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429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包括绝缘灭弧室,所述绝缘灭弧室的周侧活动连接有连接环,连接环外部对称贯通活动连接有支撑滑杆,绝缘灭弧室上方和下方的支撑滑杆周侧皆活动连接有限位环,限位环远离绝缘灭弧室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远离限位环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第一弹簧套接在支撑滑杆的外表面上,支撑滑杆贯通滑动连接在连接板内。该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通过连接环、限位环、第一弹簧、连接板、连接杆和限位垫的配合设置,使该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具备了简化拆卸结构,方便绝缘极柱绝缘外壳快速更换和安装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为一种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

技术介绍

[0002]一二次融合是指未来电力系统中的一次设备中将含有部分二次设备智能单元,让一次设备更加的智能化,一次设备内自带测量、计量、继保、监测、控制等功能。绝缘极柱作为真空开关装置的关键部件通常包括上出线座、下出线座和真空灭弧室,其中由于软连接结构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及安装便利性等优点,因此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一般通过软连接结构来连接下出线座进而连接外部负载,由此形成导电通路。
[0003]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17061899U中公开的固封式绝缘极柱,虽然,该技术,方便对破损的绝缘外壳或拆分外壳进行更换,并且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更换局部破损处,不需要大面积整部分进行更换,有效减少材料的浪费,但是,该技术,存在拆卸结构较为复杂,更换起来相对麻烦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包括绝缘灭弧室,所述绝缘灭弧室的周侧活动连接有连接环,连接环外部对称贯通活动连接有支撑滑杆,绝缘灭弧室上方和下方的支撑滑杆周侧皆活动连接有限位环,限位环远离绝缘灭弧室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远离限位环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第一弹簧套接在支撑滑杆的外表面上,支撑滑杆贯通滑动连接在连接板内,两个连接板远离支撑滑杆的一端共同固定有通线环,连接板靠近绝缘灭弧室一面的中部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垫。
[0008]可选的,所述支撑滑杆的数量为四个,彼此之间相互对称,通线环的数量为两个,每个通线环上连接板的数量为两个。
[0009]可选的,所述绝缘灭弧室的外表面套接有弧形绝缘外壳,弧形绝缘外壳的外表面固定有弧形连接板。
[0010]可选的,所述弧形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弧形连接槽,弧形连接槽的尺寸大小与支撑滑杆向适配。
[0011]可选的,所述绝缘灭弧室的两端设置有绝缘端帽,绝缘端帽与弧形绝缘外壳的表面相互抵接,且绝缘端帽的顶壁与绝缘灭弧室顶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
[0012]可选的,所述弧形绝缘外壳的数量为若干个,均匀的分布在绝缘灭弧室的外表面上,且每两个为一组,每组弧形绝缘外壳上弧形连接板中的弧形连接槽的位置关于绝缘灭
弧室中心对称。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通过连接环、限位环、第一弹簧、连接板、连接杆和限位垫的配合设置,使该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具备了简化拆卸结构,方便绝缘极柱绝缘外壳快速更换和安装的效果。
[0016]2、该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通过若干个弧形绝缘外壳和绝缘端帽的分体设置,使该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具备了方便对绝缘外壳进行局部更换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绝缘灭弧室前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绝缘灭弧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弧形绝缘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绝缘灭弧室;2、连接环;3、支撑滑杆;4、限位环;5、第一弹簧;6、连接板;7、通线环;8、连接杆;9、限位垫;10、弧形绝缘外壳;11、弧形连接板;12、弧形连接槽;13、绝缘端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包括绝缘灭弧室1,绝缘灭弧室1的周侧活动连接有连接环2,连接环2外部对称贯通活动连接有支撑滑杆3,绝缘灭弧室1上方和下方的支撑滑杆3周侧皆活动连接有限位环4,限位环4远离绝缘灭弧室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远离限位环4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6,第一弹簧5套接在支撑滑杆3的外表面上,支撑滑杆3贯通滑动连接在连接板6内,两个连接板6远离支撑滑杆3的一端共同固定有通线环7,连接板6靠近绝缘灭弧室1一面的中部固定有连接杆8,连接杆8远离连接板6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垫9,支撑滑杆3的数量为四个,彼此之间相互对称,通线环7的数量为两个,每个通线环7上连接板6的数量为两个,绝缘灭弧室1的外表面套接有弧形绝缘外壳10,弧形绝缘外壳10的外表面固定有弧形连接板11,弧形连接板11的内部开设有弧形连接槽12,弧形连接槽12的尺寸大小与支撑滑杆3向适配,绝缘灭弧室1的两端设置有绝缘端帽13,绝缘端帽13与弧形绝缘外壳10的表面相互抵接,且绝缘端帽13的顶壁与绝缘灭弧室1顶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弧形绝缘外壳10的数量为若干个,均匀的分布在绝缘灭弧室1的外表面上,且每两个为一组,每组弧形绝缘外壳10上弧形连接板11中的弧形连接槽12的位置关于绝缘灭弧室1中心对称。
[0026]为了实现使该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具备了简化拆卸结构,方便绝缘极柱
绝缘外壳快速更换和安装的效果和使该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具备了方便对绝缘外壳进行局部更换的效果,如附图1

5所示,本申请采用如下结构,通过支撑滑杆3、连接环2、限位环4、第一弹簧5、连接板6、连接杆8和限位垫9、若干个弧形绝缘外壳10和绝缘端帽13的分体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滑动连接板6,拉伸第一弹簧5,调节限位垫9和绝缘灭弧室1之间的距离,随后,将弧形绝缘外壳10和绝缘端帽13分别套到支撑滑杆3和绝缘灭弧室1的两端,随后转动弧形绝缘外壳10,使弧形绝缘外壳10上弧形连接板11中的弧形连接槽12卡到支撑滑杆3上,横向固定弧形绝缘外壳10,随后,松开连接板6,在第一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使限位垫9抵接到绝缘端帽13的外表面上,纵向固定弧形绝缘外壳10,当绝缘弧形外壳或者绝缘端帽13局部损坏时,再次拉动连接板6,对绝缘端帽13进行更换,或者反向转动相应位置的弧形绝缘外壳10,使弧形连接槽12的开口端移动带支撑滑杆3处,进行局部位置的快速更换,从而实现了使该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具备了简化拆卸结构,方便绝缘极柱绝缘外壳快速更换和安装的效果和使该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具备了方便对绝缘外壳进行局部更换的效果。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包括绝缘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灭弧室的周侧活动连接有连接环,连接环外部对称贯通活动连接有支撑滑杆,绝缘灭弧室上方和下方的支撑滑杆周侧皆活动连接有限位环,限位环远离绝缘灭弧室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远离限位环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第一弹簧套接在支撑滑杆的外表面上,支撑滑杆贯通滑动连接在连接板内,两个连接板远离支撑滑杆的一端共同固定有通线环,连接板靠近绝缘灭弧室一面的中部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绝缘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滑杆的数量为四个,彼此之间相互对称,通线环的数量为两个,每个通线环上连接板的数量为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二次技术融合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昌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裕诚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