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提升机双向转运结构,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座上设置有提升件,所述固定架的前侧设置有承托架,所述承托架与所述提升件的提升端连接,所述承托架上设置有第一承托板,所述第一承托板上设置有X向输送件,所述第一承托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承托板,所述第二承托板的上表面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顶升气缸,第一顶升气缸的伸缩杆穿过所述第二承托板延伸至第二承托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顶升气缸的伸缩杆末端与所述第一承托板的上表面连接,第二承托板上设置有Y向输送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能够带动动力电池产品进行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提升机双向转运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自动化输送
,特别是一种新能源提升机双向转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动力电池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常常根据工艺需求需要,对动力电池产品进行换向,以满足下一程序的工艺需要,常用的换向机构是使用转台的换向功能,然而转台只能进行单线单层换向,实际生产中,大多产线是复线双层(一层工艺,一层回流),传统换向机构不能契合复线自动化生产,不利于纵深生产以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提升机双向转运结构,能够进行90
°
换向,还能够复线双层来回切换。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提升机双向转运结构,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座上设置有提升件,所述固定架的前侧设置有承托架,所述承托架与所述提升件的提升端连接,所述承托架上设置有第一承托板,所述第一承托板上设置有X向输送件,所述第一承托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承托板,所述第二承托板位于所述X向输送件的两条输送链之间,所述第二承托板的上表面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顶升气缸,第一顶升气缸的伸缩杆穿过所述第二承托板延伸至第二承托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顶升气缸的伸缩杆末端与所述第一承托板的上表面连接,第二承托板上设置有Y向输送件,所述第一顶升气缸位于Y向输送件的两条输送链之间。
[0005]进一步的,所述提升件包括第二顶升气缸、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齿轮、第一驱动链条、第一导轨、第一滑块、第二导轨、第二滑块、滑轨固定块、第一限位块,所述固定架的底座上固定有所述第二顶升气缸,所述第二顶升气缸的伸缩杆顶部水平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滑块,所述固定架的左右两侧上端均固定有所述滑轨固定块,所述滑轨固定块的靠近所述第一滑块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滑动设置有所述第一滑块,所述滑轨固定块的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滑块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两端转动套设有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上啮合有所述第一驱动链条,所述第一驱动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的底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承托架的后侧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前侧两端支杆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导轨,所述承托架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轨相配合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X向输送件包括第一输送支架、第一减速电机、第二驱动轴、第二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链条、第三驱动齿轮、第一输送链,所述第一承托板的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输送支架,所述第一输送支架的前后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所述第三驱动齿
轮,所述第三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输送链啮合,所述第一输送链经所述第三驱动齿轮环形绕设在所述第一输送支架上,所述第一承托板的上表面后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减速电机,所述第一减速电机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输送支架之间,靠近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左右两个第三驱动齿轮分别与第二驱动轴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上套设有所述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链条啮合,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链条啮合;所述Y向输送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输送支架之间,所述Y向输送件位于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前方。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托板的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后方,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朝向为第一输送链的运动方向。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托板的上表面左右两端沿第一输送链运动方向均设置有若干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支架的与另一个第一输送支架相对一侧,所述第一传感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输送链的高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Y向输送件包括第二输送支架、第二减速电机、第三驱动轴、第四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链条、第五驱动齿轮、第二输送链,所述第二承托板的上表面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输送支架,所述第二输送支架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所述第五驱动齿轮,所述第五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输送链啮合,所述第二输送链经所述第五驱动齿轮环形绕设在所述第二输送支架上,所述第二承托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减速电机,所述第二减速电机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输送支架之间,靠近所述第二减速电机的输出齿轮的前后两个第五驱动齿轮分别与第三驱动轴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轴上套设有所述第四驱动齿轮,所述第四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三驱动链条啮合,所述第二减速电机的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三驱动链条啮合;所述第一顶升气缸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输送支架之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承托板的上表面前后两端沿第二输送链运动方向均设置有若干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输送支架的与另一个第一输送支架相对一侧,所述第二传感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输送链的高度。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现了能够带动动力电池产品进行90
°
换向,还能够复线双层来回切换,契合复线自动化生产,利于纵深生产以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本技术在装置中加入了提升件,能够进行Z轴方向的移动带动X向输送件与Y向输送件往返于生产线工艺层与回流层;在装置中加入了X向输送件、Y向输送件与第一顶升气缸,能够对电池产品进行X向和Y向的输送,还能够将X向的电池产品转换至Y向,或将Y向的电池产品转换至X向。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6]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实施例:一种新能源提升机双向转运结构,
包括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的底座上设置有提升件2,所述固定架1的前侧设置有承托架3,所述承托架3与所述提升件2的提升端连接,所述承托架3上设置有第一承托板4,所述第一承托板4上设置有X向输送件5,所述第一承托板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承托板6,所述第二承托板6位于所述X向输送件5的两条输送链之间,所述第二承托板6的上表面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顶升气缸7,第一顶升气缸7的伸缩杆穿过所述第二承托板6延伸至第二承托板6的下方,所述第一顶升气缸7的伸缩杆末端与所述第一承托板4的上表面连接,第二承托板6上设置有Y向输送件8,所述第一顶升气缸7位于Y向输送件8的两条输送链之间。固定架1用于固定提升件2,提升件2用于对承托架3进行提升,使得X向输送件5与Y向输送件8能够进行Z轴方向的移动,从而复线双层来回切换,契合复线自动化生产,利于纵深生产以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承托架3用于安装第一承托板4,第一承托板4用于承托X向输送件5与第一顶升气缸7,X向输送件5用于对电池产品进行X方向的输送,X向输送件5与Y向输送件8垂直设置,第一顶升气缸7用于将第二承托板6进行顶升,使得第二承托板6上的Y向输送件8能够高于X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提升机双向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座上设置有提升件,所述固定架的前侧设置有承托架,所述承托架与所述提升件的提升端连接,所述承托架上设置有第一承托板,所述第一承托板上设置有X向输送件,所述第一承托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承托板,所述第二承托板位于所述X向输送件的两条输送链之间,所述第二承托板的上表面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顶升气缸,第一顶升气缸的伸缩杆穿过所述第二承托板延伸至第二承托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顶升气缸的伸缩杆末端与所述第一承托板的上表面连接,第二承托板上设置有Y向输送件,所述第一顶升气缸位于Y向输送件的两条输送链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提升机双向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件包括第二顶升气缸、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齿轮、第一驱动链条、第一导轨、第一滑块、第二导轨、第二滑块、滑轨固定块、第一限位块,所述固定架的底座上固定有所述第二顶升气缸,所述第二顶升气缸的伸缩杆顶部水平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滑块,所述固定架的左右两侧上端均固定有所述滑轨固定块,所述滑轨固定块的靠近所述第一滑块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滑动设置有所述第一滑块,所述滑轨固定块的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滑块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两端转动套设有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上啮合有所述第一驱动链条,所述第一驱动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的底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承托架的后侧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前侧两端支杆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导轨,所述承托架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轨相配合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提升机双向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输送件包括第一输送支架、第一减速电机、第二驱动轴、第二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链条、第三驱动齿轮、第一输送链,所述第一承托板的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输送支架,所述第一输送支架的前后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所述第三驱动齿轮,所述第三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输送链啮合,所述第一输送链经所述第三驱动齿轮环形绕设在所述第一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邵轩,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思客琦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