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型化设计的单极型高压交流真空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509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小型化设计的单极型高压交流真空接触器,包括绝缘外壳、真空灭弧室和电磁驱动机构,真空灭弧室和电磁驱动机构呈上下相对的设置于绝缘外壳中,且电磁驱动机构能驱动真空灭弧室中的动触头与静触头相连通或者断开;在真空灭弧室外壁与绝缘外壳内壁之间、真空灭弧室的输入端与电磁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之间、以及电磁驱动机构外壁与绝缘外壳内壁之间均分别设置有固体绝缘结构。通过将固体绝缘结构与接触器中已有的空气绝缘组合、构成复合式绝缘结构,可大大提高高压交流真空接触器的防护等级和绝缘性能等,使高压交流真空接触器具有整体尺寸小、质量轻、结构布局合理、制作成本低、防护等级高、绝缘性能优异等优点。等优点。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小型化设计的单极型高压交流真空接触器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开关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小型化设计的单极型高压交流真空接触器。

技术介绍

[0002]高压交流真空接触器被用作为控制高压大电流负载频繁启停、通断使用的一种真空开关。由于一次高电压回路与二次回路和对地间存在较高的绝缘耐压要求,使得接触器产品外形尺寸较大,并且存在因海拔高度变化带来的绝缘耐压修正倍率问题,这又会使得接触器产品整体尺寸进一步加大。而产品外形尺寸较大,会造成产品占用面积大,开关柜整机成本、运输费用较高等弊端。
[0003]虽然现有部分接触器产品采用了固封极柱设计,以使得一次高电压回路断口间的耐压性能得到改善,但这种固封极柱设计,并没有对一次高电压回路与二次回路和对地间的绝缘性能产生积极影响。因而,目前接触器产品的整体尺寸仍然较大。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小型化设计的单极型高压交流真空接触器,其具有整体尺寸小/占用面积小、质量轻、结构布局合理、制作成本低、防护等级高、绝缘性能优异等优点,市场前景好。
[0006]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小型化设计的单极型高压交流真空接触器,包括绝缘外壳、真空灭弧室和电磁驱动机构,所述真空灭弧室和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呈上下相对的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中,且所述电磁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真空灭弧室中的动触头与静触头相连通或者断开;在所述真空灭弧室外壁与所述绝缘外壳内壁之间、所述真空灭弧室的输入端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之间、以及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外壁与所述绝缘外壳内壁之间均分别设置有固体绝缘结构。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三个所述固体绝缘结构不相同。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将设置于所述真空灭弧室外壁与所述绝缘外壳内壁之间的所述固体绝缘结构定义为第一固体绝缘结构,所述第一固体绝缘结构为硅胶绝缘层,所述硅胶绝缘层通过灌封工艺固定成型于所述真空灭弧室外壁与所述绝缘外壳内壁之间。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空灭弧室还具有密封外壳,所述密封外壳内置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内腔上部中、并与所述绝缘外壳呈同竖向中心线布置,且在所述密封外壳的侧壁外壁与所述绝缘外壳侧壁内壁的上部之间、以及所述密封外壳的顶壁外壁与所述绝缘外壳的顶壁内壁之间均分别灌封有所述硅胶绝缘层。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将设置于所述真空灭弧室的输入端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之间的所述固体绝缘结构定义为第二固体绝缘结构,所述第二固体绝缘结
构为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子,所述绝缘子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真空灭弧室的输入端和所述电磁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空灭弧室还具有密封外壳和动导电杆,所述密封外壳内置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内腔上部中、并与所述绝缘外壳呈同竖向中心线布置,且在所述密封外壳外壁与所述绝缘外壳内壁之间灌封有所述硅胶绝缘层;所述动导电杆亦与所述绝缘外壳呈同竖向中心线布置,且所述动导电杆的上端置于所述密封外壳中、并与所述动触头固定连接,所述动导电杆的下端密封且活动伸出于所述密封外壳下侧外,并在所述动导电杆的下端上还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一与其呈同竖向中心线布置的螺杆,所述螺杆即为所述真空灭弧室的输入端;
[0012]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具有外壳体、线圈铁芯组件和拉杆,所述外壳体内置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内腔下部中、并亦与所述绝缘外壳呈同竖向中心线布置,所述线圈铁芯组件内置于所述外壳体中,用于产生电磁吸力;所述拉杆沿竖向延伸、并亦与所述绝缘外壳呈同竖向中心线布置,且所述拉杆下端与所述线圈铁芯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拉杆上端密封并活动伸出于所述外壳体上侧外,所述拉杆上端即为所述电磁驱动机构的输出端;
[0013]所述绝缘子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螺杆和所述拉杆上端上。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子具有一沿竖向延伸并与所述螺杆及所述拉杆呈同竖向中心线布置的绝缘基体部、一圈自所述绝缘基体部的外壁中部并沿横向朝外延伸形成的支撑边、一圈自所述支撑边周缘的上表面并沿竖向朝上倾斜延伸形成的上绝缘壁、以及一圈自所述支撑边周缘的下表面并沿竖向朝下倾斜延伸形成的下绝缘壁,分别在所述绝缘基体部的上下两端上均居中设置有沉孔,所述螺杆和所述拉杆上端分别对应的插置于两个所述沉孔中,并不会从两个所述沉孔中脱离。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将设置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外壁与所述绝缘外壳内壁之间的所述固体绝缘结构定义为第三固体绝缘结构,所述第三固体绝缘结构为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套,所述绝缘套紧密套设于所述外壳体外壁上,同时所述绝缘套还紧密贴附于所述绝缘外壳内壁上;另外,所述绝缘套上端还插置于所述绝缘基体部下部与所述下绝缘壁之间,以使得所述绝缘套与所述绝缘子一起构成增强型绝缘结构。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套为上下开口的中空凸字型结构体。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外壳为由绝缘热塑性复合材料制成的中空圆台体结构。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空灭弧室还具有静导电杆,所述静导电杆与所述动导电杆呈同竖向中心线布置,且所述静导电杆的下端与所述静触头固定连接,所述静导电杆的上端密封穿过所述密封外壳顶壁后、与所述绝缘外壳顶壁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9]该单极型高压交流真空接触器还具有被用作为进线连接端的进线母排、及被用作为出线连接端的软连线,其中,所述进线母排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静导电杆上端及所述绝缘外壳顶壁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进线母排的另一端密封伸出于所述绝缘外壳侧壁外;所述软连线的一端固定套设于所述动导电杆下端上,所述软连线的另一端密封伸出于所述绝缘外壳侧壁外、并同时与所述绝缘外壳外壁固定连接。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绝缘外壳侧壁外壁的下部处还一体成型有一与其内腔相通的安装腔壳A,所述安装腔壳A中收容有电源控制模块;
[0021]另外,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的电路接口还与所述软连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同一侧外。
[002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绝缘外壳侧壁外壁的下部处还一体成型有两个分别与其内腔相通的安装腔壳B,两个所述安装腔壳B呈相背并对称布置,且两个所述安装腔壳B中还分别收容有辅助开关;另外,两个所述安装腔壳B均与所述安装腔壳A不在所述绝缘外壳的同一侧上。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传统的高压交流真空接触器结构,本技术作出以下结构创新:

在所述真空灭弧室外壁与所述绝缘外壳内壁之间设置第一固体绝缘结构,在所述真空灭弧室的输入端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之间设置第二固体绝缘结构,以及在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外壁与所述绝缘外壳内壁之间设置第三固体绝缘结构;首先,通过用第一固体绝缘结构来代替传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小型化设计的单极型高压交流真空接触器,包括绝缘外壳(1)、真空灭弧室(2)和电磁驱动机构(3),所述真空灭弧室(2)和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呈上下相对的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1)中,且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能够驱动所述真空灭弧室(2)中的动触头(20)与静触头(21)相连通或者断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真空灭弧室(2)外壁与所述绝缘外壳(1)内壁之间、所述真空灭弧室(2)的输入端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之间、以及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外壁与所述绝缘外壳(1)内壁之间均分别设置有固体绝缘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小型化设计的单极型高压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固体绝缘结构不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小型化设计的单极型高压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将设置于所述真空灭弧室(2)外壁与所述绝缘外壳(1)内壁之间的所述固体绝缘结构定义为第一固体绝缘结构,所述第一固体绝缘结构为硅胶绝缘层(4),所述硅胶绝缘层(4)通过灌封工艺固定成型于所述真空灭弧室(2)外壁与所述绝缘外壳(1)内壁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小型化设计的单极型高压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灭弧室(2)还具有密封外壳(22),所述密封外壳(22)内置于所述绝缘外壳(1)的内腔上部中、并与所述绝缘外壳(1)呈同竖向中心线布置,且在所述密封外壳(22)的侧壁外壁与所述绝缘外壳(1)侧壁内壁的上部之间、以及所述密封外壳(22)的顶壁外壁与所述绝缘外壳(1)的顶壁内壁之间均分别灌封有所述硅胶绝缘层(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小型化设计的单极型高压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将设置于所述真空灭弧室(2)的输入端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之间的所述固体绝缘结构定义为第二固体绝缘结构,所述第二固体绝缘结构为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子(5),所述绝缘子(5)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真空灭弧室(2)的输入端和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小型化设计的单极型高压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灭弧室(2)还具有密封外壳(22)和动导电杆(25),所述密封外壳(22)内置于所述绝缘外壳(1)的内腔上部中、并与所述绝缘外壳(1)呈同竖向中心线布置,且在所述密封外壳(22)外壁与所述绝缘外壳(1)内壁之间灌封有所述硅胶绝缘层(4);所述动导电杆(25)亦与所述绝缘外壳(1)呈同竖向中心线布置,且所述动导电杆(25)的上端置于所述密封外壳(22)中、并与所述动触头(20)固定连接,所述动导电杆(25)的下端密封且活动伸出于所述密封外壳(22)下侧外,并在所述动导电杆(25)的下端上还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一与其呈同竖向中心线布置的螺杆(29),所述螺杆(29)即为所述真空灭弧室(2)的输入端;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具有外壳体(30)、线圈铁芯组件和拉杆(31),所述外壳体(30)内置于所述绝缘外壳(1)的内腔下部中、并亦与所述绝缘外壳(1)呈同竖向中心线布置,所述线圈铁芯组件内置于所述外壳体(30)中,用于产生电磁吸力;所述拉杆(31)沿竖向延伸、并亦与所述绝缘外壳(1)呈同竖向中心线布置,且所述拉杆(31)下端与所述线圈铁芯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拉杆(31)上端密封并活动伸出于所述外壳体(30)上侧外,所述拉杆(31)上端即为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所述绝缘子(5)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螺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肇平郭军营李永明覃奀垚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力大功率器件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