化以及环境友好方向发展。城市隧道建设中,装配式隧道使用越来越广泛。装配式隧道施工过程主要是采用地下掘进设备在不影响原有交通路面的情况下,在地下进行浅层岩土挖掘。并且在挖掘的过程中采用螺旋机将掘进的渣土通过传送带输送出来。然后利用平板运输车再将渣土外运至始发井口(一般为隧道入口)处,通过吊装设备将渣土吊运至地面再进行外运除渣。依次往复实现洞渣外运,在起吊出渣至渣土箱再次回到螺机出渣口准备接渣期间,均存在大量中断施工的时间,掘进设备处于停止推进状态,由此导致设备利用率较低,工序时间冗长,进而影响整体工期和工程成本。
[0003]由于隧道内部作业本身空间小,尤其是隧道内部还需要安装大量的辅助设备如液压油站等,造成隧道内的平面活动空间由于设备堆积较少,无法再增加平板车的数量。为此,有必要针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下穿道工程顶进施工用连续出渣装置,通过增加渣土箱,并在隧道入口处利用吊装设备实现渣土箱循环作业,减少平板车等待空渣土箱倒渣后的返回时间,提高施工效率,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下穿道工程顶进施工用连续出渣装置,包括平板小车、两个渣土箱以及一台安装在始发井口处的可移动吊装设备;可移动吊装设备包括底板,底板下部安装有万向轮和刹车轮,底板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L型钢架;每一个L型钢架上均铰接有副支撑杆,副支撑杆远离L型钢架的端部铰接有连接钢板,连接钢板上开设有锚栓孔;两个L型钢架并排设置,两个L型钢架之间设有轨道钢,轨道钢水平设置且分别与两个L型钢架的上端头可拆卸固定连接;轨道钢的长度方向与隧道的长度方向一致,且轨道钢远离隧道的端部延伸至隧道外部,轨道钢上安装有用于吊装渣土箱的电动葫芦,电动葫芦与轨道钢滑动连接。
[0006]进一步:电动葫芦上设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架、驱动电机、主驱动轮和副支撑轮;驱动架与电动葫芦固定连接,主驱动轮和副支撑轮分别与驱动架转动连接,主驱动轮和副支撑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轨道钢横截面的左右两侧;主驱动轮和副支撑轮的轮面均与所述轨道钢的上表面抵接,驱动电机与主驱动轮同轴固定,由驱动电机驱动主驱动轮旋转。
[0007]进一步:主驱动轮的轮面上套装有橡胶防滑套。
[0008]进一步:轨道钢远离隧道的端部延伸至隧道外部的长度为渣土箱长度的1.5倍至3倍。
[0009]进一步:电动葫芦的最大荷载为10T。
[001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0011]1、本方案利用现有的平板小车,通过增加渣土箱并在隧道出口处增加可移动吊装设备,利用可移动吊装设备实现两颗渣土箱循环利用对接外部吊车,以缩短平板小车等待渣土箱的返回时间,以达到提高渣土运输效率的目的,有效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0012]2、本方案中的可移动吊装设备仅是作为吊装空的渣土箱使用,设别特别,安装在隧道出口处快速便捷,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底板上的万向轮和刹车轮实现施工场地周转,方便安装和运输;
[0013]3、关于在方案中增加驱动机构的设计,利用驱动电机实现了渣土箱的自动化移动,避免了人工操作,不但节省人力而且提高效率;
[0014]综上所述:本方案中的连续出渣装置或者称之为连续出渣系统,应用于城市隧道的修建中尤其是采用了地下挖掘盾构技术的工程项目中,或者
[0015]其它类似的应用场景中,可以有效缩短渣土在运输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在隧道入口处实现渣土箱的循环往复流水作业,提高施工效率、节省人力并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中连续出渣装置的整体使用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本技术中连续出渣装置的整体使用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3为本技术中可移动吊装设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驱动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下穿道工程顶进施工用连续出渣装置,包括平板小车2、两个渣土箱3以及可移动吊装设备4。平板小车2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电力驱动平板小车2或燃油驱动的平板小车2均可,本技术不对其进行特殊限制和选型。
[0022]可移动吊装设备4安装在始发井口(也即隧道1入口)处,距离隧道1入口端面10m左右区域内即可。可移动吊装设备4包括底板43,底板43下部安装有万向轮41和刹车轮42,底板43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L型钢架44,L型钢架44上铰接有若干根副支撑杆。副支撑杆的数量有计算确定,并且副支撑杆远离L型钢架44的端部铰接有连接钢板,连接钢板上开设有锚栓孔。
[0023]两个L型钢架44并排设置,在两个L型钢架44之间设有轨道钢46,轨道钢46水平设置且分别与两个L型钢架44的上端头螺栓固定。轨道钢46的长度方向与隧道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轨道钢46远离隧道1的端部延伸至隧道1外部,延伸的长度为渣土箱3长度的1.5倍至3倍。轨道钢46上安装有电动葫芦45,电动葫芦45的最大荷载为10T即可。电动葫芦45与轨道钢滑动连接,在使用时电动葫芦45可以沿着轨道钢的长方向往复移动。
[0024]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平板小车2运输其中一个渣土箱3到掘进设备处装在渣土,另一个渣土箱3由电动葫芦45吊起并悬空,悬空的高度超越平板小车2的顶部。当平板小车2
将满载的渣土箱3运输至始发井口处时,吊车将平板小车2上面满载的渣土箱3吊离开,然后平板小车2回到移动吊装设备的下方,有移动吊装设备将悬空的渣土箱3向下放置到平板车上。平板车继续运输该渣土箱3至掘进设备处装在渣土。待吊车将满载的渣土箱3内的渣土卸载完成以后,再将渣土箱3吊运至电动葫芦45的下方,由电动葫芦45将该卸载完后的渣土箱3吊起悬空,并进入下一次循环。由此完成两个渣土箱3的不间断使用。这样,可以使得平板车不用等待渣土箱3卸载的过程,极大的缩短了掘进设备的等待时间。达到减少工期和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固定移动吊装设备时,除了利用地板上的刹车轮42进行刹车固定外,还需要将副支撑杆通过锚栓固定到隧道1侧壁上。一方面对移动吊装设备进行固定,另一方面提高移动吊装设备的稳固性,提高其抗颠覆的能力。
[0026]为了提高自动化效率,如图4所示,电动葫芦45上还设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架、驱动电机53、主驱动轮52和副支撑轮51。驱动架与电动葫芦45固定连接,主驱动轮52和副支撑轮51分别与驱动架转动连接、且主驱动轮52和副支撑轮51分别设置于轨道钢横截面的左右两侧。主驱动轮52和副支撑轮51的轮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下穿道工程顶进施工用连续出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小车(2)、两个渣土箱(3)以及一台安装在始发井口处的可移动吊装设备(4);所述可移动吊装设备(4)包括底板(43),所述底板(43)下部安装有万向轮(41)和刹车轮(42),所述底板(43)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L型钢架(44);每一个所述L型钢架(44)上均铰接有副支撑杆,所述副支撑杆远离L型钢架(44)的端部铰接有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上开设有锚栓孔;所述两个L型钢架(44)并排设置,两个L型钢架(44)之间设有轨道钢(46),所述轨道钢(46)水平设置且分别与两个L型钢架(44)的上端头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轨道钢(46)的长度方向与隧道(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轨道钢(46)远离隧道(1)的端部延伸至隧道(1)外部,所述轨道钢(46)上安装有用于吊装渣土箱(3)的电动葫芦(45),所述电动葫芦(45)与轨道钢(46)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下穿道工程顶进施工用连续出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琦李正华程颖潘雪峰陶东海刘永洪林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两江新区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