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735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装置。包括换热器箱体及分别连接于其上下两端的高温介质出口、高温介质入口;所述换热器箱体包括至少一个低温介质液箱体,所述低温介质液箱体位于高温介质出口、高温介质入口之间,所述高效换热管为U形,通过高效换热管固定板连接于低温介质液箱体内部,并与低温介质入口、低温介质出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换热效率,避免高温介质在换热中产生热量损失,提高高温介质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热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生产中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和烟气,这些废气和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余热,可以用来对水进行加热,以进行余热回收。但传统的换热器结构换热效率不高,难以充分吸收高温介质中的热量。为了提高气体余热的回收利用率,亟需提出一种高效换热的换热器结构。
[0003]另外,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生产中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目前,换热器通常用于热流体的冷却,热流体散发出的热量通常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不能予以有效的回收利用,也是一种能源的浪费,且换热后被冷却的热流体的温度难以调节,不便于后续对热流体的应用,将热流体的热量有效地回收利用,成为当今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如何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更多更优的利用高品位热源,提出一种可以同时将不同介质的温度提高或降低的换热器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箱体及分别连接于其上下两端的高温介质出口、高温介质入口;所述换热器箱体包括至少一个低温介质液箱体,所述低温介质液箱体位于高温介质出口、高温介质入口之间,包括低温介质入口、低温介质出口、高效换热管、介质分离隔板,所述低温介质入口、低温介质出口呈上下分布,连接于低温介质液箱体一侧,所述低温介质液箱体上开设观察清污口;所述高效换热管为U形,通过高效换热管固定板连接于低温介质液箱体内部,并与低温介质入口、低温介质出口连通,中间通过介质分离隔板分隔;所述高效换热管固定板上垂直连接两纵排高温介质挡板,每排包括多个挡板,各挡板设置于上下高效换热管之间;所述低温介质入口、低温介质出口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高温介质入口安装有调节流量的电动流量调节阀。
[0006]所述低温介质液箱体为多个时,各箱体内部之间也通过介质分离隔板分隔,各箱体分别设置低温介质出入口,用于通入不同低温介质。
[0007]所述低温介质包括海水、氨水、蒸馏水,高温介质包括高温水蒸气、烟气、高温热水,所述低温介质为带有腐蚀性的介质时,与介质相接触的部位均做防腐处理,高效换热管使用钛材质高效换热管。
[0008]所述高效换热管的排布方式为交叉排布,第一层高效换热管平行排布,第二层高效换热管与第一层高效换热管交叉形成45
°
夹角,形式可采用花纹状换热管、齿状换热管。
[0009]所述观察清污口为透明材质的密封结构。
[0010]所述换热器箱体包括内箱体与外箱体,两者中间增加隔热层。
[0011]所述换热器装置通过高温介质出入口安装的方形法兰装置放置在锅炉烟气出口用螺栓连接,或独立放置,或多个并联并排放置,高温介质进出口使用法兰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 1、低温介质从低温介质入口进入到低温介质箱内,然后经过高效换热管内部,经低温介质出口流出,高温介质经过高温进口流出,经过管热管外侧,与内部的低温介质进行热交换,然后流出,其中高温介质流入过程会经过内部高温介质挡板,使其完全与高效换热管换热,避免损失,且换热器箱体外部有隔热层,避免高温介质与大气进行热传导,损失热量,且高效换热管内外壁均为带有螺纹花纹或齿状,增加换热效率,同时,经过以上过程后,就可以满足低温介质的升温需求,而且最大限度节约能源。
[0014]2、其中低温介质进出口均装有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的监测低温介质的温度,若温度达到需求,可以将高温介质部分流量减小或者切断,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尽量的减小高温介质消耗。
[0015]3、高温介质进出口安装方形法兰装置,可以与相配套的设施共同使用,或将此装置的独立放置,余热通过管路与法兰连接,可以单独使用,或是多个并联一起使用。
[0016]4、此换热器装置配有观察清污口,在装置使用时,可以观察高温介质在内部流动状态,当高温介质是烟气时,可以观察烟气灰残留在高效换热管上的状态,如果将高效换热管外壁包裹严重,可以打开观察清污口,使用高压水枪或毛刷清洗高效换热管外表面,保证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单介质换热时高效换热管布置图;
[0019]图3为多介质换热时高效换热管布置图;
[0020]图4为高温介质挡板及高效换热管固定板布置图;
[0021]图5为高效换热管形状图;
[0022]图6为花纹状换热管壁局部放大图;
[0023]图7为齿状换热管壁局部放大图;
[0024]图8为隔热层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电动流量调节阀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1.低温介质入口、2.低温介质出口、1'.低温介质2入口、2'.低温介质2出口、3.高温介质入口、4.高温介质出口、5.换热器箱体、51.内箱体、52.外箱体、6.高效换热管、7.高温介质挡板、8.高效换热管固定板、9.观察清污口、10.低温介质箱体,11.低温入口传感器,12.低温出口传感器,13. 介质分离隔板,14.隔热层,15. 电动流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0028]如图1所示,一种换热器装置,包括换热器箱体5及分别连接于其上下两端的高温
介质出口4、高温介质入口3;如图2,所述换热器箱体5包括一个低温介质液箱10,所述低温介质液箱体10位于高温介质出口4、高温介质入口3之间,包括低温介质入口1、低温介质出口2、高效换热管6、介质分离隔板13,所述低温介质入口1、低温介质出口2呈上下分布,连接于低温介质液箱体10一侧,所述低温介质液箱体10上开设透明材质的密封结构的观察清污口9;如图5,所述高效换热管6为U形,通过高效换热管固定板8连接于低温介质液箱体10内部,并与低温介质入口1、低温介质出口2连通,中间通过介质分离隔板13分隔;如图4,所述高效换热管固定板8上垂直连接两纵排高温介质挡板7,每排包括多个挡板,各挡板设置于上下高效换热管6之间;所述低温介质入口1、低温介质出口2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高温介质入口3安装有调节流量的电动流量调节阀15。
[0029]如图3,所述低温介质液箱体10为多个时,各箱体内部之间也通过斜向的介质分离隔板13分隔,各箱体分别设置低温介质出入口,用于通入不同低温介质,在需要不同种类低温热源场景下可以使用,将低温热源箱分割多个,增加多个低温热源进出口,使用同一种高温热源加热。
[0030]所述低温介质包括海水、氨水、蒸馏水,高温介质包括高温水蒸气、烟气、高温热水,所述低温介质为带有腐蚀性的介质时,与介质相接触的部位均做防腐处理,高效换热管使用钛材质高效换热管。
[0031]如图2、图3,所述高效换热管的排布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箱体及分别连接于其上下两端的高温介质出口、高温介质入口;所述换热器箱体包括至少一个低温介质液箱体,所述低温介质液箱体位于高温介质出口、高温介质入口之间,包括低温介质入口、低温介质出口、高效换热管、介质分离隔板,所述低温介质入口、低温介质出口呈上下分布,连接于低温介质液箱体一侧,所述低温介质液箱体上开设观察清污口;所述高效换热管为U形,通过高效换热管固定板连接于低温介质液箱体内部,并与低温介质入口、低温介质出口连通,中间通过介质分离隔板分隔;所述高效换热管固定板上垂直连接两纵排高温介质挡板,每排包括多个挡板,各挡板设置于上下高效换热管之间;所述低温介质入口、低温介质出口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高温介质入口安装有调节流量的电动流量调节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介质液箱体为多个时,各箱体内部之间也通过介质分离隔板分隔,各箱体分别设置低温介质出入口,用于通入不同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锟蔡力勇康相玖张红岩刘明军金熙滕文翔刘奇段君吉韩浩曲伟曲丰远
申请(专利权)人:冰山松洋制冷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