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漆包机热风调配室及热风调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86945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漆包机热风调配室及热风调配方法,所述热风调配室(40)一侧与循环风机(30)连接,另一侧与后风道(43)连接;所述热风调配室(40)包括一热风调配室入口(47),一热风分配板(48),所述热风分配板(48)下面或前面是热风细分室(401),所述热风细分室(401)连通前风道端头(41a)、中风道端头(42a)、加热风道端头(44a);所述热风分配板(48)后面或上面是后风室(402),后风室(402)与后风道(43)连通。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合理结构,使本发明专利技术漆包机的排放指标大大低于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同时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大大节省了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漆包线覆涂漆膜烘焙干燥的方法和设备,特别是利用 催化燃烧后的热能替代电能加热的漆包机工艺,尤其涉及实现所述工 艺的部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漆包线生产行业中,陆续有一些漆包线制造厂家研究开发的节能型微线漆包线机烘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方案是其 废气回收利用装置中的催化燃烧室设置在炉膛固化区的一端,由于位 置选择的问题,其节能效果不明显。还有02290021. 7号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名为"节能型微线漆包机烘炉"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能型微 线漆包机烘炉,包含炉膛、废气回收利用装置,其中,废气回收利用 装置的入口设置在炉膛的蒸发区一端,出口通过循环风机、分风管与 炉膛的固化区一端相连接。该方案虽然将废气回收产生的热气流逆向打入炉膛内腔,但单一 入口距离炉膛的蒸发区路途遥远,在炉膛的蒸发区仍然需要电热管加 热,因此,节能效果没有达到理想值。况且,该方案只是适应加工量小的机型,如果每台设备同时并排 加工多根漆包线,这种设备结构就不适用了。再如03263874. 4号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名为"双循 环型卧式漆包机烘炉"的技术方案,该方案虽然在炉膛的蒸发区和固 化区都将废气回收产生的热气流打入,但其仍然没有解决整个炉膛合 理分配热量的问题,也就是说炉膛的中区并没有热量供给,仍需要电 热管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开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漆 包机的热风调配室及相应的热风调配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前提是为了降低电能消耗,在并排加工多根漆包 线的前提下,在用电热管预工作一个多小时后,催化燃烧热能产生的 循环热风已经达到满足设备本身使用,就可以将主炉体的电热管电源 断电。然后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主题设置一热风调配室,在检测各个环节 温度的前提下,分别调节送往主炉体的前炉区、中炉区、后炉区的循 环热风。本专利技术通过釆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实施一种漆包机热风调配的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主炉体、循环风 机、后风道以及一次催化室的漆包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 首先,进入催化燃烧的热能循环,所述循环风机将催化燃烧 后的循环热风送入热风调配室入口;B. 然后根据前炉区、中炉区、后炉区的炉温,调节热风调配室 中的热风分配板,使进入后风室的热风与进入热风细分室的 热风流量之比在30: 70%和50: 50%之间;C. 然后在热风细分室, 调节前热风风门,使最大送往前炉区的循环前热风占热风细 分室总风量的25~45%;调节中热风风门,使最大送往中炉区的循环中热风占热风细 分室总风量的10~ 30%;调节加热风风门,使最大送往一次催化室的加热热风占热风 细分室总风量的40~ 65%。 在步骤B中,热风分配板相对于热风调配室入口的调整角度在0~ 60°之间。在步骤C中,所述调节前热风风门,是旋动与前热风风门联结的前热风风门调节杆,所述前热风风门调节杆延伸到漆包机体外的端头, 有前热风风门调节固定机构, 一旦前热风风门调节完毕,前热风风门 调节固定机构就处于确定位置,从而使前热风风门张开的角度固定。在步骤C中,所述调节中热风风门,是旋动与中热风风门联结的中 热风风门调节杆,所述中热风风门调节杆延伸到漆包机体外的端头, 有中热风风门调节固定机构, 一旦中热风风门调节完毕,中热风风门 调节固定机构就处于确定位置,从而使中热风风门张开的角度固定。在步骤C中,所述调节加热风风门,是旋动与加热风风门联结的 加热风风门调节杆,所述加热风风门调节杆延伸到漆包机体外的端头, 有加热风风门调节固定机构, 一旦加热风风门调节完毕,加热风风门 调节固定机构就处于确定位置,从而使加热风风门张开的角度固定。根据上述方法设计制造的一种漆包机的热风调配室,尤其是所述热风调配室一侧与循环风机连接,另一侧与后风道连接;所述热风调配室包括 一热风调配室入口,一热风分配板,所述热风分配板下面或前面是热风细分室,所述热风细分室连通前风道端头、中风道端头、加热风道端头;所述热风分配板后面或上面是后风室,后风室与后风道连通,无 明显分界界限。所述热风分配板连通热风分配板调节杆,所述热风分配板调节杆 延伸到漆包机体外的端部,有热风分配板调节固定机构。在所述前风道端头、中风道端头、加热风道端头的端口处分别设置前热风风门、中热风风门、加热风风门;所述前热风风门、中热风风门、加热风风门分别连接前热风风门 调节杆、中热风风门调节杆、加热风风门调节杆。所述前热风风门调节杆、中热风风门调节杆、加热风风门调节杆 延伸到漆包机体外的端部,分别有前热风风门调节固定机构、中热风 风门调节固定机构、加热风风门调节固定机构。所述热风分配板相对于热风调配室入口的角度可调节范围在o~60°之间;所述前风道端头、中风道端头,加热风道端头管道截面面积与三 管道面积之和之间的比例25~45%、 10~30%、 40~65%。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热风调配室与后风道、循环风机水 平方向连接,使漆包机总体呈卧式结构,节省了设备占用场地的空间, 也易于安装调试。由于设置了热风调配室,实现了对前炉区、中炉区、后炉区温度 的统一监控,保证了烘焙温度和热量的合理分配,加快了烘焙进度, 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保证了产品质量,使节能真正有了实际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的漆包机总体原理方框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热风调配室在漆包机中所处位置及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热风调配室中前风道端头、中风道端头、加热风道端头设置及结构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热风调配室中前热风风门、中热风风门、加热风风门设置及结构示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风门调节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漆包线。IO主炉体,ll前炉区,12中炉区,13后炉区,15主炉加热管, 16出炉口 。20—次催化室,21有机废气入口。 30循环风机。40热风调配室,41前风道,42中风道,43后风道,44加热管道。 401热风细分室,402后风室,41a前风道端头,41b前风道端尾, 42a中风道端头,42b中风道端尾,44a加热风道端头,44b加热风道端尾。47热风调配室入口, 48热风分配板,49风道端头板。 481热风分配板调节杆。461前热风风门调节杆,462中热风风门调节杆,464加热风风门 调节杆,4611前热风风门,4621中热风风门,4641加热风风门。 411前热风喷口, 421中热风喷口, 431后热风喷口。 50热交换器,51新热风通道,52新热风,511新热风喷口。 60废气收集室,61废气管。70二次催化室,80新鲜空气,90热能多次利用。 100风门调节固定机构,IOI风门调节座,102调节座凹槽,103 调节顶杆,104调节柄,105调节杆。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所示的是漆包机整体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热风调配室40是其中 的一部分。如图2~图5所示,实施一种漆包机热风调配的方法,所述方法 基于主炉体、循环风机30、后风道43以及一次催化室20的漆包机;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 首先,进入催化燃烧的热能循环,所述循环风机30将催化 燃烧后的循环热风送入热风调配室入口 47;B. 然后根据前炉区、中炉区、后炉区的炉温,调节热风调配室 40中的热风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漆包机热风调配的方法,所述方法基于包括主炉体、循环风机、后风道以及一次催化室的漆包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首先,进入催化燃烧的热能循环,所述循环风机(30)将催化燃烧后的循环热风送入热风调配室入口(47 ); B.然后根据前炉区、中炉区、后炉区的炉温,调节热风调配室(40)中的热风分配板(48),使进入后风室(402)的热风与进入热风细分室(401)的热风流量之比在30∶70%和50∶50%之间; C.然后在热风细分室(401) ,调节前热风风门(4611),使最大送往前炉区的循环前热风占热风细分室(401)总风量的25~45%; 调节中热风风门(4621),使最大送往中炉区的循环中热风占热风细分室(401)总风量的10~30%; 调节加热风风门(464 1),使最大送往一次催化室的加热热风占热风细分室(401)总风量的40~6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炽德陈本能盛俊凯陈智方唐国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泽龙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