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30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控器,包括温控器主体、压杆、第一齿轮、旋钮和第二齿轮,压杆与第一齿轮螺纹连接,转动第一齿轮能够带动压杆上下移动,旋钮与第二齿轮连接,转动旋钮能够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转动第二齿轮能够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的齿数大于第二齿轮的齿数,温控器主体包括上簧片,压杆下部抵接上簧片上部,压杆上下移动,用以调节压杆对上簧片的挤压力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能够实现差数功能,从而能够提高温度的调节精度。从而能够提高温度的调节精度。从而能够提高温度的调节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控器


[0001]本技术涉及温度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温控器。

技术介绍

[0002]温控器,是指根据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在开关内部发生物理形变,从而产生某些特殊效应,产生导通或者断开动作的一系列自动控制元件,也叫温控开关、温度保护器、温度控制器,简称温控器。
[0003]目前的温控器的使用原理是通过螺纹旋钮直接带动压杆上下运动,调整压杆底部与上簧片顶部的挤压力度,从而调整电路通断时的温度,这种温度调节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在旋转螺纹旋钮时,压杆上下运动的幅度会较大,导致无法精准的调节电路通断时的温度,并且采用这种温控器时,螺纹旋钮的旋转范围有限,无法做到360
°
的旋转,温度调节范围有限,因此急需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温控器,通过设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能够实现差数功能,从而能够提高温度调节范围和温度的调节精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温控器,包括温控器主体、压杆、第一齿轮、旋钮和第二齿轮,所述压杆与第一齿轮螺纹连接,转动所述第一齿轮能够带动压杆上下移动,所述旋钮与第二齿轮连接,转动所述旋钮能够带动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转动所述第二齿轮能够带动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大于第二齿轮的齿数,所述温控器主体包括上簧片,所述压杆下部抵接上簧片上部,所述压杆上下移动,用以调节压杆对上簧片的挤压力度。
[0007]还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上部盖合有上壳体,所述温控器主体位于下壳体和上壳体形成的腔体内,所述上壳体上部设有盖体,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位于盖体内部。
[0008]所述压杆包括压头和螺柱,所述压头下部插入上壳体内部并抵接上簧片上部,所述第一齿轮包括螺纹套,所述螺柱插入螺纹套内并与螺纹套螺纹连接。
[0009]所述第一齿轮与盖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盖体内部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套设在螺纹套外壁。
[0010]所述压杆包括凸筋,所述凸筋能够抵接上壳体上部或抵接第一齿轮下部。
[0011]所述压头侧壁设有多条竖直设置的限位槽,所述上壳体上部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内壁设有与限位槽对应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插入限位槽内限位。
[0012]所述温控器主体包括压板,所述压板内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台朝下设置并插入第一通孔内,所述压头贯穿第一通孔。
[0013]所述旋钮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上端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下部抵接盖体上表面,所述第二凸台上部设有把手。
[0014]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齿数比为3:1。
[0015]所述上壳体内部上表面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抵接压板侧壁,所述上壳体上部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插入盖体内部,所述下壳体侧面设有第二通孔。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大于第二齿轮的齿数,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配合,能够起到差速功能,本技术中,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齿数比为3:1,相当于旋钮旋转一圈,第一齿轮旋转三分之一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旋钮旋转一圈时,压杆移动的行程相当于是现有技术中的旋钮旋转一圈,压杆移动行程的三分之一长度,由此可见,本技术中在旋转旋钮的过程中,压杆上下移动的行程相对较小,从而能够提高电路通断时温度的调节精度,以及温度的调节范围;
[0018]2、通过限位筋与限位槽的配合,能够对压杆起到轴向的限位,防止压杆旋转,通过转动第一齿轮,使得螺纹套同步旋转,由于螺柱与螺纹套螺纹连接,因此可以带动压杆上下升降,通过压杆的上下升降,能够调整压杆对上簧片的压力,从而能够调整电路的熔断温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0]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图;
[0021]图3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平面图;
[0022]图4为压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温控器主体;11、金属片;12、静触头;13、上簧片;14、动触头;15、绝缘柱;16、压板;161、第一通孔;17、绝缘套管;18、分隔块;2、下壳体;21、第二通孔;3、上壳体;31、第一凸台;32、限位筋;33、限位板;34、限位台;4、盖体;41、安装部;5、压杆;51、压头;52、螺柱;53、限位槽;54、凸筋;6、第一齿轮;61、螺纹套;7、旋钮;71、连接柱;72、把手;73、第二凸台;8、第二齿轮;9、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温控器,包括温控器主体1、压杆5、第一齿轮6、旋钮7和第二齿轮8。
[0027]所述温控器主体1从上往下依次设有压板16、上簧片13、动触头14、静触头12和金属片11,压板16、上簧片13、动触头14、静触头12和金属片11通过分隔块18间隔设置,压板16、上簧片13、动触头14、静触头12、金属片11和分隔块18通过绝缘套管17固定,金属片11上部与上簧片13下部通过绝缘柱15连接,动触头14靠近绝缘柱15的一端与上簧片13下部连接,动触头14能够抵接或脱离静触头12。
[0028]温控器主体1的工作原理是:金属片11处连接有感温头(图中未示出),感温头将感应到的温度传导到金属片11内,金属片11受到高温的变化向上弯曲变形,通过绝缘柱15推动上簧片13上移,使得静触头12和动触头14分离,从而断开电路,避免了设备因过热损坏,当金属片11的温度降低时,金属片11自动复位,静触头12和动触头14接触,电路重新连通。
[0029]其中,本技术还包括下壳体2,所述下壳体2上部盖合有上壳体3,下壳体2和上壳体3可以通过扣合连接,所述温控器主体1位于下壳体2和上壳体3形成的腔体内,通过设置下壳体2和上壳体3,能够对温控器主体1起到保护作用。
[0030]作为优选,所述下壳体2侧面设有第二通孔21,感温头可以贯穿第二通孔21与设备接触。
[0031]所述上壳体3上部设有盖体4,具体为,所述上壳体3上部设有限位台34,所述限位台34插入盖体4内部,盖体4与上壳体3可以通过扣合固定,通过设置限位台34能够对盖体4进行安装限位,提高盖体4的安装精度。
[0032]所述第二齿轮8位于盖体4内部,所述旋钮7与第二齿轮8连接,转动所述旋钮7能够带动第二齿轮8转动,具体为,所述旋钮7包括连接柱71,所述连接柱71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控器主体(1)、压杆(5)、第一齿轮(6)、旋钮(7)和第二齿轮(8),所述压杆(5)与第一齿轮(6)螺纹连接,转动所述第一齿轮(6)能够带动压杆(5)上下移动,所述旋钮(7)与第二齿轮(8)连接,转动所述旋钮(7)能够带动第二齿轮(8)转动,所述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8)啮合,转动所述第二齿轮(8)能够带动第一齿轮(6)转动,所述第一齿轮(6)的齿数大于第二齿轮(8)的齿数,所述温控器主体(1)包括上簧片(13),所述压杆(5)下部抵接上簧片(13)上部,所述压杆(5)上下移动,用以调节压杆(5)对上簧片(13)的挤压力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温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壳体(2),所述下壳体(2)上部盖合有上壳体(3),所述温控器主体(1)位于下壳体(2)和上壳体(3)形成的腔体内,所述上壳体(3)上部设有盖体(4),所述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8)位于盖体(4)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5)包括压头(51)和螺柱(52),所述压头(51)下部插入上壳体(3)内部并抵接上簧片(13)上部,所述第一齿轮(6)包括螺纹套(61),所述螺柱(52)插入螺纹套(61)内并与螺纹套(61)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6)与盖体(4)通过轴承(9)连接,所述盖体(4)内部设有安装部(41),所述安装部(41)内安装有轴承(9),所述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法根金水根李雅美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旭恒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