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微生态复合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6639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皮肤微生态复合生物制剂,包括红曲霉菌、纳豆芽孢杆菌、双歧杆菌、扣囊复膜酵母菌、罗伊氏乳杆菌和酵母菌;所述红曲霉菌、纳豆芽孢杆菌、双歧杆菌、扣囊复膜酵母菌、罗伊氏乳杆菌和酵母菌的复配比例以活菌数计为1:1:2:1:2:3。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公开了上述皮肤微生态复合生物制剂在制备皮肤抗菌抗氧化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红曲霉菌、纳豆芽孢杆菌、双歧杆菌、扣囊复膜酵母菌、罗伊氏乳杆菌和酵母菌联合使用,可有效抑制皮肤病原菌的生长,具有广谱抑菌性且效果稳定、安全高效等优点;另外,能够影响并调节皮肤的代谢过程,改善皮肤生理状况;并减少化学抑菌剂的使用,在皮肤养护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肤养护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肤养护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肤微生态复合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皮肤科学
,具体涉及一种皮肤微生态复合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感觉、调节温度、分泌、排泄和吸收等,因此皮肤的健康是绝对不容忽视的。皮肤是人体第一道防线,由于它们并非无所不能,平日也是最易遭受攻击,最易自然磨损的,因此它同其他身体任何一个器官一样都需要被精心地养护。
[0003]目前市场上皮肤养护仍旧大量使用传统护肤产品,这些产品需要经过原料配备、原料称取、搅拌乳化装置、出料后开放式灌装、包装产品等一系列流程。在此过程中,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细菌污染。为了保证产品的稳定性还会添加大量的稳定剂、防腐剂,极大的增加了皮肤致敏风险;同时会影响皮肤微生态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等有害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面部水油失衡、痤疮反复生长、肤色发黄暗淡等皮肤问题出现。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美的追求,市场需要安全、高效、天然的皮肤养护和抗菌方法。因此,开发新型安全无毒的皮肤养护技术是大势所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皮肤养护产品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皮肤微生态复合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皮肤微生态复合生物制剂,包括红曲霉菌、纳豆芽孢杆菌、双歧杆菌、扣囊复膜酵母菌、罗伊氏乳杆菌和酵母菌;以活菌数计,所述红曲霉菌、纳豆芽孢杆菌、双歧杆菌、扣囊复膜酵母菌、罗伊氏乳杆菌和酵母菌的复配比例为1:1:2:1:2:3。
[0006]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上述皮肤微生态复合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分离筛选6株菌种:红曲霉菌、纳豆芽孢杆菌、双歧杆菌、扣囊复膜酵母菌、罗伊氏乳杆菌和酵母菌;
[0008]S2、菌株的活化:将S1中筛选的菌种分别接种于固体LB斜面培养基上,并于30℃

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

30h;
[0009]S3、制备种子液:将培养好的斜面取一环接种于50ml

100ml的种子液培养基中,在30℃

37℃条件下,180rpm震荡培养18

24h,制得一级种子液;
[0010]S4、扩大培养:以1%(V/V)的接种量,将一级种子液接于500ml

1000ml种子液培养基中,在37℃条件下,震荡培养12

14h,制得二级种子液;
[0011]S5、发酵罐培养:以1%(V/V)的接种量,将二级种子液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于30

37℃条件下,通气培养24

34h;
[0012]S6、收集发酵产物并复配:发酵罐中芽孢率达到90%以上时,分别收集6株菌种的
发酵液并复配,制得皮肤微生态复合生物制剂,所述皮肤微生态复合生物制剂为菌粉制剂或液体菌剂。
[0013]优选地,所述S6中,菌粉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将6株菌种的发酵液离心,取菌泥,低温悬浮烘干或冷冻干燥,分别得到红曲霉菌、纳豆芽孢杆菌、双歧杆菌、扣囊复膜酵母菌、罗伊氏乳杆菌和酵母菌的菌粉;并按照1:1:2:1:2:3复配,以活菌数来计,即得到菌粉制剂。
[0014]优选地,所述S6中,液体菌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红曲霉菌、纳豆芽孢杆菌、双歧杆菌、扣囊复膜酵母菌、罗伊氏乳杆菌和酵母菌的发酵液分别用无菌水配制成浓度为1
×
109CFU/ml后,按照1:1:2:1:2:3复配,以活菌数来计,再加入辅料,混合即得到液体菌剂。
[0015]优选地,所述辅料为聚葡萄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乳果糖;用量分别为液体菌剂总量的0.36%,0.24%,0.48%,0.36%。
[0016]优选地,所述液体菌剂的活菌数≥10亿CFU/ml。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皮肤微生态复合生物制剂在制备皮肤抗菌抗氧化产品中的应用。
[0018]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红曲霉菌、纳豆芽孢杆菌、双歧杆菌、扣囊复膜酵母菌、罗伊氏乳杆菌和酵母菌联合使用,可有效抑制皮肤病原菌的生长,具有广谱抑菌性且效果稳定、安全高效等优点;另外,能够影响并调节皮肤的代谢过程,提高皮肤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改善皮肤皱纹;并减少化学抑菌剂的使用,从整体上改善皮肤生理状况,在皮肤养护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红曲霉菌的菌落形态图;
[0020]图2为纳豆芽孢杆菌的菌落形态图;
[0021]图3为纳豆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结果;
[0022]图4为双歧杆菌的菌落形态图;
[0023]图5为双歧杆菌涂片镜检图;
[0024]图6为双歧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0025]图7为扣囊复膜酵母菌的系统发育树;
[0026]图8为扣囊复膜酵母菌的菌落形态图;
[0027]图9为罗伊氏乳杆菌的系统发育树;
[0028]图10为罗伊氏乳杆菌的菌落形态图;
[0029]图11为罗伊氏乳杆菌的镜检图;
[0030]图12为罗伊氏乳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0031]图13为酵母菌的菌落形态图;
[0032]图14为酵母菌26SrDNA基因扩增产物的电泳图;
[0033]图15为实施例4中3位志愿者皮肤皱纹灰度的分布图;
[0034]图16为实施例4中3位志愿者使用复合制剂前后,左侧外眼角处皱纹参数;
[0035]图17为实施例5中抑菌率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7]实施例1
[0038]红曲霉菌、纳豆芽孢杆菌、双歧杆菌、扣囊复膜酵母菌、罗伊氏乳杆菌和酵母菌的分离、鉴定。
[0039]1.红曲霉菌:以红曲米、红腐乳为材料,通过分离、纯化、筛选红曲霉菌株,其形态特征为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开始白色,后变成绛红色,菌落丛小而密;分生孢子球形,子囊孢子卵圆形。在PDA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呈小型丝状,淡粉色,生长旺盛,培养基背面紫红色(附图1所示)。显微镜镜检观察菌丝,菌丝有横隔,多核,分支甚繁,分生孢子排列呈链状,分生孢子顶端。同时结合ITS基因序列鉴定为红色红曲霉。
[0040]2.纳豆芽孢杆菌:以纳豆或大豆为材料,通过分离、纯化、筛选出菌株,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糖发酵、过氧化氢酶生理生化试验进行鉴定。
[0041]菌落形态: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株菌在肉汤平板培养基上,菌落为灰白色,近圆形,表面干燥,不透明,有褶皱,无光泽,边缘不光滑成裂叶状,中央颜色深于边缘部分;在斜面上菌落成树状生长(如图2所示)。
[0042]生理生化特征: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了部分生理生化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肤微生态复合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红曲霉菌、纳豆芽孢杆菌、双歧杆菌、扣囊复膜酵母菌、罗伊氏乳杆菌和酵母菌;以活菌数计,所述红曲霉菌、纳豆芽孢杆菌、双歧杆菌、扣囊复膜酵母菌、罗伊氏乳杆菌和酵母菌的复配比例为1:1:2:1:2: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微生态复合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分离筛选6株菌种:红曲霉菌、纳豆芽孢杆菌、双歧杆菌、扣囊复膜酵母菌、罗伊氏乳杆菌和酵母菌;S2、菌株的活化:将S1中筛选的菌种分别接种于固体LB斜面培养基上,并于30℃

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

30h;S3、制备种子液:将培养好的斜面取一环接种于50ml

100ml的种子液培养基中,在30℃

37℃条件下,180rpm震荡培养18

24h,制得一级种子液;S4、扩大培养:以1%(V/V)的接种量,将一级种子液接于500ml

1000ml种子液培养基中,在37℃条件下,震荡培养12

14h,制得二级种子液;S5、发酵罐培养:以1%(V/V)的接种量,将二级种子液接种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于30

37℃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君岑咏杨王凯宇颜艺陈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