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组件及抽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252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泵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头组件及抽油泵;接头组件包括泵下体、球座和密封球,泵下体的内部设置有进油腔和连接通道;球座螺纹连接于连接通道,球座的内部设置有进油通道,进油通道与进油腔连通,密封球装设于进油腔内,接头组件通过泵下体的上端装设于抽油泵,活塞朝远离球座的方向移动进行抽油时,井下油体可经进油通道进入进油腔,活塞朝球座的方向移动进行抽油时,进油腔内的油体将带动密封球对进油通道进行密封,进油通道的内壁靠近进油腔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密封面,弧形密封面在与密封球的配合下实现对进油通道密封,能有效防止油体内部的泥沙等杂质夹杂于密封球和球座之间,从而提升抽油泵的抽油效率。油效率。油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头组件及抽油泵


[0001]本技术涉及油泵配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接头组件及抽油泵。

技术介绍

[0002]抽油泵是属于一种特殊形式的往复泵,动力从地面经抽油杆传递到井下,使抽油泵的柱塞做上下往复运动,将油井中石油沿油管举升到地面。
[0003]抽油泵抽油过程主要通过抽油泵的接头组件进油,接头组件主要包括泵下体、球座和密封球,密封球设置于泵下体内,球座连接于泵下体,在抽油泵内的活塞往返运用中,密封球在油体的带动下将球座开启或关闭。
[0004]但由于油体内部夹杂部分泥沙杂质,以致在长时间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泥沙杂质会夹在密封球和球座之间,造成球座和密封球密封不严,导致抽油泵抽油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接头组件及抽油泵,解决现有技术中抽油泵的球座和密封球之间容易夹杂泥沙,导致抽油泵抽油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接头组件,包括:
[0007]泵下体,所述泵下体的内部设置有进油腔和连接通道;
[0008]球座,所述球座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通道,所述球座的内部设置有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进油腔连通,所述进油通道的内壁靠近所述进油腔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密封面;
[0009]密封球,所述密封球装设于所述进油腔内,所述密封球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油通道的内径,所述密封球可在油压作用下与所述弧形密封面密封贴合。
[0010]可选地,所述进油腔包括容油腔和连接腔,所述连接腔与所述连接通道连接并与所述进油通道连通,所述容油腔与所述连接腔连通,所述连接腔的内径大于所述密封球的直径,所述容油腔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腔的内径。
[0011]可选地,所述容油腔的内壁靠近所述连接腔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由所述容油腔的侧壁延伸至所述连接腔。
[0012]可选地,所述导向面为弧形面。
[0013]可选地,所述进油腔还包括防脱腔,所述防脱腔与所述容油腔远离所述连接腔的一端连通,所述防脱腔的内径小于所述密封球的内径。
[0014]可选地,所述防脱腔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子腔,各所述子腔均与所述容油腔连通。
[0015]可选地,接头组件还包括下接头,所述泵下体的内部还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连接于所述连接通道远离所述进油腔的一端,所述下接头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口,所述下接头靠近所述球座的一端设置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与所述球座之间形成防塞间隙。
[0016]可选地,接头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延伸段的表面并与所述
连接口的侧壁密封贴合。
[0017]可选地,所述进油通道的侧壁靠近所述下接头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锥面,所述导向锥面延伸至所述防塞间隙。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接头组件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泵下体、球座和密封球,泵下体的内部设置有进油腔和连接通道;球座螺纹连接于连接通道,球座的内部设置有进油通道,进油通道与进油腔连通,密封球装设于进油腔内,接头组件通过泵下体的上端装设于抽油泵,活塞朝远离球座的方向移动进行抽油时,井下油体可经进油通道进入进油腔,活塞朝球座的方向移动进行抽油时,进油腔内的油体将带动密封球对进油通道进行密封,由于进油通道的内壁靠近进油腔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密封面,弧形密封面在与密封球的配合下实现对进油通道密封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止油体内部的泥沙等杂质夹杂于密封球和球座之间,从而提升抽油泵的抽油效率。
[0019]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抽油泵,包括所述的接头组件。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抽油泵的有益效果包括:抽油泵通过设置接头组件,可有效避免抽油过程中油体内部的泥沙等杂质夹杂于密封球和球座之间,从而提升抽油泵的抽油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头组件的剖面图。
[0022]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3为沿图1中A

A线的剖切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头组件的泵下体的半剖图。
[0025]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6]10—泵下体11—进油腔12—连接通道
[0027]13—连接口20—球座21—进油通道
[0028]30—密封球40—下接头41—延伸段
[0029]42—防塞间隙50—密封圈111—容油腔
[0030]112—连接腔113—防脱腔211—弧形密封面
[0031]212—导向锥面1111—导向面1131—子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头组件,包括泵下体10、球座20和密封球30,泵下体10的内部设置有进油腔11和连接通道12;球座20螺纹连接于连接通道12,球座20的内部设置有进油通道21,进油通道21与进油腔11连通,进油通道21的内壁靠近进油腔11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密封面211;密封球30装设于进油腔11内,密封球30的直径大于进油通道21的内径,密封球30可在油压作用下与弧形密封面211密封贴合。
[0034]具体地,接头组件通过设置泵下体10、球座20和密封球30,泵下体10的内部设置有进油腔11和连接通道12;球座20螺纹连接于连接通道12,球座20的内部设置有进油通道21,进油通道21与进油腔11连通,密封球30装设于进油腔11内,接头组件通过泵下体10的上端装设于抽油泵,活塞朝远离球座20的方向移动进行抽油时,井下油体可经进油通道21进入进油腔11,活塞朝球座20的方向移动进行抽油时,进油腔11内的油体将带动密封球30对进油通道21进行密封,由于进油通道21的内壁靠近进油腔11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密封面211,弧形密封面211在与密封球30的配合下实现对进油通道21密封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止油体内部的泥沙等杂质夹杂于密封球30和球座20之间,从而提升抽油泵的抽油效率。
[0035]本实施例中,活塞朝球座20的方向移动时,进油腔11内的油体向密封球30施加密封进油通道21的密封力,与此同时,进油腔11内的油体驱动活塞的球阀开启,使得油体穿过活塞并进入到出油腔,活塞朝远离球座20的方向移动时,出油腔的油体带动活塞的球阀关闭,活塞带动出油腔的油体排出。
[0036]本实施例中,进油腔11包括容油腔111和连接腔112,连接腔112与连接通道12连接并与进油通道21连通,容油腔111与连接腔112连通,连接腔112的内径大于密封球30的直径,容油腔111的内径大于连接腔112的内径。具体地,容油腔111可对进油通道21进入的油体进行容纳,连接腔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下体,所述泵下体的内部设置有进油腔和连接通道;球座,所述球座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通道,所述球座的内部设置有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进油腔连通,所述进油通道的内壁靠近所述进油腔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密封面;密封球,所述密封球装设于所述进油腔内,所述密封球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油通道的内径,所述密封球可在油压作用下与所述弧形密封面密封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腔包括容油腔和连接腔,所述连接腔与所述连接通道连接并与所述进油通道连通,所述容油腔与所述连接腔连通,所述连接腔的内径大于所述密封球的直径,所述容油腔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腔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油腔的内壁靠近所述连接腔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由所述容油腔的侧壁延伸至所述连接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为弧形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铁龙马喜林晏雄涛侯辉马金西袁德州
申请(专利权)人:江汉油田兴亚工矿配件潜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