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台电梯隐形电子轿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85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台电梯隐形电子轿壁,包括隐形轿壁发生机构,配置为连接控制器,用于产生虚拟的隐形轿壁;检测机构,配置为连接控制器,用于检测平台梯的运行状态;控制器,配置为分别连接隐形轿壁发生机构、检测机构和预警提醒机构,用于根据检测机构的检测信息控制隐形轿壁发生机构产生隐形轿壁,并在隐形轿壁被干扰触发时控制预警提醒机构进行报警;预警提醒机构,配置为连接控制器,用于报警提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平台梯的底部平台与井道顶部对应安装传感器件,形成一个虚拟的平台梯电子隐形轿壁,实时对可能触壁的危险行为进行检测,并在出现危险行为时,及时进行提醒或停运,保证用户乘梯安全。保证用户乘梯安全。保证用户乘梯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台电梯隐形电子轿壁


[0001]本技术涉及平台电梯的
,尤其是涉及了一种平台电梯隐形电子轿壁。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提高,平台电梯得到越来越广泛使用。与传统电梯相比,家用平台梯没有轿厢。为了实现平台的上升与下降,平台梯的升降平台与井道壁之间一定会有一定的距离。在平台梯移动过程中,如果太贴近平台梯井道,可能会发生物体或者人体与井道壁的接触和挤压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平台电梯隐形电子轿壁。
[0004]一种平台电梯隐形电子轿壁,包括
[0005]隐形轿壁发生机构,配置为连接控制器,用于产生虚拟的隐形轿壁;
[0006]检测机构,配置为连接控制器,用于检测平台梯的运行状态;
[0007]控制器,配置为分别连接隐形轿壁发生机构、检测机构和预警提醒机构,用于根据检测机构的检测信息控制隐形轿壁发生机构产生隐形轿壁,并在隐形轿壁被干扰触发时控制预警提醒机构进行报警;
[0008]预警提醒机构,配置为连接控制器,用于报警提醒。
[0009]基于上述,所述隐形轿壁发生机构包括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和信号反射板,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均布在平台梯底板上一周,信号反射板对应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设置在梯井顶部;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
[0010]基于上述,所述检测机构为加速度传感器。
[0011]基于上述,所述预警提醒机构包括显示屏幕和扬声器,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连接显示屏幕和扬声器。
[0012]基于上述,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通讯模块连接电梯系统的控制单元。
[0013]基于上述,平台梯底板上设置有两组所述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外围一组所述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设置在平台梯底板的边缘,内围一组所述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与外围一组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两组所述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并在内围一组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被触发时进行报警提醒,在外围一组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被触发时控制平台电梯减速或停运。
[0014]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技术通过在平台梯的底部平台与井道顶部对应安装传感器件,形成一个虚拟的平台梯电子隐形轿壁,实时对可能触壁的危险行为进行检测,并在出现危险行为时,及时进行提醒或停运,保证了
用户乘梯安全;此外,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在对平台梯结构和外形影响最小的情况下,有效的解决了平台梯无轿壁存在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平台梯和井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反射板;2.井壁;3.背板;4.显示屏幕;5.底板;6.信号槽;7.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平台电梯隐形电子轿壁,包括隐形轿壁发生机构,配置为连接控制器,用于产生虚拟的隐形轿壁;检测机构,配置为连接控制器,用于检测平台梯的运行状态;控制器,配置为分别连接隐形轿壁发生机构、检测机构和预警提醒机构,用于根据检测机构的检测信息控制隐形轿壁发生机构产生隐形轿壁,并在隐形轿壁被干扰触发时控制预警提醒机构进行报警;预警提醒机构,配置为连接控制器,用于报警提醒。
[0020]使用时,检测机构检测到平台电梯运行时,控制器控制隐形轿壁发生机构工作并产生虚拟的隐形电子轿壁。电梯运行过程中,若虚拟的隐形轿壁被触动,则控制器控制预警提醒机构进行报警提醒。
[0021]具体的,平台梯的升降平台包括底板5与背板3,底板5与背板3组成的L形的平台。为了保证平台梯正常运行,L形平台与井道壁之间一定会留有一定空隙。平台梯电机运行时,L形平台会与轿壁做相对运动,由于空隙的存在,当人或者物体过于贴近轿壁,有可能会出现挤压等危险情况。本实施例中,在平台梯的底板5一周(实际为三侧,即左侧、右侧和前侧,而靠近背板3的一侧无需布设)布设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实际中平台梯的底板5内设置有空腔,底板5顶部对应空腔设置有信号槽6,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设置在空腔内,且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的信号发射端和接收端设置在信号槽6内并朝上设置,同时在电梯井道顶部设置反射板1,在平台梯运行过程中,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一直发射红外信号,红外信号经反射板1反射后,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接收到反射的红外信号。均布在底板5一周的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产生的红外信号形成虚拟的信号幕墙,从而形成隐形的轿壁。检测机构为加速度传感器,型号为BMA280,用于检测电梯是否运行。电梯运行过程中,在用户或者梯内物体太贴近井道而遮挡在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与发射板之间时,部分红外信号会受到阻挡,此时部分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无法接收到反射的红外信号。此时对应的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就会出现异常信号,控制器接收到该信号后控制预警提醒机构进行报警提醒。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为MCU控制器,型号为PIC16F1829。
[0022]现实中每个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分别配置唯一ID,且存储每个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与平台梯底板5的相对位置。当某些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无法接收到反射红外信号
时,根据接收异常的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的ID信息即可获知可能发生触壁危险的相对位置,如电梯的左侧、右侧等,从而可进一步精确提醒。实际中所述预警提醒机构包括显示屏幕4和扬声器,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连接显示屏幕4和扬声器,对于建立有平台梯3D模型的系统,显示屏幕4用于根据接收异常的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与平台梯底板5的相对位置,在3D模型中进行标示并通过显示屏进行直观显示提醒;扬声器用于进行语音提醒。从而方便用户及时排除阻挡源,防止出现挤压情况以及保护电梯不受损害,提高安全系数。
[0023]实际中该平台电梯隐形电子轿壁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通讯模块连接电梯系统的控制单元。在控制器接收到电子轿壁的阻挡信号之后,对加速度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根据电子轿壁阻挡面积(反映为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被遮挡的数量)、阻挡时间等,控制电梯的实时速度进行减速甚至急停等防护措施。在满足用户乘梯体验的前提下,保证用户的安全。
[0024]优选地,平台梯底板5上设置有两组所述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外围一组所述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设置在平台梯底板5的边缘,内围一组所述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与外围一组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如3

5cm。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两组所述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7,在内围一组红外信号发射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台电梯隐形电子轿壁,其特征在于:包括隐形轿壁发生机构,配置为连接控制器,用于产生虚拟的隐形轿壁;检测机构,配置为连接控制器,用于检测平台梯的运行状态;控制器,配置为分别连接隐形轿壁发生机构、检测机构和预警提醒机构,用于根据检测机构的检测信息控制隐形轿壁发生机构产生隐形轿壁,并在隐形轿壁被干扰触发时控制预警提醒机构进行报警;预警提醒机构,配置为连接控制器,用于报警提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电梯隐形电子轿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隐形轿壁发生机构包括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和信号反射板,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均布在平台梯底板上一周,信号反射板对应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设置在梯井顶部;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红外信号发射接收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电梯隐形电子轿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辉戴文元王自通孙国林袁仲克
申请(专利权)人:西继迅达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