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适配电气设备的室内变电站的电缆通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843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适配电气设备的室内变电站的电缆通道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先行设计的室内变电站难以匹配电气设备,导致后期安装电气设备时难度大、建设周期长的问题,包括按照通用基础居中设置的主变基础,所述主变基础两侧油坑下部设置有与电缆层连通的电缆长孔;所述变电站的主变室靠近电缆层侧还设有与电缆层相通的第一二次电缆沟,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地面还设有一次电缆开孔;所述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房间采用结构降板,变电站的汇控柜前设有第二二次电缆沟。通过设计的通道结构,使得室内变电站能够普遍适用常用电气设备,降低了后期电气设备安装难度,缩短了建设周期。周期。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适配电气设备的室内变电站的电缆通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建设
,特别涉及了一种可适配电气设备的室内变电站的电缆通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常规变电站规划建设周期长,政策处理难度大,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在新开发片区先行开展变电站土建工程建设,成为一种新的解决途径。户内变电站布置紧凑、整体性强,电气留孔和埋管数量多,受电气设备资料的制约大。在电气设备未招标阶段,如何合理布置电气设备留孔、埋管等,成为变电站土建先行建设中的难题。
[0003]目前变电站采用土建先行建设的工程实践,主变室和配电装置室等设备房间电气设备开孔及预埋件难以确定,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方法是,土建先行建设阶段电气仅提供类似工程同类设备的布置方案,待设备确定后再重新反馈提资调整土建方案,后期土建的整改工作量比较大,面临多次远景扩建时,建设周期长、施工不便。另一种是考虑设备的最大尺寸,采用留长孔的方法,设备确定后,对不能使用的孔洞进行后期浇筑封堵,但后期封堵施工不便,对数量繁多的开孔,很难合理布置。
[0004]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在“土建先行”模式建设中,提出一种科学合理、普遍适用的电气设备一次留孔和二次电缆通道设计方案显得尤为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先行设计的室内变电站难以匹配电气设备,导致后期安装电气设备时难度大、建设周期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适配电气设备的室内变电站的电缆通道结构,通过设计的通道结构,使得室内变电站能够普遍适用常用电气设备,降低了后期电气设备安装难度,缩短了建设周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适配电气设备的室内变电站的电缆通道结构,包括:按照通用基础居中设置的主变基础,所述主变基础两侧油坑下部设置有与电缆层连通的电缆长孔;所述变电站的主变室靠近电缆层侧还设有与电缆层相通的第一二次电缆沟,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地面还设有一次电缆开孔;所述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房间采用结构降板,变电站的汇控柜前设有第二二次电缆沟。
[0007]主变基础上预留两个电缆长孔,且电缆长孔下方与电缆层连通,用于高中压侧电缆引接,可以自由适应不同变压器的电缆引出线位置。主变室靠近电缆层侧设置第一二次电缆沟,第一二次电缆沟与电缆层相通,后期待主变设备招标后仅需要增加设备至第一二次电缆沟之间的埋管,不需要增加穿越结构基础的埋管。降低了后期电气设备安装难度,缩短了建设周期。汇控柜底部长孔,柜底开孔与二次浅沟采用埋管形式连接,埋管分别埋设至两个二次电缆沟。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主变的110kV侧电缆长孔中心距侧面柱中心1800mm,主变220kV电缆长孔中心距墙柱中心2500mm。满足电气安全距离,提高安全性。
[0009]作为优选,所述配电装置室高压线缆出线开孔以及架空出线穿墙开孔均采用长孔,所述长孔覆盖所有出线间隔。
[0010]能够满足不同电气设备的要求,长孔的孔洞采用预制盖板封闭,以便后续根据实际供货厂家、本期和远景扩建要求,打开预制盖板调整准确的开孔位置。针对架空出线时外墙开长孔,孔中心离室内标高2500mm,孔高800mm,孔上方预留过梁。墙面穿墙开孔长度覆盖所有架空间隔,不用时采用墙板封闭,待用时定位开孔。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一次电缆开孔设置在220kVGIS设备和110kVGIS设备的地面,一次电缆开孔长度覆盖相邻电缆间隔,并用盖板封闭。
[0012]不用时用盖板封闭,待用时根据设备情况在盖板上开孔及增加固定件。
[0013]作为优选,所述220kVGIS设备的一次电缆开孔宽度为1500mm,孔中心离出线方向墙体距离2000mm;所述110kVGIS设备的一次电缆开孔宽度为1000mm,孔中心离出线方向墙体距离2400mm。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缆长孔宽2000mm,深度与电缆层地面齐平。满足电气设备安装要求,普遍适用常用电气设备。
[0015]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能够普遍适用常用电气设备,降低了后期电气设备安装难度,缩短了建设周期;2、有效地解决了电气设备未招标前,电气设备一次留孔和二次电缆通道设计的布置问题,不受设备资料制约;3、优化电气埋管,一二次电缆通道独立布置,工艺布置流程。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主变室电缆沟的分布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220kVGIS室内电缆沟的分布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110kVGIS室内电缆沟的分布示意图。
[0019]图中:1、主变;2、电缆长孔;3、第一二次电缆沟;4、电缆层;5、220kVGIS室;6、一次电缆开孔;7、110kVGIS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为一种可适配电气设备的室内变电站的电缆通道结构,包括:结合通用设备主变资料,按照通用基础居中设置的主变基础,其中主变基础两侧油坑下部设置有与电缆层连通的电缆长孔;变电站的主变室靠近电缆层侧还设有与电缆层相通的第一二次电缆沟,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地面还设有一次电缆开孔;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房间采用结构降板,变电站的汇控柜前设有第二二次电缆沟。
[0021]主变基础上预留两个电缆长孔,且电缆长孔下方与电缆层连通,用于高中压侧电缆引接,可以自由适应不同变压器的电缆引出线位置。主变室靠近电缆层侧设置第一二次电缆沟,第一二次电缆沟与电缆层相通,后期待主变设备招标后仅需要增加设备至第一二次电缆沟之间的埋管,不需要增加穿越结构基础的埋管。降低了后期电气设备安装难度,缩短了建设周期。
[0022]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
1、主变如图1所示,主变两侧油坑下部布置两个宽2000mm、深度与电缆层地面齐平的电缆长孔,作为主变的电缆进线孔,本实施例中电缆进线孔规格为900
×
6400 mm。
[0023]为考虑电气安全距离,主变的110kV侧电缆长孔中心距侧面柱中心1800mm,主变220kV电缆长孔中心距墙柱中心2500mm。电缆长孔下方与电缆层连通,用于高中压侧电缆引接,可以自由适应不同变压器的电缆引接位置。
[0024]主变室靠近电缆层侧还设有第一二次电缆沟,第一二次电缆沟与电缆层相通,后期待主变设备招标后仅需要增加设备至第一二次电缆沟之间的埋管,不需要增加穿越结构基础的埋管。节约了成本,降低了后期电气设备安装难度,缩短了建设周期。
[0025]2、配电装置室根据通用设备资料,对主流的220kVGIS设备、110kVGIS设备资料整理。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220kVGIS设备的地面一次电缆开孔宽度1500mm,孔中心离出线方向墙体距离2000mm,一次开孔长度覆盖相邻电缆间隔,不用时用盖板封闭,待用时根据设备情况在盖板上开孔及增加固定件。
[0026]配电装置室高压线缆出现开孔以及架空出现穿墙开孔均采用长孔,长孔覆盖所有出线间隔。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适配电气设备的室内变电站的电缆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通用基础居中设置的主变基础,所述主变基础两侧油坑下部设置有与电缆层连通的电缆长孔;所述变电站的主变室靠近电缆层侧还设有与电缆层相通的第一二次电缆沟,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地面还设有一次电缆开孔;所述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房间采用结构降板,变电站的汇控柜前设有第二二次电缆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配电气设备的室内变电站的电缆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的110kV侧电缆长孔孔中心距侧面柱中心18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适配电气设备的室内变电站的电缆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主变220kV电缆长孔中心距墙柱中心25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配电气设备的室内变电站的电缆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装置室高压线缆出线开孔以及架空出线穿墙开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香云李国尧杨卫星张静周志超况骄庭田效军陈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