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商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佩戴的机器人成像VR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677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佩戴的机器人成像VR显示装置,具体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包括VR成像本体,所述VR成像本体左右两端均设有张紧带,两个所述张紧带远离所述VR成像本体的一端共同设有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上端设有主动装置,且所述主动装置远离所述张紧装置的一端与所述VR成像本体相连接,所述主动装置包括弧形装置管体,所述弧形装置管体内腔设有多个连接机构,所述弧形装置管体内腔远离所述VR成像本体一侧面设有传动机构,多个所述安装壳外表面共同设有防夹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便于佩戴的机器人成像VR显示装置,采用张紧装置与主动装置相配合的设计,在增加装置佩戴时的便捷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装置佩戴时的舒适性。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装置佩戴时的舒适性。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装置佩戴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佩戴的机器人成像VR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佩戴的机器人成像VR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VR显示已经应用于机器人上,R眼镜即VR头显,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由于早期没有头显这个概念,所以根据外观产生了VR眼镜、VR眼罩、VR头盔等不专业叫法。VR头显是利用头戴式显示设备将人的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其显示原理是左右眼屏幕分别显示左右眼的图像,人眼获取这种带有差异的信息后在脑海中产生立体感。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106371213A公开了一种VR显示装置,包括壳体、镜片、装设有镜片的镜架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镜架之间的筒状的第一伸缩件,所述第一伸缩件一端与所述镜片对应、一端与所述壳体的显示区域对应。该专利技术提出的VR显示装置,包括第一伸缩件,通过按压所述第一伸缩件可以使得所述VR显示装置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减小了整个VR显示装置的体积,便于用户携带。
[0004]该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佩戴者的佩戴,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不佳,且不能对佩戴者的头部与装置本体进行散热,使得装置使用时的舒适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佩戴的机器人成像VR显示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装置使用时便捷性不佳与舒适性不佳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便于佩戴的机器人成像VR显示装置,包括VR成像本体,所述VR成像本体左右两端均设有张紧带,两个所述张紧带远离所述VR成像本体的一端共同设有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上端设有主动装置,且所述主动装置远离所述张紧装置的一端与所述VR成像本体相连接;
[0008]所述主动装置包括弧形装置管体,所述弧形装置管体由多个安装壳组成,所述弧形装置管体内腔设有多个连接机构,所述弧形装置管体内腔远离所述VR成像本体一侧面设有传动机构,多个所述安装壳外表面共同设有防夹层。
[0009]优选的,所述张紧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内腔底面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一转动杆外表面与所述装置壳体内腔之间共同设有发条弹簧,所述第一转动杆上端设有第二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上端均设有第一啮合齿轮,且两个所述第一啮合齿轮相啮合,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二转动杆上端设有锥形齿轮组,所述装置壳体
内腔远离所述VR成像本体的一侧面设有散热风扇。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安装块,所述连接安装块后端设有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二啮合齿轮,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安装块相连接,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啮合齿轮相啮合。
[0011]优选的,所述张紧带内部开设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内腔靠近所述弧形装置管体中心的一侧阵列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多个所述安装壳内腔靠近所述张紧带中心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风孔,所述通风槽与所述装置壳体内部相通,所述装置壳体与所述弧形装置管体内部相通,且两个所述通风槽与所述VR成像本体内部相通。
[0012]优选的,两个所述张紧带均贯穿于所述装置壳体,且两个所述张紧带远离VR成像本体的一端分别缠绕于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表面。
[0013]优选的,当所述发条弹簧与所述弧形复位弹簧为自然状态时,所述张紧带位于所述装置壳体外的部分最短。
[0014]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靠近所述装置壳体一侧的所述第二啮合齿轮相啮合的第三啮合齿轮,所述第三啮合齿轮后端设有第四齿轮,所述弧形装置管体内腔左侧面设有与所述第四齿轮相啮合的弧形啮合齿条,所述弧形啮合齿条后端设有控制把手,且所述控制把手贯穿于所述弧形装置管体,所述弧形啮合齿条靠近所述张紧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弧形装置管体内腔靠近所述装置壳体的一侧面之间设有弧形复位弹簧。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三啮合齿轮与位于上方的所述锥形齿轮之间连接有传输皮带。
[0016]优选的,所述发条弹簧除去向下两端之外的其余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底面,且所述发条弹簧不与所述装置壳体内表面相接触。
[0017]优选的,所述防夹层的材质为具有弹性的布料。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采用张紧装置与主动装置相配合的设计,通过多个第二啮合齿轮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多个安装壳可以进行相同角度的转动,同时使得第二啮合齿轮进行转动时第四齿轮进行转动,通过第四齿轮与锥形齿轮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两个张紧带同时进行释放,便于装置的佩戴,通过装置壳体与通风槽、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在对佩戴者的头部进行散热的同时,也对VR成像本体的内部进行散热,增加了装置使用时的舒适性与稳定性,通过发条弹簧与弧形复位弹簧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在使用时两个张紧带为收紧状态,增加装置佩戴时的便捷性与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张紧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张紧装置与两个张紧带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张紧装置与张紧带相配合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张紧装置与主动装置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图8中B处的放大图;
[0029]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佩戴者进行佩戴时的装置示意图。
[0030]图中:1、VR成像本体;2、张紧装置;3、主动装置;11、张紧带;12、通风槽;13、第一通风孔;14、第二通风孔;21、装置壳体;22、第一转动杆;23、发条弹簧;24、第二转动杆;25、第一啮合齿轮;26、锥形齿轮组;27、散热风扇;31、弧形装置管体;32、连接机构;321、连接安装块;322、第二啮合齿轮;33、传动机构;331、第三啮合齿轮;332、第四齿轮;333、弧形啮合齿条;334、控制把手;335、弧形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2]如图1

10所示,一种便于佩戴的机器人成像VR显示装置,包括VR成像本体1,VR成像本体1左右两端均设有张紧带11,两个张紧带11与VR成像本体1之间的连接关系均为固定连接,两个张紧带11远离VR成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佩戴的机器人成像VR显示装置,包括VR成像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VR成像本体(1)左右两端均设有张紧带(11),两个所述张紧带(11)远离所述VR成像本体(1)的一端共同设有张紧装置(2),所述张紧装置(2)上端设有主动装置(3),且所述主动装置(3)远离所述张紧装置(2)的一端与所述VR成像本体(1)相连接;所述主动装置(3)包括弧形装置管体(31),所述弧形装置管体(31)由多个安装壳组成,所述弧形装置管体(31)内腔设有多个连接机构(32),所述弧形装置管体(31)内腔远离所述VR成像本体(1)一侧面设有传动机构(33),多个所述安装壳外表面共同设有防夹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佩戴的机器人成像V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2)包括装置壳体(21),所述装置壳体(21)内腔底面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转动杆(22),两个所述第一转动杆(22)外表面与所述装置壳体(21)内腔之间共同设有发条弹簧(23),所述第一转动杆(22)上端设有第二转动杆(24),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24)上端均设有第一啮合齿轮(25),且两个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5)相啮合,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二转动杆(24)上端设有锥形齿轮组(26),所述装置壳体(21)内腔远离所述VR成像本体(1)的一侧面设有散热风扇(2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佩戴的机器人成像V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2)包括连接安装块(321),所述连接安装块(321)后端设有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二啮合齿轮(322),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安装块(321)相连接,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啮合齿轮(322)相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佩戴的机器人成像V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带(11)内部开设有通风槽(12),所述通风槽(12)内腔靠近所述弧形装置管体(31)中心的一侧阵列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13),多个所述安装壳内腔靠近所述张紧带(11)中心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风孔(14),所述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义熊茂华易娇君张柳长朱佳慧李建涛郑晓珑张朝霞彭敏彭海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